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 神经调节-体温调节及动物行为一、神经调节1. 人体对刺激的反应(1)人对刺激的反应是由神经系统完成的;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2)神经系统调节的特点:快速而短暂。(3)反应过程: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做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2. 信息的接受和传导(1)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神经元结构:是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的。在神经元的突起中,将冲动传向细胞体的是树突,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的是轴突。①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至细胞体。②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3)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和产生并传导兴奋功能。3.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功能是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高级神经中枢) 功能: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脊髓(低级神经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共12对),来自脑,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功能: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脊神经(共31对),来自脊髓,主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4. 脑(1)组成: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它主要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2)各部分功能a大脑: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①作用: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②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大脑皮层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如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等。b小脑:①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②作用: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c脑干:①位于:大脑的下面。②作用: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活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需任何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进行。5. 脊髓(1)位于:脊柱的椎管内,是脑干的延续。(2)形状:呈扁圆柱形。(3)组成:脊髓是由许多神经元组成的,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在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大脑控制下进行的。(4)功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二、反射1.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不同反射的反射弧不同。(3)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4)反射弧与反射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②联系: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但是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没有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神经冲动,也是不会产生反射活动的。(5)缩手反射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收并作出解释之前。这样就缩短了作出反应的时间。因此缩手反射是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不会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反射活动,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减弱甚至消失。条件反射能使人和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区别 实例 吃酸杏,分泌唾液 看到酸杏,分泌唾液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 出生后学习后获得反射弧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所受刺激 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任何原先无关的刺激都可以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神经联系 永久、固定 暂时、不固定意义 适应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范围广,可以适应多变的环境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三、动物行为1.动物的行为(1)概念:动物的行为是指人们观察到的动物的活动状态和对环境作出的各种反应。(2)表现:不仅包括动物的各种活动,还包括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3)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和激素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1)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也称为本能。(2)特点:①与生俱来的行为;②不需要后天的训练;③是一种低级的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④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经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3)举例: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很多,如:繁殖行为(如求偶行为、筑巢行为、育雏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争夺食物、配偶、领域)、防御行为、节律行为(迁徙、洄游)、社会行为(集群合作、分工、等级)等。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1)概念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2)特点 ①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②通过后天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③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④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3)举例:人的学习行为、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等。(4)人的学习行为更复杂。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4.