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8.1 生命可以永恒吗(37张PPT+教学设计+2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8.1 生命可以永恒吗(37张PPT+教学设计+2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第八课·探问生命·第1框
2023年新版
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2
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3
1.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备课辅助
01
04
02
03
观看视频《生命的起源》
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太阳系诞生于50亿年前,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38亿年前
地球上的生物经历过5次大灭绝,最近的一次在6500万年前,统治地球的恐龙几乎被完全灭绝
最早的人类起源于约700万年前。如果将整个宇宙的137亿年时间压缩成一天来看,人类相当于出现在23点59分59秒
P88
翻译
水、火有气却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却没有知觉,禽兽有知觉却不讲道义;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道义,所以人最为天下所贵重。
水火有气而无生,
草木有生而无知,
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
故最为天下贵。
——荀子
个体生命
家族生命
民族生命
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
如果不可以,为什么?
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
生命来之不易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
生命是在无数的偶然性中产生的,我们是幸运的
P89
第1次,出生时体重太轻;第2次,鱼刺卡在喉咙里;第3次,走路时差点掉坑里
我有过三次“蒙难”
抗战时期,我太婆去背伤员。如果子弹打中了我太婆,就没有我爷爷了。连我爸爸都不会有了,哪里还会有我
没有我的祖先,哪里有我
探究与分享
生命是需要
条件的
光照、氧气、水、食物、温度、湿度、微量元素……
个体和种群的生命得以延续
适应环境、繁衍种群、技术进步、生活改善……
外部环境经常破坏生命进程
天敌、火灾、洪水、暴雨、炎热、地震、毒素、疾病……
生命必须努力克服困难
储粮、筑巢、迁徙、防御、逃跑、战斗、群居、进化……
生命来之不易
每个人的DNA和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
生命是独特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
不是你父母的续集
不是你子女的前传
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尼采
生命有时尽
向死而生,自己为自己的生命创造意义
生命是不可逆的
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生命是短暂的
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死亡不可避免
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罗曼·罗兰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
人自生下那天起就一天天地接近死亡。
——高尔基
那年,我听到医生告诉爸爸,奶奶病重没法治疗了。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地接触死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想: 为什么人要死 人死了是去了哪里呢,还是真的不存在了?我没有答案,想着如果我死了,就再也不能看动画片,再也不能吃冰激凌,再也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儿,甚至连愿望都不能有了,这多么让人害怕啊!我不禁困惑:既然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
我不断寻找答案,渐渐认识到生命是有限的。重新审视生命,我发现本来习以为常的、不起眼的东西变得珍贵和美好起来。从那一刻起,我开始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天,努力让它变得丰富、充实和有意义。
P91
探究与分享
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下去?
孔子说的:“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哲思
死亡就像我们面前的一堵坚不可摧的墙,它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
我们对死亡的畏惧是极致的。害怕死亡不像害怕其他东西,因为死亡是不可抵御、不可逃避的,面对死亡,我们完全无能为力。
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死亡,但是可以掌控自己的生存,掌控自己生命的意义。
我们总是沉沦在“别人”之中,随波逐流,做别人想让我们做的事,说别人想让我们说的话,而不去做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如果将生活的意义寄托在别人身上,会遗忘了自己本来的人生目标,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自由
哲思
死亡并不可怕,死亡揭示了生存的含义。
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就能发现:平时我们重视的许多繁琐事物,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那些事情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扰乱了思绪,浪费了时间,阻碍我们为自己真正的梦想而奋斗。
向死而生,勇敢面对死亡给我们的恐惧,才能懂得每一天生命的宝贵,学会集中精力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霍金是一个向死而生的人,他的绝症让人他失去了行动的自由,但他努力找到了人生的终极意义和思想栖息之地,思想能够在太空中自由飞翔,企图揭开宇宙的密码
观看视频《霍金:向死而生》
怎样看待死亡?
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站在死亡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在的生命,能发现无数平凡却宝贵的美好
生命有接续
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P91
请思考: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庭带来了什么?
思考个体生命与祖先生命的关系
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父辈、祖辈的身体、相貌、血脉
探究与分享
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P92
探究与分享:你看到了哪些生命的传承关系?
民族传承
我爸爸是蒙古族
妈妈是汉族
科技传承
将来我想当个
懂科技的新农民
文化传承
我定居在海外,却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 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P92
季羡林
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身体上的生命
社会关系中的生命
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
我们要将自己的生命与家庭、与祖国、与整个人类融为一体,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正是每一代人都勇于承担使命,成为生命链条中坚固的一环
环环相扣,人类才能发展,文明才能传承,生命才有接续
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1
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2
我们不仅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3
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我们要将自己的生命与家庭、与祖国、与整个人类融为一体,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续”?
