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专项练习--课外阅读(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专项练习--课外阅读(含解析)

资源简介

课外阅读
复习要点
1. 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主题思想。
2. 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 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 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读题审题,明确考的是什么题型和原文的位置。
3.认真看分值答题,按分值答要点。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野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而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很(奇怪 惊奇),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它已经死了。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在它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 居然)有一个巢在它身子底下,里面有11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13只。
我把它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它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它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它埋起来,再用手帕把13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打“√”。
(2)根据意思找到文中相应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拼死:   
感动人心:   
(3)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语句,用“ ”画出来。
(4)从文中摘抄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
   
(5)你认为这篇短文的中心思想是   。
A.赞扬野鸭敢于跟风雪搏斗的精神
B.表达我对野鸭无限同情的感情
C.赞扬动物深沉的、伟大的母爱
2.我爱阅读,还会做后面的练习呢!
一 分 钟
著名教育家班杰明曾经接到一个青年人的求教电话,并与那个渴望成功的青年人约好了见面的时间和地点。
当那个青年人如约而至时,看到班杰明的房   高大宽敞,   房间里却乱七八糟,狼藉一片。这景象令青年人颇感意外。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打招呼道:“你看我这房间太不整洁了,请你在门外等候一分钟,我收拾一下,你再进来吧。”说着,他轻轻关上了房门。
很快,一分钟过去了,班杰明打开了房门,并热情地把青年人让进了客厅。青年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眼前出现了另一番景象﹣﹣房间内的一切   摆放得井然有序,   有两杯刚刚倒好的红酒还漾着微波。
没等青年人开口,班杰明就非常客气地说:“干杯。你可以走了。”
青年人手持酒杯一下子愣住了,既尴尬又遗憾地说:“可是,我……我还没有向您请教呢……”
“眼前这些难道还不够吗?”班杰明一边微笑着,一边扫视着自己的房间,轻言细语地说:“你进来又有一分钟了。”
“一分钟……一分钟……”青年人若有所思,眉头紧锁。突然,他大声说,“我懂了,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事情。只要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住了理想的人生。”
班杰明舒心地笑了。青年人把杯里的红酒一饮而尽,向班杰明连连道谢,开心地走了。后来,青年人给班杰明写了一封信,感谢班杰明对他的教育。
(1)联系上下文,在短文的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 里。
A.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B.形容整齐的样子,有秩序。   
(3)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结合全文选择正确的意思,画“√”。
①班杰明的生活习惯不好,总是把房间搞得很乱。   
②班杰明故意把房间弄乱,以此教育青年人。   
③因为工作太忙了,班杰明没有时间收拾房间。   
(4)“只要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住了理想的人生。”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
理解。
   
(5)请你写出珍惜时间的格言或诗句(至少两条)
   