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概念 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实例 蜜蜂采蜜 马戏团动物的表演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时间性 常伴随动物一生 暂时性,可建立或消退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四、体温调节1.体温的恒定(1)恒温动物:除了人类,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恒温的原因: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变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2.体温(1)概念: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而不是体表的温度。(2)测量处:人的直肠、口腔及腋窝。(3)影响因素: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3.产热和散热(1)产热:人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骨骼肌颤抖使热量成倍增加。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的热量。(2)散热: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方式①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进行,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以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温度高时,血管扩张(或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②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散热方式。4.中暑(1)概念: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从而产热多而散热困难,造成中暑。(2)症状: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会危及生命。5.体温受脑控制(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①低温环境下:皮肤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血管收缩→增加热量和减少散热→回到正常体温。②高温环境下:皮肤热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增加汗的分泌、血管舒张→增加散热→回到正常体温。(2)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3)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四、典型例题(一)考点:神经调节【例1】(21·22上·绍兴·期中)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和维持躯体平衡C.大脑皮层之所以称为生命中枢是因为存在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答案】B【例2】(22·23上·台州·期末)在东京奥运会上,平衡木选手管晨辰顶住压力获得冠军。如图是她在完成比赛动作,其中协调动作并维持人体平衡的器官是( )A.肌肉 B.小脑 C.脊髓 D.大脑【答案】B【例3】下列关于信息在神经元中传输的方向,正确的是( )轴突→细胞体→树突 B. 树突→细胞体→轴突C. 细胞体→树突 D. 树突→细胞体【答案】B【例4】(20·21下·浙江·专题练习)如下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B.②是大脑C.③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 D.④是反射的结构基础【答案】A(二)考点:反射【例1】(20·21下·浙江·专题练习)“中风”的病人四肢没有任何损伤,都出现了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是因为哪个结构受损伤( )A.肌肉 B.血管 C.大脑 D.脊髓【答案】C【例2】(22·23·浙江·一模)某同学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对这一反射活动(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B.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C.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如果患者的②损伤,则该患者不能反射,但有感觉【答案】A【例3】(22·23·台州·中考真题)会自动驾驶的汽车通过安装在车内的行车电脑,分析传感器收集的外界信息,处理信息后,输出到机械装置,实现自动驾驶。行车电脑相当于人体反射弧的(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答案】C【例4】(2023·浙江·一模)我国外科专家首创“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解决了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难题。具体做法是: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如图所示。患者通过敲击自己的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B.人体在②中产生尿意的感觉C.上述人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①D.患者敲击自己的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属于条件反射【答案】 C【例5】(22·23上·全国·专题练习)如图为缩手反射的示意图,若用麻醉剂阻断图示中的某一个位点,表现出能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则麻醉剂阻断的位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A【例6】(21·22·温州·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答案】 D【例7】(22·23上·丽水·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答案】 D(三)考点:动物行为【例1】(22·23上·浙江·期中)孙阿姨收养了一只流浪狗,为了居家的清洁卫生,于是训练这只狗入厕大小便。狗入厕的这种行为属于( )A.社会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C.先天性行为 D.防御行为【答案】B【例2】(21·22下·金华·阶段练习)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殖行为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答案】B【例3】(22·23上·台州·期末)2021年,中国云南省的一群亚洲野象集体北迁事件备受全民关注。关于大象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A.亚洲野象的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亚洲野象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C.亚洲野象的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D.亚洲野象经训练后会做精彩表演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永远不会忘【答案】D【例4】(20·21下·宁波·期末)自然界中的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与动物行为相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熊猫偏爱嫩竹——觅食行为B.竹节虫的体态和颜色好像树枝——防御行为C.雄海象为争夺雌海象和生活地盘而决斗——繁殖行为D.大雁每年春分后往北方飞——迁徙行为【答案】 C【例5】(2023绍兴期末)有下列现象:①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②草履虫摄食;③听到梅子流口水;④膝跳反应;⑤吃到酸梅流口水;⑥小明计划着假期去旅行。