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促进民族团结》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格局和一些民族政策,主要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民族关系。本课的重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民族团结的意义。二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民族政策这一块内容在八年级的课本中也出现过,但是只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其他内容还是很陌生的,在讲解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一点。九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常识,在进行案列分析的时候只要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还是会很容易理解的。但是九年级学生的总结能力不够,所以在维护及促进民族团结的讲解中学生要怎么做的候要留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分析讨论,才能真正的理解运用。
三、【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
2.道德修养: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道维护民族团结是公民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3.责任意识: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4.法治观念:反对民族分裂,决不做对民族团结不利的事,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国家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介绍新疆的短视频为导入,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讲练结合的方式了解我国的民族概况、国家为处理好民族关系所采取的政策以及最终的成果即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二部分以新疆这十年的发展为载体,探讨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发展的原因和意义。然后通过阅读教材归纳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支持。最后再回到学生这里,思考怎样为民族团结做贡献。
本课以议题为引线,以情境为载体,以学生的活动为路径,以学科素养培育为目标,体现了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围绕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积极参与、体验过程并获得发展的深度学习过程。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走进新疆》
观看视频,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的新疆为什么会得到大众的认可,许多人都去新疆旅游吗,新疆有哪些少数民族呢?
引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由此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促进民族团结。
新课讲授
(一)民族大家庭
议学环节一:走进民族大家庭,感受“和和之美”
[议学情境]走进新疆少数民族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新疆有多少民族?我们家庭成员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我国宪法规定,在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的地方实行怎样的基本政治制度?
学生回答
[议学提示]55个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师讲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紧密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议学总结】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议学情境]对口援疆
对口援疆是国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山东省重点援助喀什四县。共投入援助资金50.95亿元,实施项目453个,带动对口四县6.1万人就业。坚持民生优先,八成援疆资金用 于安居房、学校、医院等建设,并无偿捐助资金物资3.7亿元,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请你谈谈为什么要援助新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议学提示]因为我国各民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
①在我国,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地位平等)
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权利义务平等)
民族团结
①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②自觉拥护并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③敢于和善于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④热爱、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同学,与少数民族同学一起庆祝他们的节日。
⑤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3.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最终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设计意图]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加以引导、点拨。
民族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么我国已经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家和万事兴
议学环节二:读懂家和万事兴,共建“和谐之荣”
[议学情境]新疆这十年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新疆十年取得了非凡成就,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阅读教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一找国家在经济、民生、文化等领域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绩?请将你们的学习成果写出来,小组代表归纳发言。(温馨提示:请以举例的方式分享学习成果)
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派代表回答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相应的资料。最后总结归纳。
过渡:刚才我们说了很多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那么作为家庭成员的我们,还可以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吸引学生探究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议学环节三: 民族团结我践行,携手同筑中国梦
[议学延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现请你谈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如何践行民族团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我国各民族为祖国统一所做的贡献,进而明确: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职责和光荣义务。
【课堂小结】
以上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大家看到黑板(未完成的板书),你们说我想画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教师总结:它可以用很多种形态展示在我们面前,那么今天,老师先选择其中一种(完成板书),这是一颗经历千年风雨的参天大树,而如今,我们各族兄弟姐妹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我们相信,在各族兄弟姐妹的共同浇灌下,我们伟大的祖国大家庭必将更加繁荣富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民族团结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实现民族团结至关重要,与国家的生存、统一和发展息息相关。但是作为汉族聚居地区的学生对此可能感受不深,兴趣不大。因此,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添加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和现代事例,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加深理解能力,提高分析能力等。大家在共同合作学习中,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观念,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