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汽化和液化》导学案项目组成员: 主备人: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知道 蒸发可以致冷。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液化的两种方式和液体汽化的两种方法难点: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预习案前置补偿1、 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指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熔化和凝固是互逆的两个过程.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 , 变成 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 态变成 态的过程叫凝固,熔化要 热,凝固要 热,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温度叫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必须达到 ,且要 热;凝固条件是温度必须降到 ,且要 热二、想一想3、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就不见了,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后也干了,地上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4、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方式有哪几种?5、生活中经常看见的雾是怎样形成的?三、填一填1、物质从 变成 叫做汽化。2、从 变为 叫做液。探究案 活动1通过教材58页中“想想做做”看看能否知道。实验现象:将塑料袋沉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了,酒精变少了。拿出来凉一会儿,看到塑料袋瘪了,有小液滴出现,小液滴是酒精,因为水没进去。分析: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物质从 变成 叫做汽化。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从 变为 叫做液化。活动2阅读教材 “蒸发”有关内容并联系实际生活,总结是怎样晒衣服的速度最快?从而讨论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② ③活动3根据教材59页,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总结沸腾时的特点及条件。沸腾时的特点:沸腾时的条件:活动4通过观察液化演示实验总结物体液化时所需温度条件:训练案人被100℃的水蒸汽烫伤要比100 ℃的开水烫伤历害,为什么?2.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发形成的C.“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内一面的玻璃上D. “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3.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4.天津“狗不理”包子全国闻名,蒸包子的笼一般都有好多层,通常都是最上层的包子先熟,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上面的包子个头小B.水蒸气上升过程温度变高C.上面的蒸笼保温效果好D.水蒸气到达最上面蒸笼后会液化放热5. 小明发现瓶底还有些水的密闭矿泉水瓶静置几天后,内壁上布满了小水珠.瓶内的水变成小水珠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先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后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6、冬季汽车挡风玻璃内侧容易起雾,影响司机的视线,这是因为车内空气中较 温度的 遇到较 的玻璃窗从而 的现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