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 《延续文化血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内容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我将从课标解读、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课标解读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内涵当中对于政治认同的解读与本课内容相符,要求同学们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能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总目标中要求:初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性成果:2、热爱中华文化。二、说教材本框《延续文化血脉》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一框。而本课是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文明的价值要求。本框是人类生存的两个家园(精神家园和生命家园)的前者,本课在整个单元中上启建设法治中国,下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框《延续文化血脉》分为“中华文化根”和“美德万年长”两部分,主要讲解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三、说学情九年级学生学习本框内容有起步点,也有障碍点。起步点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情感上和知识经验上都有所认知。2、会背诵一些传统经典,知晓部分中国著名文化景点,了解部分中国历史名人事迹。障碍点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仅停留在一般的知识层面,对其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的思考不多,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也不系统,不深入。2、在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各种文化激荡的时代,九年级的学生受其心理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及辨别是非能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淡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缺乏文化自信。四、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増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定文化自信。道德修养:知道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在生活中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责任意识: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自觉弘扬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并自觉承担起青少年应尽的责任,培养主人翁意识。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2、增强文化自信。教学难点:自觉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做法。说教法学法道德与法治教育特别强调学习的过程和实践性,强调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有丰富多样的活动,在体验、辨析与实践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因此,本课教学选择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法、讨论法、同时结合讲授法等教学法。具体是用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短片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用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重难点采用阅读法、讲授法等指导学生去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学法主要是阅读法、自主探究法、谈论合作探究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融为一体。说教学过程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重难点,我设置了三个环节:环节一:自知——感文化血脉 ,环节二:自信——思文化血脉 ,环节三:自觉——传文化血脉。这三个环节也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层层递进,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有机统一、和谐发展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我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上课伊始是师生的一个小小互动,让学生去体验最近的天气,通过自己的感知引出节气,我们最近的一个时间段节气是白露和秋分,展示相关的节气图片和古诗也可以把学生带进传统文化的情境中。【设计的意图】互动形式的课堂导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且充分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天气变化引出“二十四节气”这个贯穿整节课的主要情境,为接下来开展教学做好铺垫。环节一:自知——感文化血脉这一环节学生观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短片的情境,让学生 找到短片中蕴含着的中华文化元素有哪些?它们有怎样的特点?【设计意图】学生活动促进学生发现短片每一幕背后的中华文化元素,了解中华文化的组成,例如传统节日、习俗、建筑、文学、艺术等,让学生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即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冬奥会本就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短片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华文化有直观的了解,进一步发展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在下设的学生活动环节,我让学生谈谈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可以从来源、用途、传承发展等角度谈谈认识。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内容出发进行抽象概念的总结,适应学生学情。在学生活动2,展示几段材料,让同学们分析“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设计意图】在一个情境案例当中尽可能挖掘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和学习;材料和活动设置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评价和补充,并总结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包括以下五点,可以促进学科知识的落实。环节二:自信——思文化血脉展示的是上一个短片中的几个截图,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短片中会出现诸多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元素?想一想将这样的短片展现给世界会带来什么影响?提示同学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设计意图】摆脱出教材内容的束缚,提示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在老师引导下自主生成“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原因”,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认识到传统元素在北京冬奥会舞台上展示给世界,是在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分析“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原因。再通过展示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阐述,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文化自信,培养核心素养。环节三:自觉——传文化血脉展示冬奥会开场节目《立春》的动态图,体现节目的完美呈现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这是节目创作者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推陈出新,进行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由此引出作为青少年,你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中承担着怎样的责任?学生完成任务卡。【设计意图】教师继续用冬奥会开幕式中与节气有关的节目举例“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注重情境的完整性;设置学生活动,让其深刻认识到自己要承担“自觉传文化血脉”的责任,在培养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培养其责任意识。链接时政热点:通过最新的时政热点引入,写一写的方式,增强学生运用时政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青少年要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运用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课堂小结,总结升华:主要小结的是本节课的主干知识,梳理下脉络。在总结升华部分,我会鼓励青少年勇于承担起弘扬并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责任,在生活中争做美德少年。让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分组课下去寻找老党员进行有关“印象最深刻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采访,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来源、内涵、价值。以采访报告形式完成,下节课小组代表进行展示。【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提及,让学生他在采访过程中了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同时,为下一框“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打下基础。八、说板书设计本课板书设计我力求做到条理清,思路清,重点和难点清,为课堂增色。 延续文化血脉自知——感文化血脉 是什么(传承) 文化血脉 自信——思文化血脉 为什么(践行) 自觉——传文化血脉 做什么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感谢大家的垂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