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Ca—40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 氢气 B.天 然气 C.酒 精 D .汽 油2.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B.①②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C. 若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水中的白磷也会燃烧D.①③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其着火点3. 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A. 风力发电 B. 火力发电C. 氢能源汽车 D. 太阳能电池路灯4. 下列化学品与所贴警示标志不符合的是( )警示标志化学品 A. 黑火药 B. 浓硫酸 C. 汽油 D. 乙醇5. 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C. 甲烷 D. 二氧化硫6. 以下生产、生活中的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A. 开发使用新能源B. 工业用水重复使用C. 将秸秆回收利用,不露天焚烧D. 电脑、电视长期处于待机状态7. 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其中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门窗B. 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逃跑C. 所处地方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 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8. 下列涉及安全防范的操作或做法中,错误的是( )A. 点燃 H 前先检验纯度B. 加油站严禁烟火C. 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食物D. 油锅着火时,立即浇水扑灭9. 下列有关粉尘爆炸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B. 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的着火点C. 鼓入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D. 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10. 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B.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 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 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11. 充分燃烧 1 kg天然气与煤所产生 CO 和 SO 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是( )A. 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 CO 的量接近,但产生 的量却相差较大B. 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 CO 和 SO 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C. 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D. 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12.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隔绝空气B. 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隔离可燃物C. 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 家具起火,用水扑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3. 化石燃料的使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资源枯竭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大力推广脱硫煤,有助于减少酸雨B. 埋于海底的可燃冰将来可能替代化石燃料C. 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D. 使发动机内的汽油充分燃烧可减少 CO 的排放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二、填空题(共 30分)15. (10分)某地曾有一辆公交车发生自燃,据调查,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乘客携有易燃物。(1)乘客携带的易燃物可能是 (举出一种生活中常见易燃物的名称)。(2)自燃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因此,造成此次火灾的另一原因可能是 。(3)当汽车内有焦糊味儿, 冒出蓝色或黑色浓烟时,就是自燃的先兆。下列措施中,你认为司机此时最应做的三件事是 (填序号)。①大声呼救 ②马上停车 ③关闭电源 ④抢救车内财物⑤取出灭火器,给油箱和燃烧部分灭火,避免爆炸 ⑥尽快撤离现场(4)灭火器是必须随车携带的装备。车用灭火器最好使用 (填“泡沫”或“干粉”)灭火器。(5)作为目击者,发现火灾时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填电话号码)。(6)发生火灾时,最重要的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若乘车人员衣服被火烧着,可采取的措施是 。16. (10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①做实验时,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翻,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②由于电线短路而引起的火灾: 。(2)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含二氧化碳气体的泡沫,达到灭火的目的,其灭火原理是 ,这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化学性质是 。17. (10分)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 。(2)①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 。为减少环境污染,我国已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②为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 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乙醇可作燃料。现有一定量乙醇与一定量氧气混合于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16.2g水, 同时得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25.2g,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 g,混合物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比)。三、实验探究题(共 22分)18. (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准备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的健康提出了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红磷的着火点是 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五氧化二磷能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交流与讨论】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实验】该化学兴趣小组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解释与结论】(1)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原因是 。(3)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原因是 。【反思与评价】(4)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 。(5)某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做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 “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倒立,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 ”大家争论后,出现如下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6)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 理由是 。19. (12分)化学小魔术: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儿,棉花就燃烧起来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通常情况下,人体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为什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 【回顾知识】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① ;② 。【查阅资料】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 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与 反应生成白色的 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设计实验】(1)写出 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设计检验固体产物是否为 的实验:用 与固体产物反应,制得气体;将气体通入 中,如有 生成,则证明固体物质是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6分)20. 登山队员常用的能源是氢化钙 固体,用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再将产生的氢气燃烧即可供能。请回答下列问题: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2)写出氢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现有 875 g 氢化钙固体(含 与足量水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 一、单项选择题1. A 2. C 3. B 4. D 5. A 6. D 7. B 8. D 9. D10. B 11. B 12. C 13. D 14. A二、填空题15. (1)汽油(答案合理即可)(2)可燃物缓慢氧化引起的自燃(或车内温度较高等合理答案均可)(3)②③⑤(4)干粉(5)119(6)就地翻滚,将火扑灭;用水泼灭或尽快脱掉着火的衣服(合理即可)16. (1)①用湿抹布盖灭②切断电源后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答案合理即可)(2)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密度比空气大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7. (1)天然气(2)①酸雨②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13.8 1:11三、实验探究题(2)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4)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物质,危害人体健康(5)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而飞出伤人(6)甲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第(6)问答案合理即可]19.【回顾知识】①温度达到着火点②与氧气接触【设计实验】(2)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白色沉淀四、计算题20. (1)-1 价(3)解:氢化钙的质量为875 g×96%=840g。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42 4840 g xx=80g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80 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