知识小结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的生命都无可替代。”这体现了( )
A.生命是独特的
B.生命是不可逆的
C.生命是短暂的
D.生命是艰难的
随堂练习
A
生命是短暂的。下列诗句能直接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③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随堂练习
D
人活着要完成一种承上启下的责任———物种的壮大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最好有值得为后来人所纪念的价值和意义。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一代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要担当一份使命
③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不能永恒
④每个人的生命是“我”的,也是“我们”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堂练习
B
“电影可以重拍,生命不能重来。”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生命是独特的,要减少交往
B.生命是不可逆的,要珍爱生命
C.生命是艰难的,要逃避困难
D.生命是有韧性的,要拒绝失败
随堂练习
B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对人类生命的接续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们要在生命的接续中为自己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②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要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③我们每个人不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④我们身上都保留了祖先的遗传基因,因此人类传承的只是身体上的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堂练习
A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上册
《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班级 日期
本框所属单元 第三单元·生命的意义
本框所属课程 第八课·探问生命
教材分析 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从“生命故事的感悟”等生活化体验入手,引领学生以“生命可以永恒吗”为探究学习主线,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理解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课标要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
知识目标 1.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2.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
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健全人格: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续”?
难点 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续”?
学情依据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胞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因此,设计本课内容,引领学生探问生命,对学生进行生命观、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它将有助于初中学生正确审视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有助于初中学生科学理解生命的发展规律,培养他们感激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并进一步激发对生命话题的探究兴趣。
教师准备 做好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与拓展,如生命是否可以永恒、敬畏生命等相关内容,以丰富课堂教学的思想文化内涵;教师能够切实领悟生命价值观的实质,体验到生命存续的意义与对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的敬畏感,并把这种良好体验通过创设情境传递给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美观、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了解学生对待生命的真实态度,分析对待生命不同态度的各种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正确生命观念的引领。可以结合本班学情,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以谈话或者问卷的方式进行课前调查。
↓ 教学过程 ↓
教学 过程 导入课堂
观看视频《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演化有一个漫长的历史 宇宙诞生于137亿年前,太阳系诞生于50亿年前,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38亿年前 地球上的生物经历过5次大灭绝,最近的一次在6500万年前,统治地球的恐龙几乎被完全灭绝 最早的人类起源于约700万年前。如果将整个宇宙的137亿年时间压缩成一天来看,人类相当于出现在23点59分59秒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历程。更直观地理解人类在宇宙中的存在时间,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短暂性和珍贵性。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荀子 翻译: 水、火有气却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却没有知觉,禽兽有知觉却不讲道义;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道义,所以人最为天下所贵重。 强调了人类生命的独特性,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运用你的经验:最长的生命 操作建议 1.阅读感悟。引导学生从个体生命、家族生命、民族生命等多层次、多角度理解“最长的生命”。 2.探究分享。引导学生探究并交流:我们的生命可以永恒吗?如果不可以,为什么?如果可以,它将会怎么实现? 注意事项 一是该探究问题是见仁见智的话题,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生命话题的探究兴趣。基于不同的学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五花八门,教师不要急于给学生以固定的答案或总结,重点是要启发学生对生命问题的思考。 二是由于该活动的问题比较抽象,学生可能无从答起。建议教师把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逐层启发学生。例如,“如果你认为生命不可以永恒,是什么不可以永恒 ”“如果你认为生命可以永恒,是什么可以永恒 ” 本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个体生命、家族生命、民族生命等“最长的生命”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旨在引发学生对“生命可以永恒吗”问题的思考与探问,激发对生命话题的探究兴趣,并为本框的教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生命来之不易
探究与分享:生命故事感悟 我有过三次“蒙难”: 第1次,出生时体重太轻;第2次,鱼刺卡在喉咙里;第3次,走路时差点掉坑里 没有我的祖先,哪里有我: 抗战时期,我太婆去背伤员。如果子弹打中了我太婆,就没有我爷爷了。连我爸爸都不会有了,哪里还会有我 操作建议 1.阅读感悟。引导学生阅读两则生命故事,体会故事中表达了哪些共同感受。 2.反思交流。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从出生到现在,有没有与材料中的同学相似的经历,并就此谈谈体会。 3.讨论拓展。结合两则材料和同学之间的分享,讨论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观看视频《生命来之不易》 本活动通过两个同学讲述的生命故事,引导学生体会两则生命故事中表达的共同感受,体会生命是来之不易的。 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引导,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生命话题的兴趣。
