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复习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政治考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时3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复习学案(含答案)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政治考试

资源简介

课时3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辨识各种文化现象。
2.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3.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    、    、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如,建党精神、红船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    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    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判断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    ,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2)决定因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        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3.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    ,坚持    的创作导向,生产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作品,加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2)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文化创新和发展的    是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3)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文化发展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等资源,实现    。
4.建设文化强国
(1)主旋律:建设文化强国,要塑造    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2)核心价值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    。
(3)提高修养:要提高人们的    和科学文化修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4)事业产业:建立健全把    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5)国际传播: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      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
5.坚定文化自信
(1)原因: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2)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    ;我们要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         的自信,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信。
1.(2022·江苏省合格考)某高校发掘传承红色基因,将校史和党史搬进思政课堂——创作红色记忆MV《百年校 红色路》、出版红色主题图书《火种》等。创新形式上好思政课旨在(  )
A.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B.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C.丰富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  D.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2.(2022·北京市合格考一)国家大剧院自运营以来,常年持续不间断地开展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助推文化发展。国家大剧院将每年的12月22日定为“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每年的这一天,近万名观众在这里与高雅艺术零距离互动,与艺术大家面对面交流。徜徉其中,人们耳之所闻、目之所见,皆为艺术。举办“公众开放日艺术节”等活动,有利于(  )
①让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  ②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③向公众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④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1·江苏省合格考)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中,一位同学讲了这样一段话:“中华文明奔流不息,涌现出老子、孔子、庄子、屈原、李白、苏轼等灿若星辰的伟大人物,诞生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提供了丰富滋养。”这段话传递的主题是(  )
A.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B.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C.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  D.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1.(2023·扬州市模拟)2022年是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刷屏的央视五四晚会《奋斗的青春——2022年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上,既有《觉醒年代》演员讲述百年青春故事,也有冬奥冠军、感动中国人物等青年,用文艺形式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该晚会成功举办的意义有(  )
①创新红色资源呈现方式有利于赓续革命精神
②只有倾听特定时代声音,才能吹响时代号角
③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④人民才是一切文化产品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3·安徽模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  )
①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②由坚持发展各种文化的需要决定的
③由我国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的
④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在当代中国,我们要建设的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  )
A.可以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汲取了人类一切文化成果  
D.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
4.(2021·江苏省合格考)《我们都是追梦人》《复兴的力量》《时代号子》等歌曲,内容各有侧重,词曲风格不同,但无一例外,都唱出了这个时代的关注。这表明文化创新(  )
A.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B.要相互借鉴才有新意
C.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要赢得市场才有价值
5.(2023·盐城市模拟)目前,全国建设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就达1.8万多个,不仅实现了设施空间的美化、舒适化,而且让人们享受更加优质、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可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深入(  )
①能够不断满足人们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是实现人民幸福感的目的和归宿
③有利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④旨在推动文化产业,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2023·新沂市模拟)我国的自然辩证法研究坚持以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为导向,加强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这表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是(  )
A.大力发展和支持各种文化  
B.善于用传统文化直接解决问题
C.回答时代问题,完成时代任务  
D.融通古今文化资源,实现创新
7.(2023·新沂市模拟)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永不消逝的电波》、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等多部现象级舞剧在各地登台上演,呈现出一票难求的热闹景象。多部作品迅速火遍全国,好评如潮,获票房和口碑双赢。这些作品的成功表明(  )
①艺术作品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社会主义文化应以高尚的精神引领民众
③文艺创作应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④善于继承就能更好进行文化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讲好中国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的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要以独特的魅力赢得世界的认同
②文化交流取决于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程度
③让世界读懂中国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文化交流要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2·江苏省合格考)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中华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新形象、新梦想。材料表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利用有利于(  )
A.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B.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C.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  D.拓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10.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是对(  )
A.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11.(2022·山东省合格考)学史力行:赓续血脉,责任担当。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浓缩百年奋斗,揭示历史真谛。这是一个伟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精神史诗,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豪迈宣言,激励着当代青年接续奋斗……
从文化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怎样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课时36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过关】
1.(1)国家独立 民族解放 (2)马克思主义 精神文明
2.(1)实践土壤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
3.(1)自信自立 以人民为中心 (2)关键 (3)综合创新
4.(1)主流舆论 (2)道德滋养 (3)道德修养 (4)社会效益 (5)国际传播能力
5.(1)文化自信 (2)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典型剖析】
1.A 解析:创新形式上好思政课旨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文化消费产品的供给、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BCD不选。
2.D 解析:举办“公众开放日艺术节”等活动,让观众与高雅艺术零距离互动,与艺术大家面对面交流,这有利于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群众,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②④符合题意。举办“公众开放日艺术节”等活动,有利于国外民众了解中华文化,欣赏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但不能让国外民众认同中华文化,①错误。举办“公众开放日艺术节”等活动主要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属于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内容,③与题意不符。
3.A 解析:演讲中提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提供了丰富滋养,这展现了文化自信的力量,A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文化产业发展和正确的舆论导向,B、D不符合题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反对指导思想多元化,C错误。
【过关精练】
1.A 2.B 3.B 4.A 5.A 6.C 7.A 8.D 9.A 10.B
1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立足时代之基,体现时代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做伟大建党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