   
3.阅读理解。
麻雀的心
住乡下的时候,后山有一片相思林,黄昏或清晨,我喜欢去那里散步。相思林中住了许多麻雀,总也是黄昏和靖晨最热闹,一大群麻雀东蹦西跳、大呼小叫,好像一座拥挤热闹的市场,听到震耳的喧哗声,却没有一句听得清楚。
路过相思林时,我常浮起一个念头:这一群麻雀为什么不肯歇一歇呢?它们那样子无意义地蹦跳、无意义地呼喊喧哗。又是为什么呢?
我的念头生起后就灭去了,没有特别去记挂,只是,每走过相思林,那念头就升起一次。相思林的麻雀偶尔也会数只一群飞到窗前的庭院,跳来跳去,叫一叫,就呼啸过去了。
有一天,黄昏时从相思林散步回来,坐在窗前喝咖啡,突然看见六只麻雀飞来了。我知道那是一只母麻雀带着五只小麻雀。长时期对麻雀的观察,使我知道,那身形较瘦、颜色较黑的是母麻雀,而羽毛较浅、身材蓬松显得有些肥嘟嘟的是小麻雀。
它矍先停在草地上,在那里讨论什么事情似的,这时我听到母麻雀与小麻雀的声音竟不相同,大约低了两度左右,略为沙哑。
然后,我看见母麻雀一跃而起,向不远的开满管芒花的芒草地飞去,非常准确地停在一株芒草上,黄昏的秋风很强猛,使芒草摇来摇去,加上母麻雀的体重,晃得更厉害了,母麻雀啁啁地叫,小麻雀则吱吱喳喳笑成一团,显然是为母亲欢呼,只差没有鼓掌,有两只跳得快翻筋斗了。
母麻雀又啁啁地叫,接着五只小麻雀一拥而上,各自跳到不同的芒草叶上,一时之间,芒草堆中东倒西歪,小麻雀们没站好,都落到地上,母亲急切地叫了一阵,显然是给它们加油打气,小麻雀蹦蹦跳跳地回到原先的草地上,哗然而起,再飞去芒草堆里,站在秋风猛烈的芒草叶尖。
这样经过了好几次,五只小麻雀总算学会了站在芒草叶尖随风摇动的本事。母麻雀宽慰地说了几句,带大家飞回草地,再嘻嘻哈哈唱跳一阵,突然欢呼一声,往相思林的方向飞去。
看麻雀飞远,我才发现端在手中的咖啡早已凉了,在刚刚那令人惊奇的一幕里,我似乎听懂了麻雀的语言﹣﹣不,或者不是语言,应该说我听懂了麻雀的心。
原来,麻雀们每天不能安歇地跳跃、叫个不停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我们从人的角度听来,不明其意罢了。
这样的发现使我忍不住动容,知悉如果我们有更体贴的心,就能更进入万物的内在,如果我们的心有如镜子明澈,我们就能照见众生平等、皆有佛性、遍及法界的真实了。
(1)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母麻雀“说”的是什么。
①“母麻雀啁啁地叫,小麻雀则吱吱喳喳笑成一团”
   
②“麻雀又啁啁地叫,接着五只小麻雀一拥而上”
   
(2)读一读5、6、7自然段想一想:六只麻雀在做什么?
   
(3)作者以“麻雀的心”为题写了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我们   
母麻雀的外形特征是   
小麻雀的外形特征是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知了学飞
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于是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知了很怕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很不认真。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见几句就不耐烦地说:“知了!知了!”大雁教给它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
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想跟着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用力扑腾着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这时候,知了眼望着万里长空,只见大雁振翅远飞,真后悔啊!可是这时已经晚了,它只好叹着气说:“迟了!迟了!”
(1)给下面词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自满   
A.形容充实; B.感到已经足够; C.骄傲。
②不耐烦   
A.心情不畅快; B.多而杂乱; C.厌烦。
(2)读句子,用红色的词造句。
知了很怕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很不认真。
一会儿……一会儿……
   
   
(3)文中具体描写知了学飞的是第   自然段。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登山
下午两点钟,登山活动开始了。我来到山脚下,向上张望,只见玉峰山像一个高大的巨人,好像在说:“你们这些小不点儿,难道想征服我?“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冷笑,便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到达目的地。
于是我迅速向上攀去,只见青青的草晃动着叶子在和我们招手,还有些不知名的小虫在草丛里叫个不停,好像在说:“小朋友,快往上爬吧!”不时经过的叔叔、阿姨和爷爷、奶奶也为我加油鼓劲:“小朋友,加油!”
没有多少时间,我们到了半山腰的柑橘林。柑橘已经成熟了,有的就像一个个怕羞的小姑娘藏在绿叶后面;有的像一群小孩子在捉迷藏;有的像一个个小胖子正望着我们傻笑。柑橘树上,果实累累压弯了树枝,如果躺在地上,一张口便会咬到。
不一会儿,我们到了山顶上。大家热烈地欢呼着:“到了,到了。”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下俯视,真是一片美景:一条柏油公路穿过全城;一条大沟把城分成两半。在山脚,千里长江如一条玉带似的向东飘去。那飞庙和参天古树,这会儿看来像点缀盆景的工艺品。登山活动真有意思啊!
(1)“张”字共有   画,第3笔的笔画名称叫作   。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   部,它的音序是   。
(2)对词语中“张”字解释正确的选项是:“张望”的“张”应选   ;“张口”的“张”应选   。
A.开
B.扩大
C.看
D.表示数量
(3)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晃动(huǎng huàng)    成熟(shú shóu)    点缀(zhuì zhùi)   
(4)从短文中找出表示“看”的词,写在横线上。
               
