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0.2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0.2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第二课时 教案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环境污染大搜索
课题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第二课时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四年级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的危害。 道德修养:学习主动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法治观念: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他们关心和热爱环境的情感。 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环境保 护行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环境问题。
重点 环境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的危害。主动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行动能力的培养。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行动能力。
一、课前导入
观看视频:印度圣河
火眼金睛:影响这条河的污染源有哪些呢?
二、新知讲解
环境污染大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白色污染”,还有其他各种各类的环境污染。你都知道哪些环境污染呢?
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项内容进行调查研究,并完成调查表。
环境污染小汇报:请调查小组选派代表对本小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报。
通过调查,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奶奶每次买回来的蔬菜都用水泡很久。
我发现农田打过农药之后,附近池塘中的鱼都死了。
妈妈说吃水果要削皮,以免吃到果皮上的残留农药。
......
农药污染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家里每天吃的瓜果,蔬菜等不同程度的蔬果农药污染。。
查找资料,想一想蔬菜产生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科学的使用农药,例如过量、过度使用农药是造成农药污染的重要原因。
蔬菜喷洒农药造成的危害示意图
农药的危害
污染大气、水环境,造成土壤板结。
流失到环境中的农药通过蒸发、蒸腾,飘到大气之中,飘动的农药又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住。并随风扩散。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大气中的农药,又通过降雨,这些农药又流入水里,从而造成水环境的污染,对人、畜,特别是水生生物(如鱼、虾)造成危害。同时,流失到土壤中的农药,也会造成土壤板结。
增强病菌、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
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农药,最终会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以后对同种病菌、害虫的防治必须不断加大农药的用药量.不然不能达到消灭病菌、害虫的目的。形成恶性循环。
杀伤有益生物
绝大多数农药是无选择地杀伤各种生物的,其中包括对人们有益的生物,如青蛙、蜜蜂、鸟类和蚯蚓等。这些益虫、益鸟的减少或灭绝,实际上减少了害虫的天敌,会导致害虫数量的增加.而影响农业生产。
野生生物和畜禽中毒
野生生物及畜禽吃了沾有农药的食物,会造成它们急性或慢性中毒。最主要的是农药影响生物的生殖能力,如很多鸟类和家禽由于受到农药的影响,产蛋的重量减轻和蛋壳变薄,容易破碎。许多野生生物的灭绝与农药的污染有直接关系。
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目前,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约500余种,这些农药的广泛使用,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正确认识农药残留
怎样才能减少农药污染呢?请看到书上78页的建议。
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使用绿色环保的办法防治病虫害。
使用农药时,必须用国家认可的合格产品。
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农药。
稻花香里闻蛙声
每到初夏时节,我就能听到附近稻田里传来犹如田园交响乐的蛙声,这些演奏家就是被称为“吃虫冠军”的虎纹蛙。
我家附近还有大片的农田,由于连年使用农药、化肥,本地青蛙几乎绝种。近几年,农业专家们引进了虎纹蛙。每亩稻田里投放500只左右,基本上可以避免虫害。虎纹蛙吃到肚子里的害虫化作粪便排出后,成为肥料,还能增加土壤养分呢!
农村秸秆焚烧污染
建筑工地噪音污染
知识窗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2条
你们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吗?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
2020年的主题为“关爱自然,刻不容缓”。
知识拓展
生态农业具有保护环境、污染少、并且很少有农药残留、种养结合生产量高、节约资源不产生浪费的优势。
谈谈你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环保大行动
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的事情,也是我们每位公民的责任。请你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将会怎样保护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