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答案】 ④⑤ ③⑥(四)考点:体温调节【例1】(2023杭州期中)在刚结束的我校五十四届运动会上,小陈在1500米长跑比赛后,大汗淋漓,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小陈跑步这一-生理活动是在神经、激素调节下共同完成的B.小陈跑步过程中,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C.在闷热的天气里剧烈运动后容易中暑,原因是无法通过汗液蒸发散热D.小陈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大脑皮层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答案】D【例2】(22·23·浙江·一模)去年底,许多人都成了“小羊人”。在感染期间,有些“小羊人”的体温忽高忽低,在此过程中,人体会有一个调节过程:体温过低→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A.皮肤血管舒张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皮肤发热发红【答案】C【例3】(22·23上·全国·专题练习)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C.人体体温只依靠神经调节来完成D.人生病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其产热小于散热【答案】B【例4】(22·23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2021年8月5日在奥运会男子1000米双人皮艇决赛中,金华浦江的小伙王丛康与队友以3分19秒612的成绩,获得了第八名。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生理上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A.变成以内脏产热为主 B.散热量仍然等于产热量C.呼吸频率变得更快 D.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答案】 A【例5】(21·22下·宁波·期末)2022年4月30日,我国11名登山者顺利从珠峰北坡登顶,成为今年登顶珠峰的首支队伍。(1)珠峰上的气温是零下25℃,登山队员的体温始终保持37℃左右。在整个登山过程中,登山队员的产热 散热。(2)调节人体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 。(3)队员在登山过程中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 。(填字母)A.骨骼肌收缩增强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皮肤血管舒张【答案】 等于 下丘脑 A五、学力训练A组 夯实基础1.(20·21下·金华·二模)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B.缩手反射属于复杂反射,鹦鹉学舌属于简单反射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D.针刺手感到疼痛,痛觉是在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产生的【答案】C2.(22·23上·绍兴·期末)下列有关人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B.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C.小脑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D.大脑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答案】C3.(21·22下·全国·二模)篮球是深受中学生喜爱的运动。如图为一名正在打篮球的中学生的神经元(a)及神经系统组成(b)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转动B.结构③有利于神经冲动的传导C.打篮球时,起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④D.该中学生起跳投篮,这一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答案】C4.(22·23上·杭州·期中)小唐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 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关于 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答案】A5.(18·19上·丽水·期末)人体各器官产热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常人在运动情况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A.脑 B.内脏 C.骨骼肌 D.其他器官【答案】CB组 强化提高1.(22·23·浙江·一模)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理解和学习人类语言时,ChatGPT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答案】C2.(21·22·舟山·一模)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的 B.神经元有着与其他人体细胞相同的结构和功能C.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D.幼年时甲状腺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侏儒症【答案】C3.(22·23·浙江·一模)你正在参加2023年九年级科学适应性考试,当你听到开考铃声后,便提笔答题,在此反射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该反射活动中,听觉在耳朵形成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完成提笔答题这个动作要依赖多个系统的配合D.在此反射中脊髓发挥了传导的功能【答案】A4.(22·23上·湖州·期末)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现象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A.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B.望梅止渴——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C.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D.醉酒后,步态不稳——酒精麻醉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受影响【答案】D5.(22·23·浙江·期中)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A.脊髓 B.大脑 C.脑干 D.小脑【答案】 A6.(22·23下·浙江·开学考试)下列现象与科学知识相对应的是( )A.呆小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B.感染新冠后人持续高烧不退——产热大于散热C.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就进入教室——非条件反射D.人醉酒后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酒精麻痹了人的小脑【答案】D7.(21·22下·宁波·期末)蛙是我们熟悉的动物,科学研究发现,即使去除蛙的脑部,其他部位均保持完好,在其腹部贴上浸有硫酸的纸片,蛙仍会用四肢将其扒去,其这一反射活动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 。【答案】 非条件 反射弧8.(21·22下·宁波·期末)2022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4个防震减灾日,宁波各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消防演习。在逃生演习中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表示反射弧中 。(2)图中存在 条反射弧。(3)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 (填“能”或“不能”)收缩。【答案】 感受器 2 能9.