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教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教案-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
3.1《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是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民主与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要求撒在学生心中。作为第二单元的起始一课,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学好本课内容,为理解民主价值、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做好准备,对学生成为负责任的社会公民有重要作用。本课课标要求为“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知国情,爱我中华”部分,其内容标准是: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和根本政治制度。
二、【学情分析】
民主这部分内容在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有涉及民主制度。学生对保障民主制度有所认知,树立了一定的制度自信和对国家的制度认同感,均有所认知。并且清楚宪法将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为国家根本制度,实际上就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节课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做了有效铺垫。从生活经验来看,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有参选班干部选举的经历或者为班级和学校提意见,但由于未成年,学生并没有参与民主生活的经历,缺少民主的直接经验。本课知识的学习对于提升学生的民主意识非常重要。
三、【核心素养】
1. 政治认同:体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的民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民主制度。
2.道德修养:了解民主,认同民主价值,增强民主意识。
3.法治观念:拥护各项民主制度,努力成为民主法治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4.责任意识:自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参与社会主义民主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
教学难点:新型的民主的制度保障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
议题情境是议题式教学开展的重要载体,而情境素材是支撑学生学科知识建构的基础,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外在依托。以”春天的盛会“学习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通过探究议题情境设计时素材的选择、类型的创设和内容的优化,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议题式课堂。梳理了教材的知识逻辑,即民主价值及其实现方式——中国式民主的探索历程——中国式民主的实现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学情调查,并选择了议题情境的生活化素材、多学科融合素材和时政性素材。围绕“全国两会”这一素材,引导学生在国家大事中了解中国式民主的实现方式,从而实现道法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效链接。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导入:通过观看视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及过程,感受我国的民主,进入今天的学习——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
新课讲授
(一)民主的足音
议学环节一:追本溯源,悟民主的足音
[议学活动]小调查:你心目中的“民主”。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活动,请你谈谈大家心目中的“民主”有什么异同?
1.民主的内涵
(1)在中国,“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尚书》。
(2)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重要思想源头是:民本思想。
(3)民主价值的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4)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
(5)民主道路的选择取决于本国的具体国情。
【议学情境】观看视频《中国民主》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请你谈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追求民主进行了哪些探索?中国人民探索民主的道路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议学提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艰难探索,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议学总结】
2.我国民主的历程
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义民主的不懈探索。
【议学情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个国家民主的内容和进程,无不通过宪法得以体现和反映。1954年通过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经过曲折发展,1982年我国制订了现行宪法。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要求,现行宪法经过五次修改,把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分析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为什么需要宪法保障?
教师归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个国家民主的内容和进程,无不通过宪法得以体现和反映。同时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
(二)新型的民主
议学环节二 中外对比,析新型的民主
【议学情境】观看视频《中美两会对比》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请你分析中美两国开大会的立足点为什么不一样?
【议学提示】因为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是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议学总结】
新型民主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
2.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表现及意义(从民主特点上看)
(1)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
3.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形式和独特优势(从民主真谛上看)
(1)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议学情境】人民行使民主权利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请你谈谈在我国人民通过什么形式来行使民主权利的?
社会主义民主的真谛、形式和独特优势(从民主真谛上看)
(1)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1.选举民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 (少数服从多数)
2.协商民主: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充分听取各方面、各群体、各层级意见并充分协商,尽可能一致)
3.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上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议学环节三 享民主之风,畅青春之声
【议学延伸】: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请你谈谈在平时生活中怎样践行民主。
3、板书设计
4.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通过学习民主的足音,结合具体历史史实,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学习,有利于对民主的发展有全景式的把握;对于新型的民主,从三个方面来学习认识,即新型民主的特点、新型民主的形式、新型民主制度,希望同学们能提高认识,进而增强民主意识,增强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