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一 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3.声的利用4. 噪声的危害、来源和防治(2)过程与方法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团体间的合作、交流意识。二、复习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特征,各种声音的特征及应用。三、复习难点:音调与音色的应用,声知识的拓展。四、知识梳理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一定会发声,但不一定能听见。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声的传播介质。 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声的传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速:(1)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温度:一般情况下,物体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介质的种类: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慢。(2)声音在15℃的空气中速度340 m/s3、音调:声音的高低。影响因素:物体振动得快,音调就高;反之,音调就低。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物体在1秒内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超声波:大于20000Hz次声波:小于20Hz4、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影响因素: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响度越小。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反之,响度越大。5、音色: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的声音特有的品质。决定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6、噪声:噪声的两种定义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控制噪音的方法:防止噪音产生、阻断噪音的传播、防止噪音进入人耳。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五 回顾练习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 产生的,__________ 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中不能传播声音。3.声音是以__________ 的形式传播的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_________. 在__________ 中最快,__________次之,__________ 最慢。5.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__________有关6.15 ℃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6.音调表示声音的________,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所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_____________。人们能感知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到__________ 。把低于20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把高于20000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7.响度表示声音的_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________,响度越________。8、乐音除了音调、响度两个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叫___________。 六、专题讲解例1、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放在真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例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则甲同学听到的声音情况是( )A、响了一下,声音是从铁管中传来的B、响了一下,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C、响了两下,先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D、响了两下,先听到从铁管中传来的声音。例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例4、利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4后收到回波.此海底有多深 例5.下列关于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噪声;B、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C、在中考期间考场附近机动车禁鸣喇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在校园内植树可以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例6.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某市规定二环路以内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A、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B、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D、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七、真题体验1、为不忘国耻,南京市委、市政府在南京沦陷日,组织防空警报演练。市民听到的警报声是由警报器的发声体___________发出的。 2、教室内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__________ 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传播到学生的耳朵.3、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星期天,小明要试试自己制作的二弦琴的发声效果,需要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琴声的__________(填“响度” “音调”或“音色”)。正在这时,有位同学在楼下叫他去打球,他一听是小刚,马上答应了。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 判断是小刚在喊他。5.不看电视画面,我们能从声音判断出是朱军还是李咏,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不同。周涛的声音比李咏的声音尖细,是因为周涛的_______高。6.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判断行船与悬崖的距离,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_______;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的结石,这是利用声音传递_________。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8.发生地震灾害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向外界求救的一种好方法是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这种做法主要是利用铁制管道能够( ) A、传声;B、传热;C、导电;D、通风。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便停止传播10. 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三者皆有1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D、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是指它的音调很高。12.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通常我们根据音色辨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13.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14. 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15. 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