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我是小学生啦》第4课《上学路上》第1课时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务、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法治观念: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 本课要培养的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制观念。 课标摘录 《课程标准(2022版)》总目标指出:“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 课程目标(1-2年级):道德修养模块提出要“感知父母的辛劳,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法治观念模块提出“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课程内容(1-2年级):道德教育中提到“懂得感恩,乐于助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提到“认识道路交通标志,掌握报警的基本常识。” 学业质量(1-2年级):提到“能够识别道路交通和安全标识,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知道感恩”。 三、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唤起学生对上学路上的美好记忆,并从中体会关怀带来的呵护和快乐,提高学生对交通信号的认识与了解,强化规则意识。 2.学到什么程度 说出自己上学路上遇到的关怀和温暖经历,并学会感恩和帮助别人。了解不同的交通信号,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在生活中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并形成习惯。 学生怎么学 结合学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通过问题探究、交流讨论、行为判断、角色扮演、自主体验,在具体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在活动中唤起学生上学路上的美好记忆,进而指导行为、养成习惯。教材分析 单元角度分析: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由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第2课《拉拉手,交朋友》、第3课《我认识您了》、第4课《上学路上》四课组成。本单元前三课主要针对儿童开始上学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让儿童实现学生身份认同,建立新的社交群体,了解和熟悉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最后一课让学生认识与熟悉自己的求学之路,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 课时角度分析: 第4课《上学路上》设计了四个板块的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上学路的同时,领会家人、社会对自己的关爱,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不同的上学路”这一栏目定位于引导学生了解多元的上学环境及其出行方式,建立多元生活观,珍惜自己的上学机会。 2.“这样安全吗”定位于帮助学生认识正确的、安全的行为,落实安全教育,促使学生做到平平安安进校园。 3.“路上的温暖”这一栏目定位于唤起学生对上学路上的美好记忆,并从中体会关怀带来的呵护和快乐,懂得正确对待长辈的关爱,心怀感恩的同时,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交通“信号”要知道”定位于提高学生对交通信号的认识与了解,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本课是第1课时,学习“不同的上学路”和“这样安全吗””两个框题,旨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上学路线,在上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意识。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全国初入小学的儿童,本班学生是生活在市区,他们平日里都是在家长的陪伴下上学、放学,对学校周边的环境和上学、放学的路线还不够熟悉,缺乏观察和了解。在幼儿园里,孩子已经对浅显的交通安全常识略有了解,但因为家庭教育的差异,一些家长的法规意识比较淡薄,有时会做出一些贪图省事、不顾安全的行为,这样不仅有安全隐患,也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差异明显,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相对薄弱。多数孩子还习惯于在父母家人的揽翼下生活,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所以本课时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并通过观察上学路上的感人瞬间,懂得珍惜来自家人和社会的关爱。 针对学情,制定的策略是: 策略1:通过问题探究、话题讨论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上学路线。 策略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游戏互动、角色扮演,对上学路线进行拓展,让学生熟知上学路上的危险,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 策略3:通过讲故事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自我保护和珍爱生命。教学目标 1. 通过“说一说”“劝一劝”“画一画”“看一看”等活动了解自己以及更多同学的上学路线以及上学路上存在的危险。 2.通过“演一演”“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在上学路上如何注意安全。 3.通过“学一学”活动,产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评价任务 本课时的大情境大任务: 老师邀请大家参加了“安全小卫士”的挑战赛,通过赢取安全小卫士红星的方式,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 1.说一说我的上学路线并如何安全通过。(对应目标一、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关注上学路上的危险。 2.初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上学路线 3.初步感受上学路上的危险。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自制绘画-我的上学路线。 2.教师课前准备:(1)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安全小卫士”奖章。(3)绘制交通安全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回顾引入,揭示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老师想邀请大家参加了“安全小卫士”的挑战赛,通过赢取安全小卫士红星的方式,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让我们一起了解不同的上学路以及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学会保护自己,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第4课《上学路上》老师板书课题《上学路上》,并齐读课题。 