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善用法律》教学设计教材版本 人教版 知识点来源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关 键 词 维权 法律适用对象 八年级学生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学会运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能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道德修养: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法治观念:能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学情依据 由于中学生涉世不深,缺少社会经验,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不知道到该怎么办。中学生亟需了解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本课就是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保证他们的人格尊严等各种权利,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教学重点 遇到侵害,懂得依法求助;应对违法犯罪,懂得有勇有谋。教学难点 帮学生认清什么是诉讼,什么是有勇有谋。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讲授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故事一 杨勇的故事 视频播放:杨勇是某中学初二学生,他性格不是很开朗,不合群,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为此被一群不良少年盯上了,一天放学后,这群社会不良少年在偏僻处等着他,逼他交钱,并告诉他会多次找他麻烦。 问题:杨勇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略)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引出维权问题,让学生能自然代入不唐突。探究新知 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老师:杨勇的故事只是生活中的一瞥,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法律与人打交道。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法律小博士登场: 嗨!你好,我是法律小博士,让我解读一些能给大家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①法律服务站:法律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帮我们出主意,甚至替我们解决涉及法律的事务。 ②律师:律师是熟悉法律的专业人士。律师能回答我们的法律问题,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给我们当顾问,替我们处理涉及法律的事务。他们还能委托帮人打官司,当辩护人。 ③公证处:公证员能够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学历、出生日期、婚姻状况等的真实性、合法性。 ④法律援助中心:如果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又需要打官司来讨回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老师展示总结: 老师提问:我们回过头来再思考,如果杨勇的父母想用法律来保护杨勇,他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受到非法侵害,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第二个故事:张笑的故事 张笑是在校学生,几年前父母离异,他由母亲徐坤抚养,其父张林给予一定的抚养费,不久,其母徐坤再婚,婚后又生了一个孩子,生活十分拮据。徐坤向开餐厅的张林要求增加张笑的抚养费。但张林认为这个理由不合理。张笑和妈妈只好求助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张笑是未成年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并告诉他们可以在在法律援助范围内帮他们指派律师办理。律师对张林的收入进行深入调查,要求他支付工资收入的20%~30%作为抚养费,张林口头答应了,但却一直拖延不作出行动。 问题:张笑和母亲应该怎么办才能维权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走诉讼程序。 2.诉讼维权 知识解读——微课小视频播放: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诉讼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刑事诉讼。 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与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问题:看了微视频,你们觉得张笑如果要走诉讼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应该用哪一种诉讼形式呢? 学生回答: 视频播放:张笑故事大结局 二、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第三个故事:陈辉的故事 中学生陈辉在学校门口,看见两名青年正在一偏僻角落威胁一名小学生,陈辉立马叫来附近的同学,跑过去对小学生说:弟弟,我正在找你呢,赶快跟我们回家!两名不良青年灰溜溜跑了。陈辉小学生说:小朋友不要怕,我现在就打110报警,我已经偷偷用手机把“擂肥者”拍下来了。 问题:如何评价陈辉的行为? 学生回答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利益。 这里,老师也给大家介绍方法与技能: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 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保护好作案现场。 教师: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有一种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的高尚行为,就是当国家、社会或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到侵害或威胁时,为了维护正义、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斗的行为,这就是见义勇为。 2.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见义勇为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因此,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制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陈辉的故事,就给我们展示了一面“有勇有谋”的镜子。 问题: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有勇有谋、应对侵权的事例呢?学生回答 3.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到法律服务机构寻求法律帮助是维权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机构离学生生活较远,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些服务机构的业务范围和职能,还可以适当学习律师法、公证法、法律援助条例等。 