如何理解“生命来之不易”? 生命是需要条件的 光照、氧气、水、食物、温度、湿度、微量元素…… 外部环境经常破坏生命进程 天敌、火灾、洪水、暴雨、炎热、地震、毒素、疾病…… 生命必须努力克服困难 储粮、筑巢、迁徙、防御、逃跑、战斗、群居、进化…… 个体和种群的生命得以延续 适应环境、繁衍种群、技术进步、生活改善…… 强调人类在宇宙中的独特性和珍贵性。
相关链接:手掌中的生命密码 请张开你的手掌,注视自己的手指。你知道它隐藏着怎样的生命密码吗 我们每个人的手指上都有指纹,指纹是人类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在世界上,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为 640亿分之一。指纹甚至比脱氧核糖核酸 (DNA) 更为独特,同卵双生者尽管拥有几乎相同的脱氧核糖核酸,却没有相同的指纹。虽然受年龄增长、劳动、疾病等因素的影响,指纹有发生变异的可能,例如,在指纹中滋生出小线,形成疤痕,或者在压力作用下发生扭曲、移位现象,但是专家指出,指纹的变异量往往是很小的。人在胚胎时期,指纹就形成了,并且伴随我们的一生。指纹包含着一系列的特征组合,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它是一种有力的唯一性个体识别证据。 操作建议 1.阅读感悟。认真阅读“相关链接”,全面理解与体会阅读材料。 2.合作探究。阅读之后,教师可以抛出拓展探究问题:你知道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哪些独特的生命密码 开展分组交流与分享。 3.交流分享。引导学生在阅读和探究的基础上交流,你体会到了生命的哪些特征 从中得到了那些启示 本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手掌中的生命密码”,激发学生探究生命特征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密码,每个人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生命是独特的。
生命是独特的 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 引用名人名言: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尼采 通过强调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的观点,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肯定
第二节:生命有时尽
生命是不可逆的 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引用名人名言: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罗曼·罗兰 生命是短暂的 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 引用名人名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死亡不可避免 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引用名人名言:人自生下那天起就一天天地接近死亡。——高尔基 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理解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以及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反省能力。
探究与分享:探寻生命的自然规律 那年,我听到医生告诉爸爸,奶奶病重没法治疗了。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地接触死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想: 为什么人要死 人死了是去了哪里呢,还是真的不存在了?我没有答案,想着如果我死了,就再也不能看动画片,再也不能吃冰激凌,再也不能和小伙伴一起玩儿,甚至连愿望都不能有了,这多么让人害怕啊!我不禁困惑:既然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 我不断寻找答案,渐渐认识到生命是有限的。重新审视生命,我发现本来习以为常的、不起眼的东西变得珍贵和美好起来。从那一刻起,我开始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天,努力让它变得丰富、充实和有意义。 操作建议 1.分组讨论。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 在讨论交流中引领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思考,初步体会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感激生命的获得。 2.合作探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及时追问:“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点点,你打算怎样好好活着 ”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该活动引领学生反思,让学生对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知有更加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培养感激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 3.课堂辩论。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结合学生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和见解,可以分成两组,展开辩论,在争辩和思维碰撞中,使学生更深人地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以及怎样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注意事项 一是课前引导学生查找与理解孔子所说的“未知生,焉知死 ”的思想内涵和哲学思想智慧。 二是该“探究与分享”活动,可能会使学生联系到一些亲人离去的场景。情绪可能比较哀伤。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感受,进行积极的引导,注意调控好课堂气氛。 本活动通过展示某中学生的奶奶去世,使他第一次接触死亡,以及他对此的看法,启发学生站在死亡的角度审视现在的生命,并引发学生对孔子所说的“未知生。焉知死 ”的哲学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能够从容而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哲思 死亡就像我们面前的一堵坚不可摧的墙,它向上无限高,向下无限深,向左无限远,向右无限远。 我们对死亡的畏惧是极致的。害怕死亡不像害怕其他东西,因为死亡是不可抵御、不可逃避的,面对死亡,我们完全无能为力。 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死亡,但是可以掌控自己的生存,掌控自己生命的意义。 我们总是沉沦在“别人”之中,随波逐流,做别人想让我们做的事,说别人想让我们说的话,而不去做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如果将生活的意义寄托在别人身上,会遗忘了自己本来的人生目标,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自由 死,使善者坚强,使智者认识生,教他如何行动。死使智者和善者以另一种方式获得了永生。 最可怕的是庸庸碌碌过一生,却要骗自己平平淡淡才是真 自己身上那些本应绽放的才华和潜能,被自己的“甘于平庸”白白浪费 死亡并不可怕,死亡揭示了生存的含义。 把每一天都当成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就能发现:平时我们重视的许多繁琐事物,其实没有太大意义。 那些事情占据了我们的生活,扰乱了思绪,浪费了时间,阻碍我们为自己真正的梦想而奋斗。 向死而生,勇敢面对死亡给我们的恐惧,才能懂得每一天生命的宝贵,学会集中精力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帮助学生理解死亡的意义,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态度,教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有意义的选择。 通过强调向死而生的观点,启发学生思考生存的真谛。它引导学生将每一天视为生命的最后一天,从而更加珍惜每一刻,更加深入地思考生存的意义。