通过“安全小卫士”挑战赛的大情境设计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环节二: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活动一:从游戏中体会规则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副关于上学路上的棋,(课件出示课题:5 上学路上),想玩吗 (课件出示棋谱)好好看看,应该怎样下 想想这些问题。(课件出示:(1)哪些地方要进 (2)哪些地方要退 (3)哪些地方要停 ) 2.学生观察。 3.学生交流。 4.你知道这些地方为什么要被罚停和后退吗 这些做法有什么后果 5.学生评述这些行为。 6.教师小结:对,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威胁我们的人身安全,在路上玩会让我们迟到.小朋友们,在我们平时的上学路上会遇到更多的事情,那么你又该怎么对待呢 游戏是小朋友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游戏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同时,整堂课也可以看成是让学生完成一个活动任务---下棋,从知道游戏规则到深入地理解游戏内容再到从玩游戏中进行体会,让学生在“玩中学”。环节三: 与生活联系,深化感悟 活动二:与生活联系,深化感悟 说一说 (1)同学们,你们每天是怎样上学的呢?路上有什么你观察到的重要标志吗?说说你在路上发生的有趣事情。 (2)学生回答 (3)在我们的上学路上,你还见过哪些不恰当的行为 这样做有什么后果 (4)学生回答: 2. 劝一劝 (1)(课件出示两组图片:路上玩耍、不遵守交通规则)遇到这些行为,你该怎样劝他们 选出一组劝一劝。 (2)学生练习 (3)学生发言 3. 画一画 (1)我们每个同学的家住在不同的地方,从家到学校的路线也不同,那么你家到学校会经过哪些地方呢 能画下来吗 你们可以照图样画,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如果你们觉得这些图示还不全,还可以另外补充。 (2)学生动笔画,教师巡视帮助。 (3)小组之间说一说(要求:1.说清路线2.在经过那些地方时要注意些什么。)。 (4)各组推选一名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上指着说。 活动建议、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说清路线经过那里时注意什么4. 看一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镇的几个岔道口的录象(高峰期的景象),提醒学生这儿是事故易发点,要注意安全。(注:这些岔道都没有设置红绿灯。) 5. 演一演 让学生演练如何过马路。 (1)先指名说一说。(要走人行横道,在马路的这头要向左看,走到马路的那头要向右看。 (2)布置道具(人行横道),指名表演。(2-3名) 6.议一议 在上学路上,我们究竟要注意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一组知道得最多。 (1) 分小组讨论。 (2) 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交流。 (3) 教师简单点评。 7.学一学 (1)课件出示交通安全儿歌: 小朋友,听我讲:马路不是游戏场, 走路要走人行道,马路当中别乱闯。 前后左右注意看,人来车往莫慌张。 小朋友,要知道:走路不能看书报, 不追、不玩、不打闹,车前车后莫乱跑。 交通规则记在心,安全第一要做到。 (2)学生学唱儿歌。 品德课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的主要源泉,只有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的理解,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因为农村孩子与城市小孩的不同,所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我进行了一定的舍取与更改,更是使用了一些学生生活中的场景对其进行教育,说一说、劝一劝、画一画、看一看、演一演、议一议、学一学等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做中学”,相信不光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作用,也会对学生的生活有所帮助。环节四: 以游戏结束,巩固升华 活动三:以游戏结束,巩固升华 1.学生下棋。(可以进行自由组合) 2.下完后,谈一谈感想。 此时进行游戏的时候,学生对这些规则和道理已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同时,在玩中,能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平安、及时到校的注意点,使知识得以巩固和升华。环节五: 总结收获 1.会学习的你,这节课又收获了什么呢?一起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2.总结:这节课,我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上学路线而且还了解了上学路上的存在的安全问题,相信同学们学完本节课,再也不会乱穿马路,经过路口时,多看看。 3.合计个人及小组得星情况,评选“安全小卫士”及优秀学习小组。 (展示PPT第23-24页) 通过评选“安全小卫士”,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提高荣誉感,增加参与的动力。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定时定量规范化训练 一、判断大厅(对的打“√”,错的打“×”) 1.花花过马路的时候从来都不看红绿灯。( ) 2.明明过马路时看红绿灯。( ) 3.丽丽和芳芳昨天在校车上打起来了。( ) 4.鹏鹏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小河,他经常下去摸鱼。( ) 5.文文在马路上和同学嬉戏打闹。( ) 选择乐园 过马路时,应该( ) 无视红绿灯 左右都瞧瞧 看到路上没车就过。 上学路上我们应该( ) 不玩耍、不迟到 不管有没有危险,看到什么好玩就玩一会。 靠左行。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核心素养 道德修养:社会公德。践行以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助人为乐、爱护公务、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 法治观念:生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 本课要培养的核心素养:道德修养、法制观念。 课标摘录 《课程标准(2022版)》总目标指出:“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 课程目标(1-2年级):道德修养模块提出要“感知父母的辛劳,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法治观念模块提出“了解生活中的规则,知道在生活中人人都应遵守规则,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课程内容(1-2年级):道德教育中提到“懂得感恩,乐于助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提到“认识道路交通标志,掌握报警的基本常识。” 