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16张PPT。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1950--1952年,基本完成土地改革;1950--1953年,抗美援朝取得胜利;……新生政权在得到一定的巩固之后?温故知新 建国初,毛泽东曾经这样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看完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一)“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第一个五年计划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1953-1957年“一五”计划之后,毛泽东对于当年的感慨是否有了新的希望? 激情燃烧的岁月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厂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批汽车新中国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青藏公路通车重工业交通运输业主要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1956年,长春诞生第一辆国产汽车1956年,沈阳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三条入藏公路的修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天堑变通途”——毛泽东第一个五年计划从此,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我国“一五”计 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 仔细阅读方针思考一五计划为什么重点发展重工业呢?1.重工业地位重要;2.加强国防需要;3.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4.近代重工业极端落后5.国际:以美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威胁探究思考东北重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和地理位置优越(靠近苏联)思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否意味着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思考思考思考思考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政治上: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情况85、6%14、2%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在经济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公有制)个体私有制(私有制)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实质 通过上述两幅画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开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目的是什么?农民的态度又是怎样?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原因:(5)基本完成(4)形式:互助组 初级社(全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高级社(全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底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目的:农民个体经济分散落后,很难发展大生产,无法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3)原则:自愿互利个体所有制(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公有制)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方法(形式)成就政策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赎买)(三)中共八大a.宣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b.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c.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1956.9内容: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左”倾错误,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的方针、意见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课堂小结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时间:中心任务:结果:意义:1953~1957年底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中共八大召开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完成时间:内容和方式意义:1956年底农业: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六单元第二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 3-2-1 讲述建立新中国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史实,评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艰辛探索。解读:能够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例,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了解三大改造的史实,并最终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知道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教材简析】:教材结构体系: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首先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例,通过对其实施背景、指导方针和成就的展示,说明我国工业化建设的起步。教材接着以三大改造的完成为例,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最后通过讲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阐明这次会议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良好开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背景、指导方针,举例说明一五计划所取得的成就;概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分析说明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讲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知道这次会议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二)过程与方法:召开通过读图看图、图表分析、合作探究的形式,提高提炼有效信息、概括分析和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人们的建设热情和探索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难点: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 策略方法:史料化、问题化、活动化【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 活动:回顾上一课时新生政权的巩固措施,师:政权巩固以后,祖国进入到下一阶段,然后直接导入新课。 二、进入新课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展示材料:建国初,毛泽东曾经这样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教师活动:以上材料说明祖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学生活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2.“一五”计划主要内容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表学生小结: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教师活动:展示各类图片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小结成就: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同时我国的工业布局得到完善。4.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5.探究活动:一五计划为什么重点发展重工业以及重工业多集中在东北(二)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背景教师活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否意味着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学生活动: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教师活动:展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表格,提问:我国在经济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2.三大改造过程(1)主要内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实质:个体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4)简述具体过程:教师展示相应的图文资料;学生依次简述三大改造的目的、主要形式、结果等。(三)中共八大学生简述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并阐明其意义:中共八大为探索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教师: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出现了“左”倾错误,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的方针、意见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四)结合板书进行课堂总结(五)作业布置:作业本作业【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六单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ppt 第六单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