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1.1 我与社会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与社会》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中的内容,本课从“感受社会生活”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两个部分着手,引导学生体验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身份,为整个教材内容的开展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还比较粗浅,甚至没有过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思考。在主观上能够认识到参加社会活动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并能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但是,由于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还不成熟,主要依靠兴趣参与社会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正面引导。三、核心素养(1)道德修养:理解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人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学做社会的好公民。(2)健全人格:明确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与能力。(3)责任意识:明确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树立参与社会生活、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难点: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六、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体验法、合作探究法。七、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视频《我的暑假生活》,让学生初步感知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了解通过哪些方式社会生活的。提示: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了解、融入社会生活,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热爱社会生活,珍惜自己的社会身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起走进我们的话题 “我与社会”(板书)2.新课过程:一、感悟社会生活议学环节一:我眼中的社会生活[议学情境] 分享你在暑假的所见所闻:在这个暑假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学生A:我回乡下爷爷奶奶家,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学生B:我去工厂参观,看到工人们在有条不紊地工作。学生C:我和同学去北京参观国家博物馆,丰富的展品让我们非常震撼。议学探究:同学们,这些所见所闻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略)教师总结: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社会生活的特点和表现特点:绚丽多彩表现:(1)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2)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3)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4)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5)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豪议学环节二:我参与的社会生活[议学情境] 分享你在暑假的所做所为: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你有什么收获?学生A: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学生B:我和同学一起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暑期读书活动。学生C:我每天都准时收看新闻,了解国家发展动态。学生D:我跟家人一起出去旅游,欣赏祖国大好河山。议学探究:同学们,哪些事让你印象深刻?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略)教师总结:在这些社会活动中,我们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1)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2)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个人角度)(3)我们会更加关注社会治理,并献计献策;(社会角度)(4)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国家角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议学环节二:我参与的社会生活[议学要求]1、同学分组,结合参加的社会活动做自我介绍。感受一下,在不同的场合不同身份所代表的社会关系。2、根据自己的不同身份绘制一张关系网图。[思考]1、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身份?2、结合你绘制的关系网图和生活经验,说一说个人与社会是怎样的关系?议学探究:同一个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身份?展示:“我”的不同身份在家里——儿子/女儿,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公交车上——乘客在医院里——病人在学校——学生、同学知识拓展: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相关链接:六度空间理论,又名六度分隔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理论推演:假设一个人能认识25个人或以上,那经过7次介绍之后(间隔6人),一个人可以被介绍给25的7次方,等于6103515625人,超过60亿!教师总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展示环节] :学生制作的关系网图议学小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识别几种社会关系]血缘关系:由于婚姻或生育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亲戚关系。地缘关系:由于地域上的邻近和日常生活的交往而形成的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试一试:请判断下列的社会关系]1.中秋节到了,我和爸爸妈妈从北京回来陪爷爷奶奶一起过节。(血缘关系)2.中秋夜,小区里的老乡、邻居们共同举办赏月活动,庆祝中秋佳节。(地缘关系)3.工厂给没有子女陪伴的老人准备了月饼等礼物。(业缘关系)教师总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3、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2)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3)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总结: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只有在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中,个人才能真正成长。发展,我们作为祖国的希望与未来,在今后的学习中走进社会,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断尝试、探索、实践,成为新时代的好少年。[议学延伸]: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请你谈谈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八、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社会生活的特点,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以及我们的社会关系。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有幸生于华夏,我们有一万个理由爱我们的国家,热爱社会生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点滴做起,争做一个不负时代,有抱负有作为的时代青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