学业质量(1-2年级):提到“能够识别道路交通和安全标识,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知道感恩”。 三、课标分解 1.学生学什么 唤起学生对上学路上的美好记忆,并从中体会关怀带来的呵护和快乐,提高学生对交通信号的认识与了解,强化规则意识。 2.学到什么程度 说出自己上学路上遇到的关怀和温暖经历,并学会感恩和帮助别人。了解不同的交通信号,形成初步的规则意识,在生活中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并形成习惯。 学生怎么学 结合学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通过问题探究、交流讨论、行为判断、角色扮演、自主体验,在具体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在活动中唤起学生上学路上的美好记忆,进而指导行为、养成习惯。教材分析 单元角度分析: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由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第2课《拉拉手,交朋友》、第3课《我认识您了》、第4课《上学路上》四课组成。本单元前三课主要针对儿童开始上学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让儿童实现学生身份认同,建立新的社交群体,了解和熟悉新生活中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成人群体。最后一课让学生认识与熟悉自己的求学之路,帮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 课时角度分析: 第4课《上学路上》设计了四个板块的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上学路的同时,领会家人、社会对自己的关爱,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不同的上学路”这一栏目定位于引导学生了解多元的上学环境及其出行方式,建立多元生活观,珍惜自己的上学机会。 2.“这样安全吗”定位于帮助学生认识正确的、安全的行为,落实安全教育,促使学生做到平平安安进校园。 3.“路上的温暖”这一栏目定位于唤起学生对上学路上的美好记忆,并从中体会关怀带来的呵护和快乐,懂得正确对待长辈的关爱,心怀感恩的同时,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交通“信号”要知道”定位于提高学生对交通信号的认识与了解,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本课是第2课时,学习“路上的温暖”和“交通“信号”要知道”两个框题,旨在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上学路上的经历,表达真实的情感,提高学生对交通信号的认识与了解,强化规则意识。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全国初入小学的儿童,本班学生是生活在乡镇里,他们平日里都是在家长的陪伴下上学、放学,对学校周边的环境和上学、放学的路线还不够熟悉,缺乏观察和了解。在幼儿园里,孩子已经对浅显的交通安全常识略有了解,但因为家庭教育的差异,一些家长的法规意识比较淡薄,有时会做出一些贪图省事、不顾安全的行为,这样不仅有安全隐患,也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差异明显,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相对薄弱。多数孩子还习惯于在父母家人的揽翼下生活,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所以本课时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并通过观察上学路上的感人瞬间,懂得珍惜来自家人和社会的关爱。 针对学情,制定的策略是: 策略1:通过问题探究、话题讨论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交通“信号”。 策略2: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游戏互动、角色扮演,对交通“信号”的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熟知更多的交通“信号”,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策略3:通过讲故事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以及家人的关怀和温暖,从而知道感恩,并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的好习惯。教学目标 1. 通过“回顾上学路,初识交通信号”、“走进生活,感悟交通“信号”是规则”活动,能说出常见的交通“信号”,并了解这些交通信号应遵守的规则。 2.通过“讲故事”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自己在上学路上发生的感到温暖的故事。 3.通过看图片、讲故事等活动,产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激发感恩家人、感恩社会的情感。评价任务 本课时的大情境大任务: 老师邀请大家参加了“安全小卫士”的挑战赛,通过赢取安全小卫士红星的方式,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 1.找一找、说一说:常见的交通信号有哪些,以及这些交通信号应遵守的规则。(对应目标一) 2.说一说“我”在上学路上发生的或者观察到的感到温暖的故事。(对应目标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看见交通信号时应如何应对。 2.培养孩子注意观察交通信号,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初步感受并感恩于生活中得到的关心与关爱。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课前调查“常见的交通信号”。 2.教师课前准备:(1)自制的多媒体课件。(2)“安全小卫士”奖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回顾引入,揭示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老师邀请大家参加了“安全小卫士”的挑战赛,通过赢取安全小卫士红星的方式,人人争当“安全小卫士”,我们一起了解了不同的上学路以及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学会保护自己,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第4课《上学路上》,一起来看看上学路上还有哪些大奥秘在等着小卫士们去发现呢? 老师板书课题《上学路上》,并齐读课题。 (展示PPT第2页) 通过“安全小卫士”挑战赛的大情境设计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课的知识。环节二: 初识交通“信号” 活动一:回顾上学路,初识交通信号 师:同学们看,这里是一个上学、放学要经过的路口,找一找,是什么提醒着、指挥着车辆和行人 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是怎么做的 (PPT照片中显示:红绿灯、斑马线、禁止停车标志。) 提问:上学、放学的路上,你还在哪里见过红绿灯、斑马线、交通标志 车辆、行人是怎么做的 小结:红绿灯、斑马线、交通标志,指挥着、提醒着我们的行为,它们就是交通“信号”。 