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对象: 九年级 课时:1课时一、学习目标政治认同:提高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文化,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树立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态度。 法治观念:提高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立足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辩证认识文化现象的能力,并能做出符合文化自信要求的判断和选择。 健全人格:鉴定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责任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二、教学重点1.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3.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三、教学难点1.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 2.如何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相关图片。 二、探究新课 环节一:中华文化根 1.中华文化的形成 活动一 农历的天空 2.中华文化的内容 活动二 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列举更多形式的中国文化并总结中华文化的组成。 3.中华文化的意义 活动三 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 4.坚持文化自信 活动四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环节二:美德万年长 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活动一 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2.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及践行 活动二 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 导入语: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精心打造并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传统文化节目,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了“传统文化热”。 想一想:不断掀起的“传统文化热”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应该传承好中华文化。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出示投影:中华文化根 1.中华文化的形成 活动一 PPT展示图文材料: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候(时令)、气候、物候等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 思考: (1)请选择一个你熟悉的节气介绍给大家。 (2)你认为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小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容 活动二 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设问:请你列举更多形式的中华文化并总结中华文化的组成。 小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中华文化的意义 活动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 想一想: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中华文化有什么价值? 小结: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4.坚持文化自信 活动四 展示材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上,文化软实力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规则制定权的关键因素。在这样的形势下,要在世界上有所作为,首先要坚定并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自哪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 阅读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自信? (2)你认为应该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小结: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出示投影:美德万年长 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活动一 播放视频《全国道德模范--唐真亚》 思考: 你认为“大湖鸿雁”唐真亚身上体现了怎样的传统美德?你还知道哪些传统美德? 小结: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有忧国忧民的、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实守信、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原则,等等。 2.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及践行 活动二 展示材料: 全国道德模范平均每两年评选一次。 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类型。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主办,在9月20日——“公民道德日”这一天隆重揭晓。 思考: (1)为什么要举行全国道德模范评选? (2)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作为青少年,你打算如何践行美德? 小结: (1)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2)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 学生观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看图片并阅读材料,每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熟悉的节气,回答相应的问题。 根据教师指导,阅读材料,小组内就中华文化的形式举更多的例子,然后就所举的例子进行分类总结。 认真阅读“探究与分享”弄清三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感受中华文化的价值。 阅读材料,体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回答问题。 带着问题,认真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了解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思考并回答问题。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讲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样坚持文化自信、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影响,以及如何践行美德。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增强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听取教师的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