观看视频《霍金:向死而生》 霍金是一个向死而生的人,他的绝症让人他失去了行动的自由,但他努力找到了人生的终极意义和思想栖息之地,思想能够在太空中自由飞翔,企图揭开宇宙的密码
【重点知识】怎样看待死亡? 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我们要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 指导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第三节:生命有接续
探究与分享:你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什么 我的家人有了新的身份: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 我姐姐说自从有了我,她就不再是家里年龄最小的人了。 我的名字里有一个“贤”字,这是我在家族中的辈分。爷爷告诉我,从此我们家“贤”字辈就有人啦! 我…… 操作建议 1.分组讨论。你的出生,给你的家应带来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充分思考个体生命对家庭的影响和意义, 2.合作探究。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数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中国的传统中,名字还是很有讲究的,除了姓氏外,还会有辈分,哪些同学的名字是按照辈分起的 你们家族中的姓名是怎样体现辈分的 ”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深刻体会个体生命是祖先生命的延续 3.归纳总结。在前面环节充分展开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父辈、祖辈的身体、相貌、血脉,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注意事项 一是课堂教学之前,可要求学生了解自己的家族辈分,采访长辈,听他们谈谈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什么。 二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全面感受个体生命对家庭的意义,从而理解一代又一代个体生命的更替实现了人类生命(自然生命)的接续。 在讨论过程中,也许有的学生会谈及传宗接代、男女平等的问题,老师要做好准备,适当引导。
探究与分享:你看到了哪些生命的传承关系? 我叫李子旭,我的家乡在大西北,将来我想当个懂科技的新农民。 虽然我现在定居海外,但我和周围许多华人都自豪地说自己是中国人。 我爸爸是蒙古族,妈妈是汉族。 操作建议 1.阅读感悟。结合图片,讨论情境中体现的生命传承关系。 2.合作探究。对于生命,除了自然生命,还包括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自然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等。 3.归纳总结。师生结合“探究与分享”活动,自然生成对知识的理解:我们每个人不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而且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注意事项 一是该部分内容既是教材的重点,也是教材的难点。建议教师在开展此项活动时,一定要结合教材图例,师生充分剖析与理解。另外,还可结合一些典型事例展开,帮助学生学习与领会。 二是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在逐层探究中豁然开朗。 本活动运用图片等形式,选取几个典型的视角,展示科技传承、文化传承、民族传承等多角度的生命传承关系,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个体生命不仅能在自然生命上传承,更能在精神文明成果上实现传承,进而全面体会个体生命在人类生命接续中的重要意义。
阅读感悟:季羡林文选启示 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操作建议 1.阅读感悟。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中的文本资料,或者请一位同学朗读,教师通过多媒体配以文字和图片。 2.交流分享。教师可随机采访学生,请学生谈谈读后感想。 3.追问探究。例如,在人类社会发展链条中,你将属于哪一环 启迪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家里,我的身份是什么 我的使命是什么 在学校里,我的身份是什么 我的使命是什么 在社会中,我的身份是什么 我的使命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自己的使命与家族的传承、家乡的建设、祖国的繁荣、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正是每一代人都勇于担当责任,完成使命,让自己成为生命链条中坚固的一环,环环相扣,人类才能发展,文明才能传承,生命才有接续。一代又一代个体生命的更替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注意事项 一是课前引导学生了解国学大师季美林的生平,领会、理解教材所选文本内容。 二是学生在发言时,教师要适当进行点评和追问,将问题进一步深化,启迪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本活动通过分享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引发学生对自己的生命和使命的深入思考,认识到自己担当使命与家庭、家乡、祖国和人类发展的密切联系,进而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知识】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续”? 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 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我们不仅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个体生命在实现人类生命的接续中要担当使命。我们要将自己的生命与家庭、与祖国、与整个人类融为一体,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指导学生做笔记,全班齐读知识点
知识小结
随堂练习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的生命都无可替代。”这体现了( A ) A.生命是独特的 B.生命是不可逆的 C.生命是短暂的 D.生命是艰难的 生命是短暂的。下列诗句能直接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D ) ①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③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人活着要完成一种承上启下的责任———物种的壮大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最好有值得为后来人所纪念的价值和意义。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B ) ①一代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要担当一份使命 ③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不能永恒 ④每个人的生命是“我”的,也是“我们”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电影可以重拍,生命不能重来。”这句话告诉我们( B ) A.生命是独特的,要减少交往 B.生命是不可逆的,要珍爱生命 C.生命是艰难的,要逃避困难 D.生命是有韧性的,要拒绝失败 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对人类生命的接续理解正确的是( A ) ①我们要在生命的接续中为自己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②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要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③我们每个人不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④我们身上都保留了祖先的遗传基因,因此人类传承的只是身体上的生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