教师板书:交通信号 (展示PPT第3-5页) 将上学路上必经的一个路口,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现、探究学习的环境,并以此为起点,拓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场景。真实、熟悉的生活场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以趣求知,趣中乐学的效果。环节三: 交通“信号”对我说 活动二:走进生活,感悟交通“信号”是规则 师:上学放学的路上还有哪些交通信号?它们在对我们说什么 请大家拿出课前寻找的照片或者绘制的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演一演,见过哪些交通信号?交通信号在对我们说什么 1.小组活动一一见过哪些交通信号 交通信号对我们说什么 2.小组汇报:标线、标志,警察手势。 预设1:标线一一人行横道线、校门口禁止停车标线。(引导提问:你在哪里也看到过这样的交通信号 车辆行人怎样做的 ) 预设2:标志一一注意施工,注意儿童、禁止停车、禁止行人通行、步行,人行横道。 预设3.交警手势一一停止手势、直行手势。(试着做一做、大家学一学) 3.开展找朋友的游戏活动,渗透交通“信号”的分类, 谁是它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并说一说,你的交通“信号”在说什么 4.提问:生活中,我们再看到交通信号,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警察的手势,都是交通信号。 预设2:交通信号就是规则,它们提醒着、指挥着我们的行为,提示大家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5.出示要求: 1.小组内每一个小朋友轮流说。 2.组长负责,推荐一位说得最棒的小朋友再来说一说。 活动建议、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找到身边的交通“信号”找到一处得一颗说出交通信号代表的规则说出一处得一颗小结:老师为你们点赞!不仅认识了交通信号,还是听从交通信号的指挥的小学生。 交警叔叔提示大家一起来学儿歌--上学交通歌 教师板书:规则 遵守 (展示PPT第6-15页) 学生通过课前收集交通“信号”的活动,对常见的交通“信号”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组织小组活动,全班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在兴趣盎然的比赛情境中认识更多的交通“信号”。组织小组活动的同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联想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交通“信号”,力求教学回归生活。 在最后时刻,教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方式进行总结,浅显、轻快的儿歌,以它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深入孩子的心灵,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随着儿歌深深根桂在学生心中。环节四: 路上有温暖,感恩放心间 活动三:路上有温暖,感恩放心间 师:为了让小朋友每一天能平平安安进校园,还有很多人在背后默默地付出,他们在保卫着大家上学路上的安全,瞧: 1.展示上学路上感受家人陪伴及社会关爱的图片。 2.说一说,这些图片中的上学路上哪些人保卫着大家的安全?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感受) 预设1:上学路上有了他们的帮助,我觉得非常有安全感。 预设2:原来上学路上有这么多人在帮助、关心我们。 教师及时总结并板书:温暖。 3.故事分享 师:同学们,你是否也想到了爸爸妈妈每天的接送,爷爷奶奶等长辈们的细心照料,还有学校门口的交警叔叔,家长志愿者等等,他们不仅守护着我们的安全,也让我们的上学路充满温暖。我知道我们班很多小朋友在上学路上也观察到或者发生过这样感人的故事,下面我们举行“故事分享”,主题是“路上的温暖”,请大家讲一讲自己在上学路上发生的温暖的故事。(同桌互相交流,并根据我们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然后同桌可以推荐自己觉得最感人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比一比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谁的故事最感人。) 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讲出自己看到的或者发生的上学路上的故事故事真实感人4.温暖的”接力棒” 在上学路上,我们常常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心中感到无比的温暖,而我们也要学会帮助他人,将这份温暖的“接力棒”一直传递下去。 教师板书:感恩 (展示PPT第16-22页) 本环节与学生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引起学生的共鸣。关注到学生生活中的典型素材,把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带入课堂,通过回忆发生在上学路上的感人故事,感受来自他人的温暖,从而感恩这些安全守卫者,并在生活中去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环节五: 总结收获 1.会学习的你,这节课又收获了什么呢?一起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吧。 2.总结:这节课,我们交流了关于交通“信号”的知识,也倾听了我们上学路上的感人故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要善于观察交通信号,按照交通信号的要求做,平平安安的进校园,还知道了有很多人在上学路上默默的守护着我们,让我们的上学路安全且充满安全和温暖,我们要学会感恩,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去帮助其他人, 3.合计个人及小组得星情况,评选“安全小卫士”及优秀学习小组。 (展示PPT第23-24页) 通过评选“安全小卫士”,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提高荣誉感,增加参与的动力。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环节六: 课后拓展作业 我是安全监督员 希望同学们课后每天都能够成为安全监督员,监督上学路上其他同学或者家人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不安全的行为,并提醒他们应该怎么做,如果你做到了,你就可以在“安全监督员”记录表上画一个星星,看看自己一周能收获多少颗星星。 我是安全监督员 日期我得了多少颗星星?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展示PPT第25页) 将本节课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及身边的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定时定量规范化训练 一、你认识下面的标志吗?,请试着连一连 注意危险 注意儿童 注意信号灯 步行 人行横道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在路面的井盖上蹦蹦跳跳。 ( ) 2.过马路的时候走斑马线 。 ( ) 3.火车还没开过来时,可以爬过放下的栏杆。 ( ) 三、活动与交流 上学路上,哪些人还帮助过你?你又帮助过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