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会 节约粮食,人人有责——升旗仪式讲话稿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班会 节约粮食,人人有责——升旗仪式讲话稿 素材

资源简介

节约粮食,人人有责——升旗仪式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节约粮食,人人有责”。
金秋十月,正是秋粮收获的季节,全国各地农田里的秋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听起来,这好像只是农民的事情。但是,要知道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劳动者的辛勤耕耘,我们将无法生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接下来,就让我们从一粒水稻的种子说起。
一碗米饭的诞生,需要至少四个月,你按下电饭煲开关后的30分钟,只是5856分之一的时间。
假如你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一粒米的浪费,或许看不出什么。但如果中国14亿人每人都节约一粒米,你知道会发生什么呢?以常见的白瓷碗为例,一碗米饭大约由6000粒米煮成。每顿饭一粒米,可以做成23.3333万碗饭,乘以每天三顿饭,等于70万碗饭,乘以一年365天,等于255500000碗饭,这些米可以绕地球赤道240多圈,足口近3000人吃一辈子。不只是米饭,小麦,玉米,大豆,蔬菜,肉类等等,我们每天吃的粮食,无一不是如此。
但是,现实中,餐饮浪费现象却普遍存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的粮食被损耗和浪费,总量约为每年13亿吨。与此同时,在世界76.33亿人口中,至少还有8.2亿面临饥饿,相当于世界上每9个人中就有1人挨饿。而且,从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角度看,若以食物是否充足和营养来衡量,全球超过20亿人都无法定期获得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这种情况称为中等和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在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也随处可见。每天中午的食堂里,一桶桶的剩饭菜令人触目惊心!
前几年,因为疫情蔓延全球,多国社会经济遭到停摆,加上不少粮食出口国开始停止粮食的出口,这直接就导致了国际粮价的上涨。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农业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短板,中国的粮食供应暂时重组但并非高枕无忧。
粮食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粮食,是辛勤劳动的成果,是大自然的馈赠。节约粮食,是尊重劳动、遵守客观规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体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对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决不浪费粮食”。比如,在食堂用餐时,我们要按需购买食物,如果一份饭菜的分量对自己而言太多,那我们可以在打饭的告诉师傅少盛点饭,我们也可以将富裕的饭菜马上分享给身边的人,还可以随身携带一个方便袋到食,将吃不了的馒头、饼类食物打包带走备用。
14亿中国人每人每顿饭节约一粒米,乘以每天三顿饭,等于70万碗饭,乘以一年365天,足够近3000人吃一辈子。这样的数字令人震撼!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吃不饱肚子已经成为历史。然而,放眼全球,我们应该看到当下以及未来面临的粮食危机,居安思危,珍惜食物不浪费。我相信,我们同学有足够的眼光和胸怀,能够看到更远的远方和更广阔的人群,能够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勤俭节约可以带来的巨大能量,切实厉行节约。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三十年前描述的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现在我们的描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过程的转变,无数像袁隆平一样的前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应该珍惜。所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不仅是因为物质的短缺,更是对一种精神的缅怀和继承。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回望历史,无数教训值得我们警惕。从个人来说,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是生命的自省和修养。我们在校园里,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不断修炼、提升智识,打造更有生命品质的自我。言语文明、举止有礼是外在形象的体现,不贪不奢、不骄不纵、节用爱人是内在修养的升级,相信我们每位同学,会有这样自省自悟的意识,努力提升自己。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理性消费,珍惜粮食,共同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化氛围!
我们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