资源简介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地理七年级上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重点难点】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学习方法】读图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知识链接】地形图是表示地形的普通地图,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指按国家制定的统一规范细则编制、以同等详细程度表示地面各种基本要素的地图。地形图是经过实地测绘,或者根据实测图并参考有关资料编制而成的,包括国家基本地形图和专业生产部门测制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地形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其他要素用规定的图式符号表示。等高线能够反映一个地区地面的实际高度和起伏特征。【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1、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地表的高低起伏常用 表示。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作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 。3、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 ( http: / / www.21cnjy.com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通过等高线的特征,还可以识别 、、 和 等常见的地形部位。5、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 ;从等深线的 ,可以看出海底 的大小。知识点二:分层设色地形图6、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 ,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 和 ,这种地图叫 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 (深度) 范围,需要查看图上所附的 。7、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样的 ,以及。8、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 、 、 、和 五种。二、合作探究1、读等高线地形图并判断出是山体的哪些部位2、读教材27页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写出五种地形的特点: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3.读下面的图,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课堂小结】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 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 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 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 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 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当堂检测】地图上长白山的白云峰的高度是2691米,这个高度是( )A、相对高度 B、海拔 C、等高线 D、一般高度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黄色通常表示( ),蓝色通常表示( )A、平原 B、盆地 C、山地 D、海洋3、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有下列中的( )A、地面崎岖不平 B、地面平坦 C、地表起伏小 D、海拔相差不大4.泰山玉皇顶(1524米)与世界最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峰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相对高度是( )A.10380米 B.1532米 C.7324 D.8380米5、 四幅图的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坡度最大的是( )6、以地面有起伏但海拔不很高,坡度又比较和缓为特点的地形是( )A、高原 B、丘陵 C、山地 D、盆地7、下列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8、在地形图上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地形是( )A. 高原 B. 山地 C. 山谷 D. 断崖9、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A点的海拔是____________米 (2)B点的海拔是____________米(3)C点的海拔是____________米 (4)A点与B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米(5)A点与C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6) B点与C点的相对高度_________米【拓展延伸】等高线的高程是从海平面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算的。我国地形高程的起算点,统一用青岛的黄海水准原点。海平面以上,每隔一定高差便可设一条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叫等高距。等高距大小的选择是根据地形图的比例尺和地形高低起伏的特征等因素来确定的。一般来说,比例尺越大,等高距越小,这样对地形的反映就能详尽一些。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必 ( http: / / www.21cnjy.com )须有高程标记。地形起伏的特点,就是通过这些有高程注记的一系列等高线的排列形式来表现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陡峻;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说明地面坡度和缓。如果等高线间隔非常均匀,说明坡度均一;如果等高线的高处稀疏,向下逐渐密集,说明坡度上缓下陡;如果等高线的高处密集,向下变得稀疏,说明坡度上陡下缓。【课后反思】1、今天我的收获是什么?2、我的疑点解决了么?3、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