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五课 少年的担当5.2 少年当自强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框是第五课的落脚点,在引导学生胸怀世界、心系祖国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紧密相连,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有忧患意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提高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二、【学情分析】临近毕业升学,学生对现阶段的学习会有一定的茫然与焦虑,同时面对未来需要做出一定的选择与思考。面对社会、国家的发展变化,学生虽有一定的了解与关注,但在心理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考虑得较少,更谈不上对国际局势的关注与忧患意识的存在。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时代赋予青少年的机遇和使命,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三、【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少年强则中国强,具有爱国情怀,坚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2)道德修养: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知道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3)法治观念: 树立少年当自强的观念,做一个不负时代重托的当代中国青少年。(4)健全人格:学会观察、思考社会现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创新能力。(5)责任意识:认清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主动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设计理念】本节课以《清华学子林万东》的视频导入。林万东来自于云南一个极度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品学兼优,立下要去清华读书的志向,并为之奋斗。后来,林万东高考成绩优异,如愿进入清华学习。在清华读书期间,受到清华前辈的影响,选择在毕业后到基层,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从林万东的故事中,引导学生学习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理解青少年应该具有的情怀与抱负,知道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要与国家、世界、人类命运联系在一起。本课采用议题式教学,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线索,统筹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序列化处理。通过议学探究和议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七、【教学过程】1.导入:观看视频《清华学子林万东》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林万东的经历,知道少年当自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少年当自强”(板书)2.新课过程:议学环节一:立志——实现中国梦议学情境:出生于云南宣威市阿都乡偏远农村农民家庭的林万东,从小成绩优异。面对生活的重击,他在日记本里写下一句话:“唯有自强不息,生活才有无限可能”。他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与家人的命运,为自己的家人带来一个光明的未来。为了坚定理想,林万东把“清华大学”四个字,写在纸上,贴在自己的床边。他寒窗苦读、异常努力,抓住所有的时间学习,将自强不息做到极致。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请你谈谈林万东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这些优秀品质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回答略。议学提示:自强自立。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续奋斗。议学小结:少年强 中国强1.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①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②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议学情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当代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必将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任,成为国家的栋梁。青少年勇担历史重任的原因①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②每一代青少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③我们正处在追逐梦想、实现梦想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力奋斗,我们必将站到时代的潮头。议学情境:观看视频《林万东确定人生方向》青少年怎样勇担历史重任?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议学环节二:修身——强健中国骨议学情境: 2019年8月14日,林万东来到清华读书。他努力学习,除了教室,就是图书馆,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崭露头角;除了学习,就是兼职。他乐于助人,2020年疫情来袭时,清华学子为帮助那些参加高考的贫困生,发起了“春霖抗疫助学”的公益活动,林万东第一个报名成为志愿者。除此之外,他还帮助其他贫困地区的孩子辅导功课。谈到未来,林万东说:“希望自己不要迷失,可以义无反顾的朝前走,也希望自己能为家乡的人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议学探究: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请你谈谈林万东进入清华后为什么要努力学习?他成长经历对你有什么重要启示?议学提示: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议学小结:二、青少年的情怀与抱负议学活动:名言欣赏。你从下列名言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怀?1.青少年有情怀和抱负的原因①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②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议学情境:“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这句刻在清华人心里的号召,引领了很多学子的职业选择。「公务员、平凡的一员、小学生、前行者」……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南新镇攀川村第一书记张玲坦言,清华大学在她内心深处播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基层的锻炼则让她真正懂得了家国情怀和群众感情的分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清华学子毕业后选择到基层去,让自己的青春绽放不一样的光芒。议学活动:结合议学情境,小组合作,请你谈谈青少年应该具有怎样的情怀与抱负?提示:从国家、世界、人类三个角度回答。2.青少年应该具有怎样的情怀与抱负?①对国家: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②对世界: 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掌握相应的知识,在与世界各国青少年交流中提高我们的影响。同时,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③对人类:我们要尊重差异、理解不同、包容多样文化,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议学环节三:践行——展现中国貌议学延伸:观看视频《林万东回到基层》毕业后,林万东回到家乡,他一如既往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国家的关爱。请你写一份200字左右的演讲稿,说说自己的情怀与抱负。3.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同学们,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这一代青少年要肩负“两个一百年”责任,也要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业,为此,我们青少年不仅要有承担传承文化、继往开来的意识,更要具备中国少年的情怀与抱负,做一个不负时代重托的当代中国少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