(22·23上·舟山·期末)2021年5月22日,在甘肃白银举办的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发生意外。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参赛人员随即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资料卡: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C,使心肺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死亡,就是医学上的失温)。从维持体温恒定的角度看,出现“失温”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散热(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造成的,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 。【答案】 小于 下丘脑10.(22·23上·全国·专题练习)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睡眠时有很多激素共同参与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褪黑素。褪黑素是由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有助于人体进入深度睡眠,夜间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睡眠的质量。(1)褪黑素分泌受到光照条件的影响。其分泌过程的神经调节大致如下:从反射弧结构分析,脑松果体属于 。(2)有专家建议,晚上睡眠时间不宜超过23时。请根据图甲分析专家建议的依据是: 。(3)据报道2021年中国大约有29.5%的网民购买褪黑素类药品来改善睡眠质量。安全用药事关人的身体健康,对于褪黑素类药品的服用一度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资料1:图乙是人体分泌的褪黑素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图。资料2:长期服用褪黑素类药品会增加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可能影响人体正常分泌褪黑素的功能,且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资料3: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焦虑、激素失调、工作生活压力等。据此你是否支持失眠的人使用褪黑素类药品来解决自身的睡眠障碍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 效应器 褪黑素在23时之后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不支持,因为长期服用‘褪黑素’,这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吃‘褪黑素’不能解决失眠障碍,只能暂时性使用于调节睡眠节律问题,如倒时差等。C组 瞄准中考1.(21·22上·绍兴·期末)2021年11月24日,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推出了首个AI手语主播,手语主播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始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服务。AI手语主播其实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智能机器主要通过机器内部的芯片控制机器各部位有序配合,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其中的芯片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A.神经中枢 B.传出神经 C.传入神经 D.效应器【答案】A2.(21·22上·杭州·阶段练习)如图是一位宁波市某人民医院接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患者。此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烧,乏力,肌肉酸痛。经医护人员精心诊治和护理,身体恢复正常,于2020年3月31日正式出院。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觉是在肌肉处形成的B.此时图片中患者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C.此患者身体恢复正常后,其体内的散热大于产热D.人们谈“病毒”色变,紧张害怕,这表现是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引起【答案】D3.(21·22下·浙江·二模)下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分别代表反射弧的五个部分。请据图回答:(1)的名称是 。(2)代表手部皮肤内的感受器,则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3)已知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下段。某人脊髓上段受损,手被针扎后没有痛感,该人缩手反射能否发生 。(选填“能”或“不能”)。(4)人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立即缩手然后感觉烫,这种反射方式对人体的意义是 。【答案】 神经中枢 能 缩手反射由脊髓控制,并没有经过大脑皮层,反应速度快,减轻了伤害程度,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对人体十分重要4.(19·20上·浙江·单元测试)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小鸭A、B、C刚孵化出来就从它们的出生地被移走了,使得它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小鸭D、E、F和它们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实验人员给小鸭A、B、C展示了一个小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小鸭A、B、C模仿母鸭的叫声并时刻跟随在小球左右。请选择:(1)小鸭A、B、C的行为发展过程是( )A.先天性行为 B.条件反射C.本能 D.后天学习行为(2)小鸭D、E、F为(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C.实验组 D.一个变量(3)如果不是把小鸭A、B、C放在小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小鸭A、B、C可能会( )A.吓唬其他鸭子B.失去繁殖能力C.发出类似猫的声音D.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答案】 D B D5.(18·19·浙江·期中)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等情况而改变。那体温会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吗?晓东在家里利用体温计、跑步机等器材进行了下述实验:(1)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走10分钟后,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2)休息30分钟后,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跑10分钟,再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晓东得出:人的体温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①晓东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带到学校里和老师及同学分享,大家发现晓东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请帮晓东改进: 。②进行剧烈运动后,晓东脸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图中 (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如图中B为正常状态)【答案】 未测量安静状态时的体温 骨骼肌 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10 神经调节-体温调节及动物行为一、神经调节1. 