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31 探索认识的奥秘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讨论如何在实践中获得和深化认识、追求真理。1.认识与实践(1)感性认识和 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2)实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作为一种 活动,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 、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 、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 ,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 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结果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1)坚持真理:真理是标志 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要坚持真理、追求真理。 (2)联系实际:真理是 、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要坚持主观与客观、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①从认识的 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②从认识的 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③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 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 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 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追求真理的历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 真理。 1.(2022·江苏省合格考)鳄鱼掉眼泪,一些人会认为鳄鱼很伤心。研究发现,这是因为鳄鱼肾功能不全,不能排除多余盐分,也没有体表排汗功能,而是通过眼睛的泪腺排出体内多余盐分。这印证了( )A.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人的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C.科学研究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感性认识有待深化为理性认识2.(2021·江苏省合格考)射电望远镜、光谱分析仪、人工智能等工具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突破了人的感官局限,而且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使认识在广度和深度方面得到发展。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2022·山东省合格考)嫦娥五号圆满完成任务,携带样品返回地球。来自月球的2千克月壤展示着一个国家对科技创新的追求。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玄武岩岩屑中50余颗富铀矿物进行分析,证实了月球直到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停止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③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被推翻 ④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其三种基本形式是( )A.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B.概念、判断和推理C.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性 D.感觉、知觉和表象2.(2023·新沂市模拟)为了应对全球变暖,各国科学家都在开展地球降温研究,经过大量研究之后认为,喷洒微粒对地球降温是有效的,而且也是安全的。该观点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3.(2023·扬州市模拟)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于2022年10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揭示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一磁两暴”)的形成及相互关系。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 )①实践推动了人类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②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条件性③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认识才是正确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北京市合格考一)一位学业有成的博士来到天山脚下的一处草原,他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繁育出良种牛犊。他把这一技术传授给当地牧民,帮助大家实现了共同富裕。这表明( )①学到的知识越多自身价值越大 ②认识从实践中来,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③改造世界的目的在于认识世界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2·北京市合格考二)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实践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D.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6.漫画《多跨一步》蕴含的哲理是(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正确反映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重要标准7.(2021·江苏省合格考)“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真理是主观的 B.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真理是无条件的 D.真理和谬误没有明确界限8.(2023·安徽模拟)关于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的争论已持续多年。“废墟派”主张历史不容抹杀,应保留圆明园遭焚毁后的残迹以警示国民勿忘国耻,而重建恐有劳民伤财之嫌;“重建派”则主张,重建或修复圆明园可以恢复民族往日荣光,抚平这段历史创伤。人们对重建圆明园的不同态度表明( )①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人们会产生多个真理性认识②人对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③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并无明确的界限④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本身往往具有复杂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2·北京市合格考一)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指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可见( )①事物的性质根本无法确定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真理和谬误没有明显界限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2022·北京市合格考二)人们经常引用老话支持自己的观点。但是,有些老话之间似乎也有冲突,如“好马不吃回头草”与“浪子回头金不换”,“退一步海阔天空”与“狭路相逢勇者胜”,等等。这些看似相互冲突的老话( )①各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其正确性无法被检验③不应被机械地照搬套用 ④会导致人们无所适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某中学在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基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模拟法庭、法律情景剧展演、法治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陶冶法治情感,养成规则意识和尊法守法的行为习惯。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说明在法治教育中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课时31 探索认识的奥秘【考点过关】1.(1)理性认识 (2)直接现实性 客观物质性2.(1)来源 (2)动力 新问题 认识工具 认识能力 (3)唯一标准 实践 (4)目的 改造世界3.(1)主观同客观 正确反映 客观性 一个 (2)具体的 理论与实践4.(1)①主体 ②客体 ③实践 (2)社会实践 (3)波浪式前进 (4)检验和发展【典型剖析】1.D 解析: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A错误。材料强调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而不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C错误。从最初以为鳄鱼掉眼泪是因为伤心,到经过研究发现是要排除体内多余的盐分,体现了感性认识有待深化为理性认识,D正确。2.C 解析:材料没有提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目的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B、D均不符合题意。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推动了认识的发展,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正确。3.A 解析:科研人员通过对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玄武岩岩屑中50余颗富铀矿物进行分析,证实了月球直到20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岩浆活动停止时间延长了约8亿年。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①②正确。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③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④错误。【过关精练】1.D 2.B 3.B 4.C 5.D 6.B 7.B 8.C 9.C 10.B11.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只有学以致用,才能提升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陶冶法治情感。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只有学以致用,学生才能用好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养成尊法守法的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