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敬畏生命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敬畏生命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目标导向式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
课题 8.2敬畏生命
时间 11.27-12.1 节次 1 主备人
来源 七上第八课探问生命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目标确立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 健全人格:自尊自信,正确认识自己,珍爱生命,能够自我调节和管理情绪,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 责任意识:有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担当精神,提升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现在有很多学生抗挫能力较差,遇到困难挫折动不动就想伤害自己,结束生命,因此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至关重要。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设计来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珍爱生命。
学习目标 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理解对生命的敬畏,能够发自内心的自愿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命至上 难点:理解并做到休戚与共
评价任务 1.通过线上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让99%的学生明确生命至上的原因; 2.通过对抗震救援工作的分析,让90%的学生理解并做到休戚与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一)导入 在学到“生命”这一主题时,老师决定组织一次参观学习活动。结合实际,本次活动以线上参观“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学遗址”的“云研学”方式开展。 1.教师提问:在“云研学”开始之前,请你来思考,我们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2.学生回答(提前了解场馆概况;携带纸笔。若是线下研学,还要携带证件等物品) (二)研学开始 1.教师带领学生通过VR链接以及图片观展 (1)特大地震 破坏惨烈 P5地震概况 P6场馆开始 地震地图 时间地点 P7灾区大地 损失惨重 + 当年的报纸报道 P8倒塌的学校(模型) P8倒塌断裂的大桥(模型) P10被压扁的车辆、场馆陈列的受灾照片墙 P11场馆陈列的受灾照片墙 人们的哭泣 P12 5月16日,四川北川县城,一位灾民带着行李撤离危险地区,道路旁边,一块巨大的滚石把一辆汽车砸扁。 P13 2008年5月15日,一只蝴蝶围绕着一双被埋在废墟中的学生的脚飞行,这里是北川中学一间已变成废墟的教室。 P14漩口中学遗址 大门 P15一面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的汉白玉时钟雕塑 P16-22 漩口中学受灾后的楼栋 (2)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P23 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 P24 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自救互救 P25 临危不惧 沉着应对 守望相助 自救待援 P26 众志成城 托举生命 P27 敬礼娃娃 考上北大 P28-30 生命之舟 P31 生命之树 P32-33 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P34 四川省委宣言 (3)教师提问 当你看到人的生命遭遇到不可抗拒的地震灾害,当你又看到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时,你感受到生命是怎样的?请用一些词来形容。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 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P94 (6)教师提问 当地震正在发生时,我们应该带什么走? (7)学生回答 (8)教师小结 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 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P95 2.教师继续带领学生通过图片观展 (1)展示英雄楷模事迹 P39 立地擎天 英雄楷模 P40 保护学生献出生命的映秀小学教师 张米亚 P41 张米亚事迹 P42 十五勇士惊天一跳 (2)教师提问 余震、路段塌方、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即使这些危险随时会发生,这些“最美逆行者”仍不顾自身危险去救他人。这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我们要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P96) 3.教师继续带领学生通过图片观展 (1)教师提问 你知道有哪些部门、哪些人参与了救援工作吗? (2)展示救援材料 P46 各路大军 紧急驰援 P47 2008年5月12日21时,武警绵阳支队官兵率先赶往北川中学救援,这是次日凌晨的救援情景。 P48 2008年5月13日,士兵们正在四川北川县的废墟中寻找幸存者。 P49 2008年5月26日,四川省汶川市映秀镇作为5.12大地震的震中,遭到严重破坏,救援人员正在喷洒消毒剂。 P50 消防员;空投物资 P51 在5·12汶川大地震救援期间,无数参与救援的官兵在艰险路段搭成“人梯”,组成了一条条生命通道,他们用手用肩传递着担架,轮流托举着被救的群众。 艺术家将这幅图托举救援的瞬间凝固成雕塑作品,该雕塑毅然挺立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内。 P52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横幅 P53 在抢险救灾中使用的安全头盔 P54 18个对口原件省市和受援地示意图 + 感恩欢送援建人员 P55 各省对口援建图片 (3)教师提问 全国人民为什么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 休戚与共 【意识】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行为】我们要不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抗震救灾精神 (6)教师提问 假如在参观的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了,我们要不要去扶?为什么? (7)学生讨论和回答 (8)教师小结 【道德】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发自内心的自愿选择。 (三)活动感悟 1.呈现材料 P63 观展结束 碑文 2.教师提问:“云研学”活动结束,你有什么收获? 3.学生回答 4.教师总结: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 能讲出一些注意事项。 能感受到生命的不同特点,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 能通过英雄事迹的学习,懂得珍爱他人生命。 能明确如何处理生命问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属于体验课,通过身临其境的氛围营造,引导学生真切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坚强,艰难与有力量,从而树立生命至上的观念,懂得珍视生命、关切生命,也能为后续学习奠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