人体对刺激的反应(1)人对刺激的反应是由神经系统完成的;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是不一样的。(2)神经系统调节的特点:快速而短暂。(3)反应过程:是一个接受信息→ → → →做出反应的连续的过程,是许多 作用的结果。2. 信息的接受和传导(1)神经细胞:又叫 ,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2)神经元结构:是由 和 两部分组成的。在神经元的突起中,将冲动传向细胞体的是 ,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的是 。①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至细胞体。②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3)神经元的功能:具有 和 功能。3.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1)中枢神经系统:是由 和 组成,是神经系统的最 部分。功能是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神经系统 . . 功能:接收并处理各种信息,决定和启动相应的反应。.. (共12对),来自脑,主要支配头部和颈部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功能: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共31对),来自脊髓,主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4. 脑(1)组成:是人的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它主要由 、 和 三部分组成。(2)各部分功能a大脑:大脑是人体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①作用:大脑特别发达,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②大脑的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大脑皮层凹凸不平,布满深浅不同的沟或裂,沟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和回使 的面积大大增加。大脑皮层是 高度集中的地方,有许多控制人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如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等。b小脑:①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②作用: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如步行、奔跑等,并保持身体平衡。c脑干:①位于:大脑的下面。②作用:主要控制 系统、 系统的活动,如呼吸、心跳、咳嗽等。它无需任何意识的干预就能保持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进行。5. 脊髓(1)位于:脊柱的椎管内,是 的延续。(2)形状:呈 形。(3)组成:脊髓是由许多 组成的,有许多躯体和内脏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在正常情况下,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 控制下进行的。(4)功能: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 和 功能。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二、反射1.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人体通过 对各种刺激作出 的过程。反射是神经调节的 。(2)反射弧:完成反射活动的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反射弧才能实现。不同反射的反射弧 。(3)反射弧包括: → → → → 五个部分。(4)反射弧与反射的区别和联系①区别: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的过程,它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②联系: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才能实现。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但是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没有体内或体外的刺激引起神经冲动,也是不会产生反射活动的。(5)缩手反射缩手反射是对刺激的一种自动应答,它发生在刺激尚未被大脑接收并作出解释之前。这样就缩短了作出反应的时间。因此缩手反射是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2.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由 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完整, 后天训练就能引起的反射性反应, 因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缩手反射、膝跳反射、排尿反射。条件反射:需要 参与的反射活动,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较为复杂的反射,需要不断 ,否则会 甚至 。条件反射能使人和动物更好地适应环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项目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区别 实例 吃酸杏,分泌唾液 看到酸杏,分泌唾液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 出生后学习后获得反射弧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 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所受刺激 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任何原先无关的刺激都可以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神经联系 永久、固定 暂时、不固定意义 适应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适应范围广,可以适应多变的环境联系 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三、动物行为1.动物的行为(1)概念:动物的行为是指人们观察到的动物的活动状态和对环境作出的各种反应。(2)表现:不仅包括动物的各种活动,还包括身体的姿态、鸣叫、散发出来的气味和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3)动物的行为是通过一系列 的反射活动和 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1)是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也称为 。(2)特点:①与生俱来的行为;②不需要后天的训练;③是一种 的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完成;④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并经 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3)举例: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很多,如:繁殖行为(如求偶行为、筑巢行为、育雏行为)、摄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争夺食物、配偶、领域)、防御行为、节律行为(迁徙、洄游)、社会行为(集群合作、分工、等级)等。3.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1)概念 在 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2)特点 ①在 中逐步形成的;②通过后天的 获得的行为;③需要 的参与, 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④是人和动物 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3)举例:人的学习行为、黑猩猩的模仿学习行为等。