(5)短文中的目的地是   。
A.玉峰山
B.玉峰山山顶
C.柑橘园
(6)“你们这些小不点儿,难道也想征服我?”这句话的意思是   。
A.你们年纪小,害怕难走的山路
B.你们年纪这么小,别想爬上山顶
C.你们年纪虽小,要爬上山顶并不难
(7)“千里长江如一条玉带似的向东飘去。”这句话是   。
A.拟人句
B.比喻句
C.夸张句
(8)短文可按   、   、   的顺序分成3个部分。
(9)照例子赏析句子。
例:“我来到山脚下,向上张望,只见玉峰山像一个高大的巨人,好像在说:‘你们这些小不点儿,难道也想征服我?’”
这里先是采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出了玉峰山的高大,接着又用一个反问句表现了登玉峰山的不易。
   
   
6.课外阅读我能行。
登天都峰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他风餐露宿,历尽艰难,游览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上天都峰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
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水浸湿了。”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
又走了一段路,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了,我背不动了。”我的包袱不太重,”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帮你背吧!”
好不容易爬到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
“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他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觉,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的湿得还厉害,两个包袱都快把他的腰压弯了,两只鞋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直不叫苦呢?”
徐霞客回答说:“爬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一起抱怨,恐怕我们就爬不上来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讲了   和   登天都峰的事。在困难面前朋友抱怨汗水浸湿衣服、包袱太重和脚被磨出血,徐霞客   和   他,最后他们终于登上了峰顶。
(2)徐霞客的朋友为什么抱怨路难走?在文中用“ ”画出来。
(3)文中最后一段话中徐霞客对困难的阐述对你有什么启发?
   
