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6张PPT。——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考点10)2015年中考社会思品
一轮复习精品系列考点解析考点10: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懂得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 思想品德七下P86—90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1.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A.制定;B.认可。我国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保证实施。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不管位有多高,权有多大,违反法律,也难逃法网。比较项目行为规范自然形成 教育
行政部门 国家制定或认可 普遍适用 在校学生 全国适用 舆论、习惯、信念 教育行政力量 国家
强制力 规则比拼“非 凡 ”一 日 [1]中学生小明上数学课的时候又睡着了,数学老师示意同桌叫醒他,睡意朦胧的小明忘记了自己正上课呢,头也没抬起来,咕哝了一句:“干嘛呢!”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他才惊醒过来。 [2]放学后,挨了批的小明闷闷不乐地乘上了公交车,一个颤巍巍的老奶奶正倚在小明的座位边,小明把头撇向窗户,装作没看见。下车了,小明没有急于回家,而是钻进了一家网吧,玩得都忘了回家。一个一直在小明边上玩的男子让小明和他一起出去透透气,小明被他连拉带推的带走了。
[3]很晚了,小明还是没有回家。最后急得团团转的家长和老师在公安局治安科见到了小明。原来那个男子是个小偷,他骗小明他要回家拿点钱,叫小明在楼下等他,并让小明看到有人来,就叫一声,因为他不想让自己的父母发现。小明没多想,自己也曾偷偷地从家里取过钱,这没什么的。就这样,小明糊里糊涂地做了小偷的“放风者”,作为“同伙”一同被扭送进了公安局。这就是小明“不平凡”的一天。
学生守则——上课睡觉、进入网吧 社会道德——不尊老敬老国家法律——成了小偷的同伙请你找出小明这一天都违反了哪些规则?2.我国法律的本质(阶级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人民≠公民、全体社会成员。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但体现的却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注意3.法律的作用:①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A.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B.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C.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种模式、标准或方向。D.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②保护作用:A.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B.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C.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
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生活离不开法律4.面对法律,我们应尽的责任:学法,尊法、用法、护法。应取的态度:爱法。应树立的价值标准: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我们的态度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法律所确认的权利是赋予每个公民的,每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2.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法定义务,每个公民都必须履行。任何公民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3.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法律制裁平等)重要提醒1.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其中,宪法是根本依据。2.我国法律要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原因: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3.“老虎”“苍蝇一一起打,
主要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②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青少年健康成长特别需要法律保护等。4.自2013年“史上最严”新交通法规执行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均大 幅下降。这充分说明: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5.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说明青少年“学法守法,
依法办事”的价值追求的正确性:请不要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巩固练习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考点10)
一、选择题:
1.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这些法律的共同点在于( )
①一旦触犯,将受法律制裁 ②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都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④都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苍蝇老虎一起打”彰显了中央反腐的决心。从党的十八大到2014年3月,先后有李春城、刘铁男等23名省部级高管因贪污、受贿等违纪违法行为被中央纪委和检察机关依法查处,涉嫌犯罪的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你对这一反腐成果的认识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体现 ④威慑腐败分子,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014年5月23日,湖北省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汉、刘维等36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以及故意杀人罪等一审公开宣判,判决被告人刘汉、刘维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说明( )
①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法纪观念淡薄必然陷入犯罪的泥沼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4.右图《同票同权》反映了公民( )
A.懂得正确行使权利并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B.通过行使选举权而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
C.参政议政热情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提高
D.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逐步得到落实
5.某明星因无证驾驶被罚款2千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这一案例表明( )
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无证驾驶是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③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④要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的价值标准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据《新闻纵横》报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一年来,十多位省部级高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让百姓看到了中央对腐败的零容忍。部级高官落马说明( )21教育网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7.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走私犯罪集团首要犯罪分子赖昌星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说明( )
①法律是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③凡是违法行为必受刑罚处罚 ④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②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8.右边漫画告诉我们( )
①法律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
②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③严格执法是执法人员的职责
④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右边漫画中肇事司机的言行( )
①特权意识的表现,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②为父母骄傲,履行尊重父母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③法律意识淡薄,缺乏依法自律
④不诚信,违背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201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入境管理法等20部法律,这表明( )21cnjy.com
①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立法权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11.2013年10月2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原市委书记薄熙来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案二审公开宣判,维持一审无期徒刑的原判。这体现了( )21·cn·jy·com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凡是违法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在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有条不紊,道路畅通无阻。这表明( )www.21-cn-jy.com
A.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B.法律能制裁违法犯罪
C.法律既有规范作用又有保护作用 D.规则是人们做事所依据的标准
13.新居民身份证法规定,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无论是否有违法所得,均应并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还应承担民事责任。这体现了法律( )2·1·c·n·j·y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是公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C.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严格 D.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二、非选择题:
14.时下,微博已成为人们传递信息、进行交往的一个重要平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给“微博骂人”提个醒
“你说的驴唇不对马嘴……你就是个狗汉奸……”北京某大学K教授在微博上一时口舌之快,结果却被网友告上法庭。北京海淀区法院一审判决其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200元、给付公证费1000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面对当前鱼目混珠的微博,我们真的需要举起法律之剑。微博骂人被处罚是规范微博文化,保护微博文明的一个良好开始。这提醒我们网民,微博不应该是相互谩骂的“泼粪台”,而应该是文明礼貌的“播种机”。 ——《新京报》
(1)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分析K教授“微博骂人”行为的性质?(4分)
(2)微博骂人被处罚,体现了法律具有哪些作用?(4分)
(3)面对法律,我们应该坚持怎样的价值标准?(2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D
A
C
A
C
B
A
题号
11
12
13
答案
B
C
D
考点解析
考点10 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懂得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
(思想品德七下P86—90)
1.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A.制定;B.认可。
我国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法律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保证实施。)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管位有多高,权有多大,违反法律,也难逃法网。)
2.我国法律的本质(阶级本质):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注意:人民≠公民、全体社会成员。)
(注意: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但体现的却是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法律的作用:
①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A.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B.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
C.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种模式、标准或方向。
D.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②保护作用:
A.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B.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C.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4.面对法律,我们
应尽的责任:学法,尊法、用法、护法。
应取的态度:爱法。
应树立的价值标准: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5.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法律所确认的权利是赋予每个公民的,每个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享受权利)
②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法定义务,每个公民都必须履行。任何公民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平等地履行义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③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法律制裁平等)
【重要提醒】
1.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其中,宪法是根本依据)
2.我国法律要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原因:
因为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3.“老虎”“苍蝇一一起打,主要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特征?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自2013年“史上最严”新交通法规执行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均大 幅下降。这充分说明: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5.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说明青少年“学法守法,依法办事”的价值追求的正确性:
①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
②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③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青少年健康成长特别需要法律保护等。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