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共24张PPT+视频)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件(共24张PPT+视频)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复习巩固:
1.古埃及的地理位置 (大洲,河流)
2.“尼罗河的赠礼”指的是什么文明?
3.古代埃及统一的时间、军事强盛的国王?
4.古埃及文明是否延续下来?
5.古代埃及的主要文明成就有哪些?
(天文学、文字、医学、建筑分别举一例)
6.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它的的用途是?
7.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如何评价金字塔?
7.法老指的是谁?法老的地位以及权力?
8.金字塔规模越来越小,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自主学习
1.两河指的是?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指的是?
2.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和统一的时间?
3.古代两河流域早期文明成就?(天文学、数学、法律、文字)
3.古巴比伦王国统一社会基本状况(时间,国王是?)
4.《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内容、意义;
5.《汉谟拉比法典》的重要历史价值和实质。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地理环境
一、发源之地--两河流域
一、发源之地--两河流域
1.文明的起源——地理环境
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
美索不达米亚
1、两河指的是?
2、两河流域指的是?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今伊拉克)
3、这两河为文明的产生提供了?
热带沙漠气候
水源、肥沃土壤、交通便利
观察地图回答问题
两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在这个地方诞生的文明,史学称为“两河流域文明”或者“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向西到达地中海,这条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也称为“新月沃地”。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2、发展历程
约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出现小国
公元前24世纪
两河流域初步统一
公元前18世纪
国王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6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灭亡
新巴比伦王国灭亡
公元前6世纪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文明成就
结合图片,分类指出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
《吉尔伽美什》是一部用楔形文字刻写在12块泥板上的史诗。是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具体作者已不可考,原作也早已散落在历史的长河中。《吉尔伽美什》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4800多年前的传奇英雄人物故事。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讲述了吉尔伽美什从一个性情残暴的暴君,成长为勇敢、正义的国王的故事。书中记载了最早的洪水与方舟传说并传到古希腊。
《吉尔伽美什》是已知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
洪水传说
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的洪水故事。这些洪水传说的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故事说诸神决定毁灭人类,但水神恩基起了恻隐之心,通知了虔诚的吉乌苏德拉。吉乌苏德拉造了一艘大船,他自己、家人和部分动物事先躲到大船上。大水之后,只有吉乌苏德拉一家和他船上的动物幸存。这个故事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代希腊人那里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
古巴比伦遗址和想像图
巴比伦古城的全景图,位于巴格达南85千米
古巴比伦城
二、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励精图治,用35年时间,在一连串战争中击败邻国,终于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他自称世界四方之王,众神之王。
(约前1792—前1750在位)
汉谟拉比雕像
阅读教材,看看汉谟拉比在位时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统治呢?
2.汉谟拉比的统治
政治
经济
军事
法律
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设立官僚机构,加强中央集权
集中军权,直接掌握军队
大力兴修水利,控制地方经济
加强法制建设,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
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二、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城遗址
两河流域文明≠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两河流域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只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阿卡德、亚述等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包括了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
注意
《汉谟拉比法典》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三、《汉谟拉比法典》
观看《汉谟拉比法典》视频,阅读教材文字,回答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地位、制定者、内容。
刻在高2.25米,上周长1.65米,底部周长1.90米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现存法国卢浮宫。
汉谟拉比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君权神授
神权主义色彩浓厚
前言、正文(282条)、结语三部分组成
结构完整
以下法典条文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怎样的特点?如何认识这部法典?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保护私有财产
规定政府的职能
同态复仇(原则)
阶级性(维护奴隶主利益)
特点:古巴比伦社会存在严格的社会等级:
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探究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如何评价这部法典?
提示:1.将之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探讨;2.全面思考,辩证分析的原则
把习惯法归纳为成文法,使得法律更加规范,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奴隶主的任意性,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成文法的出现是国家治理能力提高的表现,是一个历史的进步。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明了当时的社会。
维护统治阶级(奴隶主)
的利益,奴隶毫无地位。
量刑重,刑罚残酷,具有
一定的野蛮性和原始性。
家庭奴隶制,男性家长地位高
……
局限性
进步性
三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评价
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地位: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制定者:
汉谟拉比
3.内容:
①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③商品经济活跃。
三、《汉谟拉比法典》
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
4.实质: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文明
古巴比伦
王国
1.地理环境、发展历程
2.早期文明:楔形文字,制定阴历,60进位制,法律
1.王国统一
2.汉谟拉比的统治
3.影响/评价: 文化遗产,表明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地位: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
①社会等级;
②奴隶制度;③社会生活
《汉谟拉比法典》
课堂小结
课堂达标
1.某同学为介绍某地区古代文明,初拟了一个提纲,其中有“美索不达米亚”“早期高度文明”“苏美尔王朝”。据此可知,该同学介绍的文明发源于 (   )
A.非洲尼罗河 B.西亚两河流域
C.南亚印度河 D.美洲亚马孙河
B
2.有学者认为,“文字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发明物,而是伴随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意识而产生的一种副产品。文字始终是苏美尔古典文明的一个特征。”苏美尔文字被称为(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字母文字 D.拉丁文字
B
3.“他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材料中的“他”是(  )
A.秦始皇 B.汉谟拉比
C.胡夫 D.汉武帝
4.用楔形文字雕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该法典属于( )
A.古埃及文明 B.古中国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古两河流域文明
B
D
5.《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包括诉讼程序、盗窃处罚、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上述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是 (   )
A.内容全面 B.思想落后
C.传播广泛 D.影响深远
A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这表明 (   )
A.《汉谟拉比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B.《汉谟拉比法典》严格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C.《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B
公元前2500年左右亚非文明地图 课本P14
古埃及
两河流域
古印度
中国
大河文明
多元勃兴
一发源之地--两河流域
1.文明的起源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