(4)人的学习行为更复杂。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4.先天性行为与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与联系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概念 与生俱来的,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实例 蜜蜂采蜜 马戏团动物的表演行为方式 简单 复杂适应性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时间性 常伴随动物一生 暂时性,可建立或消退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四、体温调节1.体温的恒定(1)恒温动物:除了人类,只有 类和 类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 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在 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恒温的原因: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 和 两个生理过程保持 的结果。(2)变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2.体温(1)概念:是指人体 的温度,而不是体表的温度。(2)测量处:人的直肠、口腔及 。(3)影响因素: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3.产热和散热(1)产热:人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 使热量成倍增加。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的热量。(2)散热:有 和 两种方式①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进行,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又可以通过血管中的 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 ,血流量 ,散热减少;温度高时,血管 ,血流量 ,散热增加。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②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 成了主要散热方式。4.中暑(1)概念: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从而产热多而 困难,造成中暑。(2)症状: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 等,严重会危及生命。5.体温受脑控制(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下丘脑中的 来调节和控制的。①低温环境下:皮肤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 →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骨骼肌战栗、血管收缩→ →回到正常体温。②高温环境下:皮肤热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增加散热→回到正常体温。(2)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3)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四、典型例题(一)考点:神经调节【例1】(21·22上·绍兴·期中)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和维持躯体平衡C.大脑皮层之所以称为生命中枢是因为存在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例2】(22·23上·台州·期末)在东京奥运会上,平衡木选手管晨辰顶住压力获得冠军。如图是她在完成比赛动作,其中协调动作并维持人体平衡的器官是( )A.肌肉 B.小脑 C.脊髓 D.大脑【例3】下列关于信息在神经元中传输的方向,正确的是( )轴突→细胞体→树突 B. 树突→细胞体→轴突C. 细胞体→树突 D. 树突→细胞体【例4】(20·21下·浙江·专题练习)如下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B.②是大脑C.③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 D.④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二)考点:反射【例1】(20·21下·浙江·专题练习)“中风”的病人四肢没有任何损伤,都出现了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症状,是因为哪个结构受损伤( )A.肌肉 B.血管 C.大脑 D.脊髓【例2】(22·23·浙江·一模)某同学在校园生物角修剪月季时,不小心被刺扎到手,迅速缩手。对这一反射活动(如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参与该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B.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⑤④③②①C.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如果患者的②损伤,则该患者不能反射,但有感觉【例3】(22·23·台州·中考真题)会自动驾驶的汽车通过安装在车内的行车电脑,分析传感器收集的外界信息,处理信息后,输出到机械装置,实现自动驾驶。行车电脑相当于人体反射弧的(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例4】(2023·浙江·一模)我国外科专家首创“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解决了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难题。具体做法是: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如图所示。患者通过敲击自己的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则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B.人体在②中产生尿意的感觉C.上述人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①D.患者敲击自己的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属于条件反射【例5】(22·23上·全国·专题练习)如图为缩手反射的示意图,若用麻醉剂阻断图示中的某一个位点,表现出能缩手,却没有感觉到痛,则麻醉剂阻断的位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例6】(21·22·温州·中考真题)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例7】(22·23上·丽水·期末)在接种新冠疫苗时,小科做出反应的神经系统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针刺手,人在未感觉到痛就马上缩回,该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是:①→②→⑤→③→④B.打针时,针刺手而手不缩,说明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C.打针时,小科感觉到的疼痛是在⑧处形成D.反射弧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三)考点:动物行为【例1】(22·23上·浙江·期中)孙阿姨收养了一只流浪狗,为了居家的清洁卫生,于是训练这只狗入厕大小便。狗入厕的这种行为属于( )A.社会行为 B.后天学习行为C.先天性行为 D.防御行为【例2】(21·22下·金华·阶段练习)下列诗句中,不包含生殖行为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例3】(22·23上·台州·期末)2021年,中国云南省的一群亚洲野象集体北迁事件备受全民关注。关于大象的行为叙述错误的是( )A.亚洲野象的迁徙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B.亚洲野象的后天学习行为能帮助它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C.