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2凝聚价值追求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2凝聚价值追求 教案

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5.2凝聚价值追求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项目“凝聚价值追求”,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二框题。通过前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增强了文化自信心,明确了美德的力量在践行,在此基础上,本框题进一步挖掘文化的“魂魄”即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目首先阐述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品格以及民族精神的力量,重点落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第二目侧重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重点落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二、【学情分析】
1.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能够以恰当地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
2.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
3.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三、【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能够以恰当地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
法治观念:我国宪法规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敢于同破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作斗争。
责任意识: 关心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难点:如何在学习、工作、社会生活中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设计理念】
从古至今,我们的国家遭遇了许多灾难,在灾难面前,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近年来,灾难频发,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秉承着先辈们热血和斗志,团结一心,共抗灾情。本课取材于电影《满江红》通过层层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视频、镜头分析,领会伟大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力量;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正反对比,激发学生的思考,自觉树立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并付诸实际行动。
从日常生活中择取相应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习。通过选择这些具有生活性和价值取向的中心议题,引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同时还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电影《满江红》片段,并提问学生看完这个片段的感受?
新课讲授
议学环节一:铸国家之魂,扬民族精神
【议学情境】《满江红》主旨
人生中最重要的是生死,比生死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民族大义和精神。这是电影《满江红》,留给观众最后的主旨,这也使该电影具有了更高一层的精神品格。诵读《满江红》,读的是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基础、最永恒的就是爱国主义精神。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请你谈谈电影《满江红》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体现?
【议学提示】电影《满江红》体现了爱国主义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改革开放时期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议学总结】
一、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在当今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新内涵) P67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活动,学习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与时俱进,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
【议学情境】《满江红》获得好评
电影《满江红》岳飞虽然没有在片中出现,但其爱国精神,家国情怀却无处不在。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请你谈谈电影《满江红》为什么会引起观众的共鸣,这部电影的流量密码到底是什么以及在平时生活中你该怎样发扬这种精神?
【议学提示】电影《满江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流量密码,之所以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是因为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而且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议学总结】
3.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①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②伟大的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
③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怎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
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
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在分析讨论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思考民族精神的具体作用。
议学环节二:担复兴之任,筑中国价值
【议学情境】《满江红》观后感
小红看了《满江红》后,对报考军队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两个同学。
A同学;看到他们舍身保卫国家,我也想从军!
B同学:当兵?你傻了吧!又苦又累,还有生命危险。我将来要跟家人学做生意,做大老板!
【议学活动】请你预测:小红更有可能和谁成为好朋友?为什么?
设计意图:生活中的普通人在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追问,帮助学生落实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议学总结】
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
内涵: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地位)
特点:①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
②但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议学情境】小小善举 温暖全网
【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请你谈谈这些小学生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他们为什么能打动你?
【议学提示】他们心地善良,诚信友善。因为他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议学总结】
3.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性)?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②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归纳总结分享的答案,从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作用。
【议学思考】观察以上图片,你认为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议学总结】
5.我们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怎样做)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
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志则国振兴。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帮助学生辨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在辨析四位同学不同认识的基础上,巩固和深化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要求。
议学环节三:悟使命担当,育时代新人
【议学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时代课题。青年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走向。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关爱溢于言表,正如总书记所说,“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关心青年”。现请你谈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目内容,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同学们用行动去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出发,结合九年级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生活中用行动去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节课的学习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习中紧紧把握“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三个维度,把学生生活与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本节课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桌的互学交流,小组的合作交流结合在一起,在问题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层次,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学会逐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课堂探究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引导和挖掘还欠缺广度和深度,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让师生在学习和交流中收获更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