   
7.课外类文阅读。
傍晚的小河
趟过那条清泠(líng)泠的小河,河边是绿草如茵的草坪和柔枝飘拂的柳树,柳枝间不时传出一两声悦耳的鸟鸣。这是一个安静而美丽的地方。
每天晚饭后,我便带着书本来这里读书。累了,仰躺在草地上,看头顶柳枝在晚风中轻柔的舞姿,看天边火红的夕阳和五彩缤纷的晚霞。
每次,我坐下来不久,就有一胖一瘦两个小姑娘,嘻嘻哈哈趟过河来,蹦蹦跳跳走进一个小山坳(ào)……天色暗下来,这两个天真的小姑娘也从山坳里走出来,消失在对岸的大村子里。
她们每天去干吗?我不禁好奇了。
一个晚霞满天的傍晚,两个“小调皮”回来了。涨水了,河水湍急,发出“哗哗”声,两个小女孩为难了。
我望着她们可爱的神态,不禁笑了,“姐姐领你们过河,好吗?”“不过,你要告诉我,你们干什么去了?”
……
女孩一怔,接着笑了。哟,原来,小山坳里有位70多岁的孤寡老奶奶,她身体不好,生活不方便。两个小女孩每天去帮忙,老奶奶管她们叫“孙女”哩!
傍晚的景色多迷人呀!美丽的小河边,两颗幼小而美丽的心灵,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1)照样子,写词语。
①清泠泠   
②嘻嘻哈哈   
(2)每天傍晚,两个小女孩去小山坳干什么?在短文中用“______”画出来。
(3)短文最后一段中写到“傍晚的景色多迷人呀”,让傍晚的景色迷人的是   
A.两颗幼小而美丽的心灵。
B.天边火红的夕阳。
C.五彩缤纷的晚霞。
D.河边绿草如茵的草坪。
8.
不南飞的大雁
在加拿大温哥华,朋友带我到海边的公园去看大雁。
大雁巨大的身躯出乎我的(思考 意料),大约有白鹅的四倍。那么多身体庞大的大雁聚在一起,场面十分(震撼 震动)。
朋友买了一些饼干、薯片、杂食,准备在草地上喂食大雁,大雁立刻站起来,围在我们身边。
那些大雁似乎有灵性,“啾啾”地叫着向我们乞食。
朋友一面把饼干丢到空中,一面说:“从前到秋天快结束时,大雁就准备南飞了,它们会在南方避寒,一直到第二年的春天才飞回来,不过,这里的大雁早就不南飞了。”
为什么大雁不再南飞了呢?
朋友告诉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喂食大雁。起先,只有两三只大雁不再南飞,现在有数百只大雁不再南飞了,数目还在增加中。冬天,它们就躲在建筑物里避寒,有人喂食,就飞出来吃。就这样,冬天也就过了。
朋友(感叹 赞叹)地说:“总有一天,全温哥华的大雁都不会再南飞了,候鸟变成了留鸟。再过几代,大雁的子孙会失去长途飞翔的能力,然后再过几代,子孙们甚至完全不知道有南飞这回事了。”
我抓了一把薯片丢到空中,大雁“啾啾”地过来抢食.我心里(百感交集 思绪万千),我们这样喂食大雁,到底是对还是错?如果为了一时的娱乐,而使大雁无法飞行,不再南飞,实在是令人不安。
我们把东西喂完了,往回走的时候,大雁还一路紧紧相随,一直走到汽车旁边,大雁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不南飞的大雁,除了体积庞大,与广场上的鸽子有什么不同呢?一路上我都在想着。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温哥华公园里的大雁为什么不再南飞?   
(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游人喂食大雁的    ,对大雁不再南飞感到    。
(4)“我们这样喂食大雁,到底是对还是错?”请说说你的看法。
   
   
9.阅读。
曹操的兵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曹操命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他只等士兵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号称八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
……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士兵把二十船芦苇一齐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曹操的战船被铁索连着,没法散开,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又蹿上岸去,岸上的兵营也烧了起来。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岸。哭声喊声混成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操坐小船逃上了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追来了。曹操见手下的兵将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得带了他们从华容道逃跑。
(1)短文可取名为《   》,改写自     写的《   》(名著)。除此之外,我国四大名著中的其余三部是《   》《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主意—   
满意—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计其数:   
(4)“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是指什么计策?联系上下文及相关历史知识,写出计策的主要内容。
   
