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2024】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案——专题6 声和光(1)-声(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师导航2024】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案——专题6 声和光(1)-声(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讲 声和光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 停止 。(音叉实验:如图①和直尺的振动:如图②)。
【典例1】(2023·宜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关于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
【解析】【解答】A.蝉鸣是蝉的鸣器振动产生的,鸟鸣,是鸟的声带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B符合题意;
C.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C不符合题意;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人通过空气传播听到声音;音色是声音的特色,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对点训练1】(2023·荆州)2023年4月8日晚,首届楚文化节在荆州古城盛大开幕,如图所示。开幕式上,文化节主题歌《荆州荆州》唱响荆州,让人在词曲中感受古今交融的荆楚韵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手发出的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
B.男女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C.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歌声的音调
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歌手发出的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正确,A不符合题意;
B.男女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歌声的响度,错误,C符合题意;
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正确,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相同环境中,速度相同;声音的大小指响度;人们听到声音是空气传播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 不能 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声波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3. 声速: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 快 (不同固体速度不同),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 慢 ,另外,声速还跟 温度 有关(正相关关系),如在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
4. 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体会被 吸收 ,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 反射 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 0.1s 以上,低于 0.1s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5. 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典例2】(2023·泸州) 如图所示是汽车利用超声波辅助倒车的情境,当汽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
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D.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是噪声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A符合题意;
B.“嘀嘀嘀”的警报声,不是超声波,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C不符合题意;
D.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有帮助,不是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对人有益的声音不是噪声。
【对点训练2】(2023·陕西)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古城西安圆满举办。如图,好客的陕西人民用热情的腰鼓、欢快的秧歌来欢迎国际友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腰鼓的声音
C.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腰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用力敲鼓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A不符合题意;
B.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腰鼓的声音,B不符合题意;
C.鼓声的传播需要介质,C不符合题意;
D.腰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发声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6.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比较
特性 定义 决定因素
音调 声音的___高低_____,俗称声音的“粗”或“细” 与___频率_____有关,__频率____越高,音调越高。一般男性的声音比较粗,女性的比较尖。
响度 声音__强弱_______的程度,俗称音量的“大”或“小” 与_振动幅度______和人与声源的___距离_____有关,振幅越大,响度__越大_____,距 声源越近,响度 越大 。打鼓的力度不同,听到的响度不同。
音色 声音的___特色______,也叫音质或音品,用于区分发声体的依据 与发声体的___材料____、_结构_____等有关。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乐器演奏。
【典例3.1】(2023·随州)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左图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 5分贝。右图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B.分贝是音调的单位
C.2048Hz的音属于次声波
D.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的声音音调更高
【答案】A
【知识点】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解析】【解答】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故A正确;
B.分贝是响度的单位,故B错误;
C..2048Hz的音在20Hz~20000Hz之间,是我们能够听到的声音,不是次声波,故C错误;
D.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的声音音调更低,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2)根据对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判断;
(3)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声波;
(4)音调高低与频率大小有关。
【对点训练3.1】(2023·内江)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C.超声波可以碎石,应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故B错误;
C.超声波可以碎石,应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根据声音的产生判断;
(2)根据音调的影响因素判断;
(3)根据声音利用的知识判断;
(4)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和方法判断。
7. 可听见的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把频率介于高于 20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频率低于 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20-20000 Hz,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能感知。地震、海啸会产生次声波,海豚和蝙蝠可以产生超声波,长期处于次声波或者超声波的环境会影响身体健康。
8. 声波可以传递 信息 ,如:雷声预示着大雨;利用次声波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等;听诊器利用声音信号诊病;蝙蝠利用超声波引导飞行;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测距;等等。
