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课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姓名 魏惠玲 微课名称 《日食》知识点来源 学科:科学 年级:六年级下册教材版本:教科版 所属章节:《宇宙》单元第三课录制工具和方法 手机和相机录制视频、后期剪辑软件加工设计思路 日食现象是学生已知或者观察过的一种天文想象,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趣和神奇,但是理解日食的成因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因此教学过程借助两个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空间想象力,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的 科学概念目标:日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日食现象。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3.保持关注典型天文现象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了解日食现象产生的原因。难点: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解释。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聚焦 出示太阳、地球、月球运动轨道图。提问:你们观察过日食吗?知道日食是怎么发生的吗?学生对日食现象进行交流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日食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探索 活动一:模拟三球运动材料:手电筒、地球仪、小球学生思考:如何用这些物品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在模拟三球运动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小结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当它们三者位于同一直线时,手电筒的光线可能会被挡住,这也为研究日食的成因奠定基础。活动二:模拟日食提问:我们知道日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发出的光。月球真的能挡住太阳吗?能否设计一个模拟实验验证我们的推测?材料:三个大小和颜色不同的纸片、支架。实验方法: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两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两个观察孔观察“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4.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填写活动手册实验记录单。 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感知日食发生的现象,从而理解太阳、地球、月球在发生日食时所处的位置,进而学会解释日食现象。研讨 提问:在模拟实验中,月球处于远近不同的位置时,看到的现象有何不同?学生交流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小结:当月球位置距离地球较近时,月球能够挡住整个太阳;当月球位置距离地球稍远时,月球不能挡住整个太阳。小结前面的学习,描述太阳系是怎么样的一个天体系统。 通过研讨,学生能够得出“近大远小”的道理,也能加深对太阳系这个天体系统的理解。拓展 出示“金星凌日”的视频,介绍“金星凌日”是如何发生的?学生思考:金星的直径和地球差不多大,为什么金星看上去那么小?学生交流解释。 借助“金星凌日”现象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太阳系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天体的大小、距离、相对位置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共14张PPT)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太阳日食一 聚焦你们观察过日食吗?知道日食是怎么发生的吗?1.模拟三球运动二 探索思考:如何用这些物品模拟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在模拟三球运动的过程中,你观察到了什么?1.模拟三球运动二 探索2.模拟日食二 探索太阳月球地球2.模拟日食二 探索实验方法1.将三张纸片摆放在一条直线上。2.在地球纸片上打上两个观察孔,让月球纸片和观察孔高度一致。2.模拟日食实验方法二 探索3.将月球纸片转到离地球纸片远近略有不同的两个位置上,通过两个观察孔观察“月球”挡住“太阳”的情况。2.模拟日食实验方法二 探索2.模拟日食二 探索2.模拟日食二 探索记录将A孔观察到的日食现象画在《学生活动手册》第八页上。1月球处于远近不同的位置时,看到的现象有何不同?三 研讨月球在什么位置能挡住整个太阳?2描述太阳系是怎样的天体系统。三 研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是怎样相互运动的?它们之间的大小、位置关系又是怎样的?1四 拓展金星凌日金星的直径和地球差不多大,为什么金星看上去那么小?谢谢观看《日食》实验探究记录单③日食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日期:模拟日食观察记录表观测点月球所处的位置通过观察孔看到的现象(涂色)1号位置(近)地球上的小孔2号位置(远)画图表示日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我的解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日食》 教学课件.pptx 《日食》.mp4 《日食》教学设计.doc 日食 探究记录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