(5)结合文章,你认为周瑜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分析】本文记叙了我在散步途中发现了一只已死的野鸭,同时发现了十三只野鸭蛋,通过观察可知,这只野鸭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和暴风雪斗争而死的,赞扬了动物深沉的、伟大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母爱的赞美与感叹。
【解答】(1)考查了结合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奇怪:与他人或别的事物不同,比较奇异。感到出乎自己的意料,有什么与平常不同的东西出现。惊奇:表示惊讶奇怪。结合语境应选择“奇怪”。果然:事情发生在意料之中。居然:事情发生的出乎意料。结合语境应选择“居然”。
(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文中表达“拼死”意思的是“殊死”,表达“感动人心”的词语是“感人肺腑”。
(3)考查读文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仔细读文,第2自然段中最能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语句是“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
(4)考查对作者感情的揣摩。本文记叙了“我”在散步途中发现了一只已死的野鸭,同时发现了十三只野鸭蛋,通过观察可知,这只野鸭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和暴风雪斗争而死的,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母爱的赞美与感叹。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是“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
(5)考查对文章中心的把握。本文记叙了我在散步途中发现了一只已死的野鸭,同时发现了十三只野鸭蛋,通过观察可知,这只野鸭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和暴风雪斗争而死的,赞扬了动物深沉的、伟大的母爱。故答案选C。
故答案为:
(1)奇怪 居然;
(2)殊死 感人肺腑;
(3)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
(4)我想,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肺腑。
(5)C。
【分析】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
2.【分析】文章写了著名教育家班杰明设计一分钟整理房间的示例来教育青年人一分钟能做很多事,说明了应该珍惜时间。
【解答】(1)本题考查关联词的正确使用。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前后两句话的意思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一句话结合内容来看,是为了表现班杰明房间的凌乱,前后句之间应是转折关系,所以可以填写:虽然…但是;第二句是为了表现班杰明房间的干净整洁,是递进关系,应填写为:既……又……。
(2)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A.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B.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有秩序。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班杰明设计一分钟整理房间的意图是教育人们一分钟能做很多事,而不是真的要收拾好房间再请客人进来。故②√。
(4)考查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只要把握住生命里的每一分钟,也就把握住了理想的人生。”也就是说珍惜时间、把握住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才能有所成就。
(5)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课外积累能力。学生科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即: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故答案为:
(1)虽然……但是……既……又……
(2)若有所思 井然有序;
(3)②√
(4)珍惜时间、把握住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才能有所成就。
(5)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分析】理解分析文章内容是做题关键。题干都是与理解文章内容有关的。所以做阅读题必须学会归纳总结。
3.【分析】《麻雀的心》是当代作家林清玄创作的一篇散文。告诉我么小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有语言,也会交流。它们也有爱,有情,有欢快,有痛苦,它们也有语言、也会交流,它们其实和我们一样,和我们是平等的。我们应尊重它们,爱护它们。
【解答】(1)考查了思维拓展,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是开放性的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从“母麻雀又啁啁地叫,接着五只小麻雀一拥而上,各自跳到不同的芒草叶上,一时之间,芒草堆中东倒西歪,小麻雀们没站好,都落到地上,母亲急切地叫了一阵,显然是给它们加油打气,”可知。①母麻雀说:“看见了吗,向我这样练习。”;②母麻雀说:“预备﹣﹣开始。”
(2)考查了内容理解。读一读5、6、7自然段可知六只麻雀在母亲的指导下练习飞行。这三段讲的是小麻雀在母亲的指导下练习飞行。
(3)考查了主题概括。结合内容理解。这是文章的主旨,号召人们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因此小动物其实和人类一样,也有语言、也会交流、也有母爱,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维护和谐自然环境。
故答案为:
(1)①母麻雀说:“看见了吗,向我这样练习。”;②母麻雀说:“预备﹣﹣开始。”
(2)在母亲的指导下练习飞行。
(3)小动物其实和人类一样,也有语言、也会交流、也有母爱,我们应该爱护小动物,维护和谐自然环境。
身形较瘦、颜色较黑
羽毛较浅、身材蓬松显得有些肥嘟嘟的。
【分析】完成此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2.了解短文后题目,带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