9. 声波可以传递 能量 ,如:利用超声波碎石为病人治病,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污物,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爆炸声震碎玻璃等。兴趣拓展,很多影视剧或者小说中描述的声波功法,例如倚天屠龙记中“狮吼功”和斗破苍穹中的“狮虎碎金吟”。
【典例3.2】(2023·深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思考乐响铃声音大是因为音调高
C.校内广播属于信息传播
D.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是次声波
【答案】C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A不符合题意;
B.响铃声音大是因为响度大,B不符合题意;
C.校内广播属于信息传播,C符合题意;
D.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是人耳听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对点训练3.2】(2023·龙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C.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公路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知识点】声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能量;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速度是0,错误,A符合题意;
B.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公路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音调和频率有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 乐音:在学习、工作和休息中那些令人愉快的、优美动听的声音称为乐音。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的、周期性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11. 噪声
(1)定义:令人厌烦的、刺耳难听的声音称为噪声。
(2)等级: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是0 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
(3)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的 产生 ,阻断噪声的 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 人耳 ,对应减小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分别举例:禁止喧哗、高速上的隔音屏障、带耳塞。
【典例4】(2023·赤峰)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以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干扰。这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阻断噪声传播途径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控制噪声有三个方法:声源处减弱噪声、传播途中减弱噪声、人耳处减弱噪声,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是使自己走路声变小,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分析】控制噪声的方法。
【对点训练4】(2023·烟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答案】D
【知识点】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C不合题意;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真题演练
1.(2023·临沂)2023年4月12—27日,50多部小戏小剧优秀作品在人民广场轮番上演,唱“红”了沂蒙时代新旋律。关于戏剧演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演员的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空气传来的
C.女高音演员清脆的歌声的音调低
D.男中音演员高亢的歌声是超声波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演员的歌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空气传来的,B符合题意;
C.女高音演员清脆的歌声的音调高,C不符合题意;
D.人不能发出超声波,男中音演员高亢的歌声不是超声波,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人听到声音是空气传播的;声音清脆是音调高;人不能发出超声波。
2(2023·衡阳)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故A正确;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振幅越大,鼓声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不同物体的音色一般不同,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空气可以传声;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3.(2023·广安)2023年4月,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场音乐会,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箫、二胡、琵琶演奏时,都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优美动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D.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 A:只有笛、箫演奏时,才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A错误 不符合题意
B: 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发出声音的响度越高。 B错误 不符合题意
C:优美动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的耳中的。C正确 符合题意
D: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错误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所以的管乐器是由 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而弦乐器是由琴弦振动发声的。
B: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唢呐内的空腔柱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C:空气能传播声音。
D: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这是声音能传递信息。
4.(2023·天津)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  )
A.音调越高 B.响度越大 C.音色越好 D.速度越大
【答案】B
【知识点】响度及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解析】【解答】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大小是响度,和振幅有关。
5.(2023·宜宾)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图是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琴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琴弦的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琴声在真空中不能传播,C不符合题意;
D.琴弦振幅不同响度也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6. (2023·河北省)年月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任务,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面工作人员发出指令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地面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音色区分是哪位航天员
C. 地面工作人员与舱内的航天员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D. 舱外的两名航天员大声说话就能直接利用声波进行交流
【答案】
【解析】解:、地面工作人员发出指令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地面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音色区分是哪位航天员,故B正确;