亚洲野象的先天性行为是与生俱来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D.亚洲野象经训练后会做精彩表演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行为,永远不会忘【例4】(20·21下·宁波·期末)自然界中的动物复杂多样的行为使动物能更好的适应环境。与动物行为相对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熊猫偏爱嫩竹——觅食行为B.竹节虫的体态和颜色好像树枝——防御行为C.雄海象为争夺雌海象和生活地盘而决斗——繁殖行为D.大雁每年春分后往北方飞——迁徙行为【例5】22·23上·绍兴·期末)有下列现象:①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②草履虫摄食;③听到梅子流口水;④膝跳反应;⑤吃到酸梅流口水;⑥小明计划着假期去旅行。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属于后天学习行为的是 。(四)考点:体温调节【例1】(22·23上·杭州·期中)在刚结束的我校五十四届运动会上,小陈在1500米长跑比赛后,大汗淋漓,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小陈跑步这一-生理活动是在神经、激素调节下共同完成的B.小陈跑步过程中,产热主要来自骨骼肌,皮肤血管舒张以增加体表散热C.在闷热的天气里剧烈运动后容易中暑,原因是无法通过汗液蒸发散热D.小陈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大脑皮层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例2】(22·23·浙江·一模)去年底,许多人都成了“小羊人”。在感染期间,有些“小羊人”的体温忽高忽低,在此过程中,人体会有一个调节过程:体温过低→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A.皮肤血管舒张 B.汗液分泌增加 C.浑身肌肉颤抖 D.皮肤发热发红【例3】(22·23上·全国·专题练习)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E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B.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E和F散热C.人体体温只依靠神经调节来完成D.人生病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其产热小于散热【例4】(22·23上·金华·期末)如图所示,2021年8月5日在奥运会男子1000米双人皮艇决赛中,金华浦江的小伙王丛康与队友以3分19秒612的成绩,获得了第八名。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生理上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A.变成以内脏产热为主 B.散热量仍然等于产热量C.呼吸频率变得更快 D.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例5】(21·22下·宁波·期末)2022年4月30日,我国11名登山者顺利从珠峰北坡登顶,成为今年登顶珠峰的首支队伍。(1)珠峰上的气温是零下25℃,登山队员的体温始终保持37℃左右。在整个登山过程中,登山队员的产热 散热。(2)调节人体体温的神经中枢位于 。(3)队员在登山过程中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 。(填字母)A.骨骼肌收缩增强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皮肤血管舒张五、学力训练A组 夯实基础1.(20·21下·金华·二模)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B.缩手反射属于复杂反射,鹦鹉学舌属于简单反射C.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D.针刺手感到疼痛,痛觉是在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产生的2.(22·23上·绍兴·期末)下列有关人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脑是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B.沟和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C.小脑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D.大脑是记忆、思维活动的高级中枢3.(21·22下·全国·二模)篮球是深受中学生喜爱的运动。如图为一名正在打篮球的中学生的神经元(a)及神经系统组成(b)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而收缩,牵动它所附着的骨绕关节转动B.结构③有利于神经冲动的传导C.打篮球时,起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④D.该中学生起跳投篮,这一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4.(22·23上·杭州·期中)小唐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 会来不及思考迅速松开,下面关于 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是非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条件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C.是非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是条件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5.(18·19上·丽水·期末)人体各器官产热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正常人在运动情况下主要的产热器官是( )A.脑 B.内脏 C.骨骼肌 D.其他器官B组 强化提高1.(22·23·浙江·一模)ChatGPT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理解和学习人类语言时,ChatGPT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效应器2.(21·22·舟山·一模)关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是由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的 B.神经元有着与其他人体细胞相同的结构和功能C.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复杂反射 D.幼年时甲状腺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会患侏儒症3.(22·23·浙江·一模)你正在参加2023年九年级科学适应性考试,当你听到开考铃声后,便提笔答题,在此反射活动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该反射活动中,听觉在耳朵形成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C.完成提笔答题这个动作要依赖多个系统的配合D.在此反射中脊髓发挥了传导的功能4.(22·23上·湖州·期末)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现象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A.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B.望梅止渴——是人生来就有的简单的反射C.手指被针扎到,感觉疼痛但肌肉无收缩反应——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受损D.醉酒后,步态不稳——酒精麻醉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受影响5.(22·23·浙江·期中)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A.脊髓 B.大脑 C.脑干 D.小脑6.(22·23下·浙江·开学考试)下列现象与科学知识相对应的是( )A.呆小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B.感染新冠后人持续高烧不退——产热大于散热C.同学们听到上课铃声就进入教室——非条件反射D.