4.【分析】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写知了请大雁教它学飞。第二自然段是写知了学习不认真,很自满。第三自然段是写知了没有跟大雁学会在高空中飞翔。认真阅读短文,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解答】1、c,c 2、小明上课时不认真听讲,他一会儿回头说话,一会儿手舞足蹈。3 第二自然段 4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分析】平时多读,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5.【分析】本文写我攀登玉峰山的经过,重点描写了路上所见到柑桔及登上山顶向下俯视所看到的美景。通过登玉峰山过程中所见的景物的描写,表达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解答】(1)考查了字的笔画和笔顺及查字典。查字典可以用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张”字共有七画,第三笔的笔画名称叫做竖折折钩。用部首查字法要先查弓部,它的音序字母是Z。
(2)考查对字义的理解。要理解词中字的意思,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张望”就是向四周、远处看,这里“张”就是看的意思,故选C。“张口”就是开口,这里“张”是“开”的意思,故选A。
(3)考查字的正确读音。结合词语理解。“晃”是多音字,读“huàng”时,是“摇动,摆动”之意。读“huǎng”时,是(光芒)闪耀之意,很快地闪过。故“huàng”正确。
词语“成熟”中的“熟”读音是“shú”,“shóu”是口语读音,故选“shú”。“点缀”一词中“缀”拼音是“zhuì”,按拼写规则,“i”“u”相拼调号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
(4)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短文中表示“看”的词有“张望、俯视、望、看”几个词。“望”往远处看。“张望”向四周、远处看。“俯视”从高处往低处看。
(5)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从“我来到山脚下,向上张望,只见玉峰山像一个高大的巨人,好像在说:‘你们这些小不点儿,难道想征服我?’我想:我一定要到达目的地。”可知,“目的地”是指玉峰山山顶。故选B。
(6)考查理解句子意思。句子“你们这些小不点儿,难道也想征服我?”是个反问句,表达的是陈述的意思,即是:你们年纪这么小,别想爬上山顶。故选B。
(7)考查对比喻句的认识。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句子“千里长江如一条玉带似的向东飘去”把“长江”比作“玉带”运用了比喻,故选B。
(8)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纵观全文可知,文章可按登山前、登山时、登山后的顺序分成3个部分。
(9)考查赏析能力。如文中句子“柑橘已经成熟了,有的就像一个个怕羞的小姑娘藏在绿叶后面;有的像一群小孩子在捉迷藏;有的像一个个小胖子正望着我们傻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了半山腰的柑橘林里柑橘成熟时不同的样子,形象生动。
故答案为:
(1)7 竖折折钩 弓 Z;
(2)C A;
(3)huàng shú zhuì;
(4)张望 俯视 望 看;
(5)B;
(6)B;
(7)B;
(8)登山前 登山中 登上山后;
(9)柑橘已经成熟了,有的就像一个个怕羞的小姑娘藏在绿叶后面;有的像一群小孩子在捉迷藏;有的像一个个小胖子正望着我们傻笑。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出了半山腰的柑橘林里柑橘成熟时不同的样子,形象生动。
【分析】完成此题目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1.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2.了解短文后题目,带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
6.【分析】本文记叙了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和朋友登天都峰的事。在困难面前朋友抱怨汗水浸湿衣服、包袱太重和脚被磨出血,徐霞客帮助和鼓励他,最后他们终于登上了峰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只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能成功。短文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主要写了徐霞客和朋友去爬天都峰。第二部分为2~7自然段,主要写了朋友在徐霞客帮助和鼓励下,他们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认真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及主题,然后答题。
【解答】(1)考查了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填空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的提示,抓住关键词句填空。
(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认真读短文,结合题目中的要求画出相关的句子,通过阅读可知,由于“上天都峰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所以朋友抱怨路难走。
(3)考查了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在爬山的过程中,在困难面前朋友抱怨汗水浸湿衣服、包袱太重和脚被磨出血,但徐霞客一直在帮助和鼓励他,所以最后他们终于登上了峰顶。“爬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一起抱怨,恐怕我们就爬不上来了。”意思是: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只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能成功。
故答案为:
(1)徐霞客 朋友 帮助 鼓励;
(2)上天都峰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
(3)在困难面前不能退缩,只要有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就能成功。
