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 物体的浮与沉 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9.3 物体的浮与沉
教学目标
1.学会用重力和浮力比较判断浮于沉
2.学会用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比较判断浮于沉
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了解生活中的浮与沉现象和应用
教学难点
知道轮船、潜水艇、密度计和热气球的浮沉原理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2.浮力的计算方法:
①称重法 F= G-F
②阿基米德原理的计算公式:F= ρgV
3.浮力产生的原因:
液体对物体向上向下压力差。
思考
像“泰坦尼克”号这样的钢铁巨轮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
撞上冰山后,“泰坦尼克”号为什么会沉没?
为什么土豆在水中沉底,而苹果则漂浮?
为什么同一个鸡蛋在盐水中可以漂浮?
实验探究:
1.把盖上盖子的装有少许水的瓶子浸没于水中,再松手。观察瓶子的运动情况。
2.把装满水的瓶子浸没于水中,再松手。观察瓶子的运动情况。
现象:浮上来 沉下去
思考:如何让装有少许水的瓶子沉下去?
思考1:受到浮力相同的两个瓶子,空瓶浮在水面,装满水的瓶子沉入水底,说明物体的浮沉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思考2:为什么重力相同的鸡蛋有些浮在水面,有些却
沉入水底 说明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受到的浮力有关。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松手后,究竟是浮还是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
二、新课讲解
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它是一根上部标有刻度,形状特殊的玻璃管,管的下部的玻璃泡内封装有小铅丸或汞。
利用密度计在各种液体中总是漂浮的状态,F=G ,浮力大小不变。
2.盐水选种
——利用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液体的密度 ρ有关, ρ越大, F浮力越大。
ρ< ρ,物体上浮; ρ> ρ,物体下沉。
3.潜水艇
排出水,潜艇受到的重力减小,潜艇上浮
注入水,潜艇受到的重力增大,潜艇下沉
工作原理:靠改变自身重力上浮和下潜。
4、热气球
原理:
燃气装置喷出的火焰加热气袋中的空气,热气球内部的气体的温度升高,密度降低。当球内气体密度比外部气体密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升空。
5.气球和飞艇
演示实验
释放一个氢气球,氢气球上浮至天花板。
现场吹一个气球,扎紧口并松手,气球降至地面。
提出问题
两个气球都受浮力吗?为什么一个上浮,另一个下降呢?如何才能让气球浮在空中?
三、课堂小结
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下沉:F ρ
(2)物体上浮:F>G 或ρ<ρ
(3)物体悬浮:F=G 或ρ= ρ
(4)物体漂浮:F=G
四、作业
一个质量为6 g,密度为0.6g/ cm3的正方形木块。将它抛入水中,静止后。
问:(1)木块排开水的质量是多少?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木块体积的几分之几?
(2)如果把木块切去1/2,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是木块体积的几分之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