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2 法治中国建设 复习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政治考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22 法治中国建设 复习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政治考试

资源简介

课时22 法治中国建设
1.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理解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要求。
2.列举事例,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
1.法治国家
(1)体现: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法治国家坚持    至上、坚持良法之治、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2)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       ,实现长治久安。
(3)要求:法治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①推进宪法实施。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    。
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    。
③完善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
2.法治政府
(1)内涵:法治政府,就是    、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和主体工程。
(2)意义:通过建设法治政府,能够督促政府更好地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    水平,实现善政;能够更好地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3)要求:
①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    ,让政府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确保行政权在法治框架内运行。
②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坚持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
3.法治社会
(1)体现:法治社会是指法律得到      、社会治理依法开展、    和谐有序的社会。
(2)意义:通过建设法治社会,能够使全社会更好地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增进    ,维护社会秩序;能够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    。
(3)要求:①深入开展    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②提高社会治理    水平。③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    机制。
1.(2022·江苏省合格考)王安石在《周公》中说:“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这是因为善法(  )
①能最大限度得到民众的认同  ②可以更好维护公民根本利益
③能最大程度发挥法律的效力  ④能解决社会生活的一切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湖南省合格考)某市政府围绕“数字化改革”要求,全力推进交易平台信息化建设,推进“数字化招标”,实现“开标不见面”“投标零次跑”“交易零成本”的突破,营造亲清政商氛围。这体现政府(  )
A.职能科学  B.廉洁诚信
C.智能高效  D.权责法定
3.(2022·北京市合格考一)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建设的法治社会是(  )
①彻底消除了违法犯罪行为的社会  ②社会治理依法开展的社会
③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的社会  ④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法治国家是相对于人治国家而言的,它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需要(  )
①维护宪法的权威  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③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④完善政府宪法监督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2·江苏省合格考)2021年5月,长江流域五省市在武汉签署《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联合执法合作协议》(下图)。该协议的签署(  )
A.为行政执法提供了依据  B.保障公民享有立法权力
C.扩大了地方政府执法权  D.能避免行政权力的滥用
3.(2022·北京市合格考二)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到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再到《北京市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实施,“接诉即办”的探索实践进入法治化轨道。基层治理改革不断从“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深化,有利于(  )
①增加公民的权利  ②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③独立行使检察权  ④增强为民服务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2·北京市合格考二)“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施行(  )
①将代替以家规、家训、家书为载体的家庭教育模式
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③解决了未成年人在家庭生活中的所有矛盾和问题
④表明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基层公权力是政府权力的“末梢”。某市为规范基层公权力运行,推出“基层公权力清单”。这一举措有利于(  )
A.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B.限制政府的职能,减少基层治理的成本
C.密切政府与群众的关系,实现群众自治  D.赋予群众监督权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6.(2023·扬州市模拟)人民网开展的第二十一次全国两会调查中,“依法治国”位列十大热词之首。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下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全体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②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
③政府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④坚持党领导立法、带头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3·扬州市模拟)近年来,扬州市智慧政务大厅坚持智慧服务“不打烊”,以数字化手段为群众、企业提供全程在线服务。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坚持(  )
A.执法严明  B.智能高效  C.依法执政  D.廉洁诚信
8.(2023·新沂市模拟)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才是法治的力量所在、尊严所系。这表明法治社会(  )
A.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已没有违法行为  
B.社会纠纷只有运用法律手段才能解决
C.公民的一切权利都受法律确认与保护  
D.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
9.(2023·盐城市模拟)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的法律化和制度化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旨在(  )
A.扩大政府影响力  B.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C.确立人民当家作主地位  D.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10.某区现建有44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国土、住建等矛盾纠纷易发部门成立了13个调解工作室,在镇(街道)设置了32个治安纠纷调解工作室、13个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和13家个人调解工作室,调解服务覆盖全区。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法治宣传,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  
B.避免社会矛盾,建设和谐美丽家园
C.维护群众权益,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弘扬法治精神,减少基层违法行为
11.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十年,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
请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重视法治国家建设。
课时22 法治中国建设
【考点过关】
1.(1)宪法法律 (2)国家治理现代化
(3)①依宪治国 依宪执政 ②制度前提 ③法律实施机制
2.(1)职能科学 (2)行政服务 (3)①法治轨道 ②有法必依
3.(1)公认和普遍遵从 公共生活 (2)社会共识 社会和谐
(3)①法治宣传 ②法治化 ④预防化解
【典型剖析】
1.B 解析:材料强调立善法的重要,因为善法能最大限度得到民众的认同,能最大程度发挥法律的效力,①③正确。法律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不是维护公民的根本利益,②错误。④错在“一切问题”上。
2.C 解析:职能科学强调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关系的配置必须科学合理等,材料未涉及政府职能科学,A排除。廉洁诚信强调政府要做到诚实守信,不能朝令夕改、言而无信等,材料未涉及政府廉洁诚信,B排除。“开标不见面”“投标零次跑”“交易零成本”“营造亲清政商氛围”都体现了政府智能高效,C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权责法定,D排除。
3.D 解析:我们要建设的法治社会是法律得到公认和普遍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②③④正确。①说法错误。
【过关精练】
1.A 2.A 3.C 4.C 5.A 6.B 7.B 8.D 9.B 10.C
11.建设法治国家有利于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有利于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