【分析】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所表示的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7.【分析】短文写了我发现胖一瘦两个小姑娘每天照顾小山坳里70多岁的孤寡老奶奶,写出了两颗幼小而美丽的心灵,表现了对小女孩的赞美之情。
【解答】(1)考查了照样子写词语,注意结合词语的形式,结合“清泠泠”其形式为ABB,如:冷冰冰 水汪汪;结合“嘻嘻哈哈”其形式为AABB,如:蹦蹦跳跳 花花绿绿。
(2)考查了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哟,原来,小山坳里有位70多岁的孤寡老奶奶,她身体不好,生活不方便。两个小女孩每天去帮忙,老奶奶管她们叫“孙女”哩!可知答案。
(3)考查了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傍晚的景色多迷人呀,可知景色固然迷人,更美的是两颗幼小而美丽的心灵。故选“A”。
故答案为:
(1)①冷冰冰 水汪汪 ②蹦蹦跳跳 花花绿绿
(2)哟,原来,小山坳里有位70多岁的孤寡老奶奶,她身体不好,生活不方便。两个小女孩每天去帮忙,老奶奶管她们叫“孙女”哩!
(3)A
【分析】照样子写词语,注意结合词语的形式;从上下文中找相关语句结合起来理解。理解文章中的句子时,可以找出上下文中相关的句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
8.【分析】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加拿大的温哥华看到公园里被喂食的大雁,它们身体庞大,由于习惯了有人喂食而不再飞往南方过冬。由此引发作者的思考:不南飞的大雁,除了体积庞大,与广场上的鸽子有什么不同呢?
【解答】(1)考查了选词填空的能力。“思考”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意料”指事先对情况、结果等进行估计。根据词语意思,结合句子语境,表示大雁的体型很大,超乎作者的想象,可用“意料”。“震撼”震动;摇撼“震动”颤动;使颤动。根据词语意思,结合句子语境,形容场面令人感到震动,可用“震撼”。“感叹”指因有所感触而叹息。“赞叹”是称赞的意思。根据词语意思,结合句子语境,形容朋友因为游客喂食大雁这件事儿发出叹息,可用“感叹”。“百感交集”各种各样的感触交织在一起。“思绪万千”指思想的头绪相当多,思虑复杂多端。根据词语意思,结合句子语境,形容作者心里有许多想法交织在一起,可用“百感交集”。
(2)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加拿大的温哥华看到公园里被喂食的大雁,它们身体庞大,由于习惯了有人喂食而不再飞往南方过冬的事。大雁不再南飞的原因是人们过度的喂养和宠爱,使得大雁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所以不再迁徙,变成了留鸟。
(3)考查了对短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情况。短文中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对游人喂食大雁的担忧,对大雁不再南飞感到不安。
(4)考查了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短文最后一段中作者提出了疑问:“我们这样喂食大雁,到底是对还是错?”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大雁应该翱翔在蓝天上,由于衣食无忧,它们现在已经退化了,成了广场上供人们观赏的另一类鸟,这样喂食大雁是不对的。
故答案为:
(1)意料 震撼 感叹 百感交集;
(2)大雁不再南飞的原因是人们过度的喂养和宠爱,使得大雁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所以不再迁徙,变成了留鸟。
(3)担忧 不安;
(4)大雁应该翱翔在蓝天上,由于衣食无忧,它们现在已经退化了,成了广场上供人们观赏的另一类鸟,这样喂食大雁是不对的。
【分析】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是小学阶段常见的题型,作答时要认真阅读短文,这样才能准确回答问题。
9.【分析】本文选自《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的主要情节是以周瑜为首的军队采用火攻,在赤壁以少胜多,大败刚统一北方,企图一统天下的曹操,此战阻止了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奠定了后来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
【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的积累。本文段讲述了《赤壁之战》,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我国四大名著: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明代吴承恩所写的《西游记》、清代的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
(2)考查了词语的理解。主意:计谋,策略,与“计策”意思相近。满意:意愿得到满足;符合心愿,与“满足”意思相近。
(3)考查了词语的理解。不计其数: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文中指曹操的人马死伤很多,无法计算数目。
(4)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原文“只要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以及历史知识可知,“计策”指先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再利用火攻一举歼灭曹军。
(5)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原文周瑜任用老将黄忠并积极听取意见可知,周瑜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善于纳谏,善于用人。
故答案为:
(1)赤壁之战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红楼梦 水浒传 西游记;
(2)计策 满足;
(3)文中指曹操的人马死伤很多,无法计算数目;
(4)“计策”在文中是指先由黄盖向曹操诈降,再利用火攻一举歼灭曹军;
(5)周瑜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善于纳谏,善于用人。
【分析】阅读分析是小学语文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以及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给出的问题分析解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