C、地面工作人员与舱内的航天员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故C正确;
D、舱外的两名航天员大声说话就不能直接利用声波进行交流,故D错误。
故选:。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电磁波的认识等,属于基础题。
7. (2023·辽宁省营口市)如图所示,在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色和响度
【答案】
【解析】解: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振动产生的;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不容易振动,音调越低,所以,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音调。
故选:。
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理学中,振动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特征,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
8.(2023·成都)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及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解析】【解答】A. 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 声音传播的速度只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与拨动快慢无关,故B错误;
C. 拨动两条橡皮筋,它们的振幅可能相同,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可能相同,故C错误;
D. 拨动不同橡皮筋,由于它们的粗细不同,因此振动频率肯定不同,那么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判断;
(2)根据声速的影响因素判断;
(3)(4)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9.(2023·南岸)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答案】液体/水;音色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
【解析】【解答】声音能够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水是液体,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每一个人说话的音色是不同的,“智慧语音”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分析】液体可以传播声音;音色是声音的特色。
10.(2023·云南)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万米级海试。潜水器配备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声学系统,声学系统由母船部分和潜水器本体部分组成,为“奋斗者”号实现了水声通信、精细探测和定位导航。
水声通信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也无法通过一根连接母船的线缆来进行通信。所以科学家为“奋斗者”号量身定制了一套数字水声通信系统,如图所示,它将语言和文字等信息编码调制后,通过换能器进行发射和接收,实现数据交互,把所有的关键数据语潜水器准确、高效地与母船进行沟通。
精细探测为“奋斗者”号在水下航行和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尽管马里亚纳海沟两侧都是非常陡峭的海山,但是“奋斗者”号安装有前视成像声呐设备,可对前方海山的距离和轮廓进行实时探测,帮助它精准避开障碍物。
定位导航使“奋斗者”号水下作业精准高效。由于水下没有卫星定位,必须使用声学定位。下潜之前,科学家通过设备的标定实验,使声学系统可以输出精确的速度等关键数据,再将定位与多普勒测速仪、惯性导航设备组合后进行导航,就能实现万米海底“大海捞针”,“奋斗者”号仅半小时就收回了之前在海底布放的一些目标物。
(1)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因此   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沟通的唯一方式;
(2)前视成像声呐设备能发出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让潜水器在漆黑的万米深海中精准避障。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3)请写出“奋斗者”号声学系统的一个优点:   。
【答案】(1)声波
(2)超声波;信息
(3)超声波的传播距离远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1)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因此声波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沟通的唯一方式;
(2)前视成像声呐设备能发出超声波,让潜水器在漆黑的万米深海中精准避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3)奋斗者号声学系统具有的优点是超声波的传播距离远。
【分析】(1)海底传播信息利用超声波;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超声波在水中的传递距离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讲 声和光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 。(音叉实验:如图①和直尺的振动:如图②)。
【典例1】(2023·宜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下列关于人们听到的蝉叫声和鸟鸣声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由于人耳鼓膜振动产生的
B.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蝉叫声和鸟鸣声
D.人离蝉和鸟越近,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
【对点训练1】(2023·荆州)2023年4月8日晚,首届楚文化节在荆州古城盛大开幕,如图所示。开幕式上,文化节主题歌《荆州荆州》唱响荆州,让人在词曲中感受古今交融的荆楚韵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手发出的声音由声带振动产生
B.男女歌手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C.使用扩音器主要是为了改变歌声的音调
D.歌声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 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3. 声速: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 (不同固体速度不同),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 ,另外,声速还跟 有关(正相关关系),如在20℃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4. 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体会被 ,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 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 以上,低于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
5. 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
【典例2】(2023·泸州) 如图所示是汽车利用超声波辅助倒车的情境,当汽车与障碍物相距较近时,汽车就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B.“嘀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
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D.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是噪声
【对点训练2】(2023·陕西)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在古城西安圆满举办。如图,好客的陕西人民用热情的腰鼓、欢快的秧歌来欢迎国际友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敲鼓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
B.人们主要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腰鼓的声音
C.鼓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腰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6.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比较
特性 定义 决定因素
音调 声音的________,俗称声音的“粗”或“细” 与________有关,______越高,音调越高。一般男性的声音比较粗,女性的比较尖。
响度 声音________的程度,俗称音量的“大”或“小” 与_______和人与声源的________有关,振幅越大,响度_______,距 声源越近,响度 。打鼓的力度不同,听到的响度不同。
