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背诵凝固的概念,能画出晶体、非晶体的凝固图像。2. 会分析晶体凝固图像中各段温度变化规律,总结出晶体凝固的特点和条件(重点、难点)。3.通过对比,整理并识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4.阅读拓展材料,知道怎样降低雪的熔点。教学过程:你知道家里的铁锅是怎样制成的吗?复习导入:1.下列哪些物质是晶体?哪些是非晶体?海波、石蜡、冰、铁、沥青、松香、铜、玻璃、食盐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有哪些?3.晶体熔化的特点及条件?4.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合作探究1.绘制晶体凝固图像,写出图像各段温度变化规律(上升、不变、下降)说出晶体凝固过程的吸放热情况?2.写出晶体的凝固特点及条件。(提示:回顾晶体熔化特点及条件)3.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有什么关系?4.绘制非晶体凝固图像,写出图像温度变化规律(上升、不变、下降)5.写出非晶体凝固特点。思考1:怎样判断晶体和非晶体?小资料——影响熔点的因素晶体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晶体的熔点。例如:在盛有小冰块的烧杯中放些盐并搅拌,冰的熔点就会低于零摄氏度,北方的冬天下了雪后,雪地撒盐也是这个道理。寒冷的冬天,在汽车发动机的水箱中加一些甘油作为抗凝剂,即使温度低至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水也不会凝固。合金可以看做混有杂质的金属,所以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每一种金属的熔点都要低。又如:将一根两端挂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如图所示,金属丝下面的冰块熔化,说明增大压强可以使冰熔化。金属丝通过后,冰的熔点又升高了,熔化成的水又凝固成冰,这样,金属丝就可以轻松穿过冰块而不留缝隙。如图所示,滑冰鞋上加冰刀,可以增大对冰的压强,使接触部位的冰熔点降低,熔化成液体,减小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减小了摩擦力,使得运动员滑的更远、更省力。阅读完资料后你有哪些收获?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1、冰棒化成水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实战演练1.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非晶体B.该图像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图像C.该物质的熔点是50℃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t时=8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温度/℃时间/min0510152030405060ABCDEFG)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3.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B.冰有少部分熔化C.水有少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