在这里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通过“法律小博士”的方式,将各个法律服务机构的范围和职能,用简单扼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相关知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某个法律服务机构亲临学习,加深学生的印象。 “张笑的故事”既可以帮助学生看到法律援助中心的职能实践,也可以让学生看到非诉讼维权的权限,顺利引出“通过诉讼途径维权”这一教学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懂得未成年人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问题,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增强维权意识。 诉讼在教材正文里只解说了定义和重要性,关于诉讼的类型没有涉及,为了突破难点,采取了微视频的模式,运用了案例教学法,把枯燥的法学知识通过案例、图片和讲解,通俗易懂地展示出来。 “陈辉的故事”的设计是为了导入“有勇有谋,面对违法犯罪”的教学内容,通过中学生的事例,既让学生感觉到勇和谋(见义勇为)并不是高不可攀,又能弘扬正气、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同时也旨在法制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阐述善于斗争的要求。一是对未成年学生而言,善于斗争更多地应体现在态度上,面对违法犯罪不能无动于衷,不能忍气吞声,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基础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二是在“方法和技能”栏目中介绍了一些与违法犯罪巧妙斗争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集思广益,寻找更多有效方法。 通过简短的结束语,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这是本课的结束,也是对本课内容的提升。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在下面各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里。) 1.下列选项中能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是( ) A.社会、家庭、学校、公安机关 B.学校、司法机关、政府部门 C.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 D.公安机关、父母、律师 2.八年级学生小明在父母离异后随妈妈生活,后来妈妈下岗了,小明的爸爸原来每月支付给他的生活费也无故停付了,母子生活陷入困境。为此,小明可以采取的正确做法有( ) ①通过居委会或者父亲单位反映情况,寻求调解 ②申请法律援助 ③外出打工,自食其力 ④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利用法律武器维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 3.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 ) A.非诉讼手段B.协商调解C.法律援助D.诉讼手段 4.小美买到假冒名牌LV包,因商家拒绝退换,于是向法院起诉。这种维权手段是( ) A.行政诉讼 B.民事诉讼C.刑事诉讼D.非诉讼手段 5.小强因当地村支部书记违法“种房”,于是向信访局举报;梁某因不服工商管理所的处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两种维权手段分别是( ) A.行政诉讼、民事诉讼B.非诉讼手段、行政诉讼 C.民事诉讼、刑事诉讼D.非诉讼手段、民事诉讼 6.阅读案例,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诉讼的是( ) A.为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李某将不履行合同的林某告上法庭 B.胡某因商品质量问题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C.万某因涉嫌吸毒贩毒被检察院提起公诉 D.因涉及重大环境保护问题,梁某作为政府机关负责人被传出庭应诉 7.下面漫画启示我们( )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有自我保护意识 ②要直面违法分子,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③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④穿了防护衣,在斗争中就不会受伤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 8.江苏省政府法制办就《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草案)》广泛征求民意。《条例(草案)》提出,对见义勇为行为,除给予医疗救助、家属待遇等保障措施外,还将给予免费乘公交、优惠游公园等“小奖励”。此材料表明( ) ①见义勇为是法定义务,人人有责②见义勇为是高尚品质,值得褒扬 ③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成为法治的坚定捍卫者 ④勇于斗争且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及他人的人身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 二、能力提升 9.中学生陈云帆发现有人慌慌张张地从邻居家搬出一些物品,于是躲在一旁“窥视”。看到那些物品被装上一辆小货车,陈云帆便记下车牌号并报警。后警方通过陈云帆提供的车牌号破案,抓住了窃贼。你如何评价陈云帆?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D 4.B 5.B 6.C 7.B 8.C 二、能力提升 9.①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②同时作为未成年人,也懂得保护自己,能沉着冷静,讲究方法,记住盗贼特征并迅速报警。 ③这也是一种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可见义勇为不是非要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④只有人人敢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坏人坏事才会减少,社会正气才能得到弘扬。 “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用事例分析,帮助学生提升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维权能力。归纳小结 总结本课要点。教学反思本课用三个中学生的故事,通过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从分析讨论中让枯燥的法律变成立体生动的生活形象。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选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案例和情境为背景,设置问题能够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均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为避免直接将诉讼知识生硬地呈现给学生,用了微视频的方式,直接明了。但是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每一个知识难点都能拓展延伸,有些知识传授未免显得生硬,应尝试更易于学生接受的方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