音色 声音的_________,也叫音质或音品,用于区分发声体的依据 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等有关。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乐器演奏。
【典例3.1】(2023·随州)如图是生活中的两个情境,左图是居民小区噪声监测器,显示环境噪声为55. 5分贝。右图是钢琴调音师正在用手机上的一个调音软件播放音叉256、512、1024、2048(Hz)的标准音来校准琴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B.分贝是音调的单位
C.2048Hz的音属于次声波
D.256Hz的音和2048Hz的音比较,256Hz的声音音调更高
【对点训练3.1】(2023·内江)我们生活在声音的广袤空间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C.超声波可以碎石,应用了声波能传递信息
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7. 可听见的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人们把频率介于高于 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频率低于 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 Hz,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能感知。地震、海啸会产生次声波,海豚和蝙蝠可以产生超声波,长期处于次声波或者超声波的环境会影响身体健康。
8. 声波可以传递 ,如:雷声预示着大雨;利用次声波预报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台风等;听诊器利用声音信号诊病;蝙蝠利用超声波引导飞行;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测距;等等。
9. 声波可以传递 ,如:利用超声波碎石为病人治病,利用超声波清洗牙齿污物,利用超声波清洗首饰,爆炸声震碎玻璃等。兴趣拓展,很多影视剧或者小说中描述的声波功法,例如倚天屠龙记中“狮吼功”和斗破苍穹中的“狮虎碎金吟”。
【典例3.2】(2023·深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学校内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B.思考乐响铃声音大是因为音调高
C.校内广播属于信息传播
D.同学们“唰唰”写字的声音是次声波
【对点训练3.2】(2023·龙东)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C.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公路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 乐音:在学习、工作和休息中那些令人愉快的、优美动听的声音称为乐音。
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律的、周期性的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11. 噪声
(1)定义:令人厌烦的、刺耳难听的声音称为噪声。
(2)等级:噪声妨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害健康,被列为国际公害。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是0 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 dB。
(3)噪声的控制:从三个方面入手,即防止噪声的 ,阻断噪声的 ,防止噪声进入 ,对应减小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分别举例:禁止喧哗、高速上的隔音屏障、带耳塞。
【典例4】(2023·赤峰)教师监考时不能穿硬底鞋,以减小噪声对考生的干扰。这是(  )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阻断噪声传播途径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对点训练4】(2023·烟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真题演练
1.(2023·临沂)2023年4月12—27日,50多部小戏小剧优秀作品在人民广场轮番上演,唱“红”了沂蒙时代新旋律。关于戏剧演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演员的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是空气传来的
C.女高音演员清脆的歌声的音调低
D.男中音演员高亢的歌声是超声波
2(2023·衡阳)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3.(2023·广安)2023年4月,第二届中国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举行了多场音乐会,观众在多彩的音符中感受到中国音乐艺术的魅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笛、箫、二胡、琵琶演奏时,都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B.唢呐独奏时,越用力吹,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优美动听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D.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2023·天津)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弹开的幅度越大,音叉发出声音的(  )
A.音调越高 B.响度越大 C.音色越好 D.速度越大
5.(2023·宜宾)为了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如图是学生用古筝表演的情景,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由手指振动产生的 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琴声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琴弦的振幅不同音调也不同
6. (2023·河北省)年月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了第四次出舱活动。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任务,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面工作人员发出指令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 地面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音色区分是哪位航天员
C. 地面工作人员与舱内的航天员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D. 舱外的两名航天员大声说话就能直接利用声波进行交流
7. (2023·辽宁省营口市)如图所示,在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色和响度
8.(2023·成都)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9.(2023·南岸)在花样游泳比赛中,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能传播声音;智能手机有一个功能叫“智慧语音”,它可以通过识别声音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
10.(2023·云南)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了万米级海试。潜水器配备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声学系统,声学系统由母船部分和潜水器本体部分组成,为“奋斗者”号实现了水声通信、精细探测和定位导航。
水声通信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也无法通过一根连接母船的线缆来进行通信。所以科学家为“奋斗者”号量身定制了一套数字水声通信系统,如图所示,它将语言和文字等信息编码调制后,通过换能器进行发射和接收,实现数据交互,把所有的关键数据语潜水器准确、高效地与母船进行沟通。
精细探测为“奋斗者”号在水下航行和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尽管马里亚纳海沟两侧都是非常陡峭的海山,但是“奋斗者”号安装有前视成像声呐设备,可对前方海山的距离和轮廓进行实时探测,帮助它精准避开障碍物。
定位导航使“奋斗者”号水下作业精准高效。由于水下没有卫星定位,必须使用声学定位。下潜之前,科学家通过设备的标定实验,使声学系统可以输出精确的速度等关键数据,再将定位与多普勒测速仪、惯性导航设备组合后进行导航,就能实现万米海底“大海捞针”,“奋斗者”号仅半小时就收回了之前在海底布放的一些目标物。
(1)由于可见光和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时衰减很快,因此   是“奋斗者”号与母船之间沟通的唯一方式;
(2)前视成像声呐设备能发出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让潜水器在漆黑的万米深海中精准避障。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3)请写出“奋斗者”号声学系统的一个优点: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