人醉酒后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酒精麻痹了人的小脑7.(21·22下·宁波·期末)蛙是我们熟悉的动物,科学研究发现,即使去除蛙的脑部,其他部位均保持完好,在其腹部贴上浸有硫酸的纸片,蛙仍会用四肢将其扒去,其这一反射活动属于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是 。8.(21·22下·宁波·期末)2022年5月12日是全国第14个防震减灾日,宁波各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消防演习。在逃生演习中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X表示反射弧中 。(2)图中存在 条反射弧。(3)若传出神经②受损,则肌肉 (填“能”或“不能”)收缩。9.(22·23上·舟山·期末)2021年5月22日,在甘肃白银举办的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发生意外。受突变极端天气影响,参赛人员随即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部分参赛人员失联。(资料卡: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C,使心肺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死亡,就是医学上的失温)。从维持体温恒定的角度看,出现“失温”是由于人体的产热 散热(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造成的,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 。10.(22·23上·全国·专题练习)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睡眠时有很多激素共同参与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褪黑素。褪黑素是由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有助于人体进入深度睡眠,夜间褪黑素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睡眠的质量。(1)褪黑素分泌受到光照条件的影响。其分泌过程的神经调节大致如下:从反射弧结构分析,脑松果体属于 。(2)有专家建议,晚上睡眠时间不宜超过23时。请根据图甲分析专家建议的依据是: 。(3)据报道2021年中国大约有29.5%的网民购买褪黑素类药品来改善睡眠质量。安全用药事关人的身体健康,对于褪黑素类药品的服用一度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资料1:图乙是人体分泌的褪黑素随年龄变化的趋势图。资料2:长期服用褪黑素类药品会增加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会导致生物钟紊乱,可能影响人体正常分泌褪黑素的功能,且可能会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资料3: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焦虑、激素失调、工作生活压力等。据此你是否支持失眠的人使用褪黑素类药品来解决自身的睡眠障碍问题,并说明理由: 。C组 瞄准中考1.(21·22上·绍兴·期末)2021年11月24日,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推出了首个AI手语主播,手语主播将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始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服务。AI手语主播其实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智能机器主要通过机器内部的芯片控制机器各部位有序配合,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其中的芯片相当于反射弧中的( )A.神经中枢 B.传出神经 C.传入神经 D.效应器2.(21·22上·杭州·阶段练习)如图是一位宁波市某人民医院接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患者。此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发烧,乏力,肌肉酸痛。经医护人员精心诊治和护理,身体恢复正常,于2020年3月31日正式出院。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患者感到的肌肉酸痛的痛觉是在肌肉处形成的B.此时图片中患者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C.此患者身体恢复正常后,其体内的散热大于产热D.人们谈“病毒”色变,紧张害怕,这表现是受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引起3.(21·22下·浙江·二模)下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示意图,、、、、分别代表反射弧的五个部分。请据图回答:(1)的名称是 。(2)代表手部皮肤内的感受器,则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3)已知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下段。某人脊髓上段受损,手被针扎后没有痛感,该人缩手反射能否发生 。(选填“能”或“不能”)。(4)人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立即缩手然后感觉烫,这种反射方式对人体的意义是 。4.(19·20上·浙江·单元测试)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它们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小鸭A、B、C刚孵化出来就从它们的出生地被移走了,使得它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小鸭D、E、F和它们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实验人员给小鸭A、B、C展示了一个小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小鸭A、B、C模仿母鸭的叫声并时刻跟随在小球左右。请选择:(1)小鸭A、B、C的行为发展过程是( )A.先天性行为 B.条件反射 C.本能 D.后天学习行为(2)小鸭D、E、F为( )A.实验模型 B.对照组 C.实验组 D.一个变量(3)如果不是把小鸭A、B、C放在小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小鸭A、B、C可能会( )A.吓唬其他鸭子B.失去繁殖能力C.发出类似猫的声音D.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5.(18·19·浙江·期中)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等情况而改变。那体温会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吗?晓东在家里利用体温计、跑步机等器材进行了下述实验:(1)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走10分钟后,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2)休息30分钟后,晓东在跑步机上快跑10分钟,再用体温计测量腋下温度为;根据以上两个实验,晓东得出:人的体温变化受运动强度的影响,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①晓东把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带到学校里和老师及同学分享,大家发现晓东的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请帮晓东改进: 。②进行剧烈运动后,晓东脸变得通红,这个原因是由于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脸部皮肤中的血管处于图中 (填字母)状态,导致皮肤中血流量的改变,从而出现满脸通红的情况,可帮助人体散热。(如图中B为正常状态)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年秋初二科学复习讲义——第10讲 神经调节、体温调节及动物行为-学生版.doc 2023年秋初二科学复习讲义——第10讲 神经调节、体温调节及动物行为-教师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