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A.根据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能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2024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芳实用性联考卷(四)B.根据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能判断出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理科综合C.根据测交子代出现宽叶:窄叶=1:1,高茎:矮茎=1:1,能判断出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根据杂合子ABh自交子代出现4种表型能判断出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注意事项:4.“旱香”稻种是将野生旱稻与优质粳稻进行远缘杂交、射线处理等方法选育成功的新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品种,具有耐寒、抗旱、高产等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A.稻种间远缘杂交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B.射线处理可能改变旱稻植株基因的结构、数量或排列顺序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C.人工选育的过程中旱稻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旱香”与野生旱稻之间由于地理隔离而产生了生殖隔离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一10一165.板栗是一种高3~4m的树种,喜光,而茶树是高1m的耐阴树种。在板栗林里栽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可取得板栗、茶树两旺,提高经济效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A.两种植物利用群落的水平结构进行间作,可提高对光的利用能力合题目要求的。B.研究板栗和茶树的生态位重叠情况,通常研究其栖息地、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1.科研人员检测某种冬小麦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过程中干重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C.该立体农业模式有利于区域小气候、土壤条件的发展,体现出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如图1所示。萌发过程中消耗底物均是葡萄糖,BD.该立体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可提高能量利用率点时检测到C02释放量与02消耗量之比为7:3。6.科研人员将寒带地区海鱼体内的抗冻基因导入千禧果番茄细胞,成功培育出抗冻千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果。如图2为培育过程中使用的Ti质粒示意图,其中Vr区的基因活化能促进T-DNAA.B点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4的加工和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C点之前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48121620时问/天A.使用PCR技术扩增抗冻基因,不必知道抗冻基限制晦Ⅲ限制梅图1限制两IC.AB段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上升,抗逆性增强因的全部碱基序列四环茶抗性因T-DNAD.春化作用可促使冬小麦开花,提高产量B.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应选择限制酶Ⅱ和限制酶卡每索2.人在情绪激动、过于紧张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肺过度通Ⅲ切割质粒的因抗性基囚气、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同时出现手足抽搐等现象。下列叙述正C.Vπ区的基因活化可促进重组质粒整合到受体细限两1确的是胞的染色体DNA上图A.情绪激动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使支气管收缩D.筛选成功导人抗冻基因的千禧果细胞,最好在B.过于紧张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培养基中添加四环素或者卡那霉素C.血浆CO2浓度降低时,细胞中的缓冲物质可调节血浆的pH7.化学是材料科学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呼吸性碱中毒会导致血浆Na浓度降低引起手足抽搐A.航天飞机返回舱外层的隔热瓦使用的是耐高温金属材料3.某种植物的宽叶/窄叶由等位基因AVa控制,高茎/矮茎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为研究B.Ti-Fe合金是一种新型储氢合金材料这两对等位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某研究小组进行了自交和测交等实验。下列C.制造5G芯片的氮化铝晶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分析正确的是D.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是通过加聚反应合成的理科综合·第1页(共16页)理科综合·第2页(共16页)2024 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四)理科综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C B B D C A A B C D D C B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给 6 分,选对但不全的给 3分,有选错的给 0 分。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答案 D D B C D BC AD AC【解析】1.B 点时 CO2 释放量与 O2 消耗量之比为 7∶3,则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 CO2释放量之比为3∶4,所以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1∶4,A 正确。C 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以 C 点之前已开始进行光合作用,B 正确。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上升时,结合水相对减少,植物的抗逆性应减弱,C 错误。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促进冬小麦开花进而提高结实率,D 正确。2.交感神经兴奋使支气管扩张,A 错误。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能促进细胞代谢,提高机体应激能力,B 正确。缓冲物质位于细胞外液中,可调节血浆(细胞外液)的 pH,C 错误。血浆中 Ca2+浓度降低会引起手足抽搐,D 错误。3. 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自交子代都不发生性状分离,故不能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A 错误。测交就是检测待测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B 正确。根据测交子代出现宽叶∶窄叶=1∶1,高茎∶矮茎=1∶1,只能判断这两对基因遵循分离定律,不能判断出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错误。根据杂合子 AaBb 自交子代出现 4 种表型可能是基因自由组合,也可能是染色体互换导致的,不能判断出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 错误。4.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 正确。射线处理可能导致植株发生基因突变引起基因结构变化,也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导致基因数量或排列顺序改变,B 正确。人工选育过程会淘汰不需要的表型,从而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C 正确。使用这些育种手段并未发生地理隔离,D 错误。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1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5.板栗、茶树两种植物高度不一,其进行间作时利用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A 错误。植物生态位通常应该研究植物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B 错误。该立体农业模式有利于区域小气候、土壤条件的发展,对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功能,故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 正确。该立体农业未能体现出对能量的多级利用,而是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 错误。6.使用 PCR 技术扩增抗冻基因,只需要知道抗冻基因两端碱基序列设计引物即可,A 正确。使用限制酶Ⅱ会破坏 Vir 区的基因,Vir 区的基因活化能促进 T DNA 的加工和转移,是T DNA 转移整合到受体细胞 DNA 上必不可少的,不能选限制酶Ⅱ,B 错误。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Ti 质粒上的 T DNA 能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 DNA上,所以 Vir 区基因活化可促进 T DNA 转移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上,C 错误。转化成功的植物细胞染色体 DNA 上整合了 T DNA 片段,只获得了四环素抗性基因,所以培养基中最好加入四环素进行筛选,D 错误。7.航天飞机返回舱外层的隔热瓦使用的是耐高温复合材料,而不是能导热的金属材料,A 错误。Ti Fe 合金是一种新型储氢合金材料,B 正确。制造 5G 芯片的氮化铝晶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 正确。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是丙烯酸钠通过加聚反应合成的,D 正确。8.光照下烃基氢可以与氯气反应,但是氯气不会取代苯环上的氢,A 正确。分子中除苯环上的羟基,其他羟基不与氢氧化钠反应,B 错误。催化剂存在下与足量氢气反应,苯环加成为饱和碳环,羰基氧加成为羟基,故 π 键均可断裂,C 正确。橙皮苷不与 NaOH 醇溶液反应,故多羟基六元环不可形成 π 键,D 正确。19.NCl3 中中心原子 N 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 (5 3 1) 4 ,故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其2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而 SiCl4 中中心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 1 (4 4 1) 4 ,是正四面体形结构,为非极性分子,A 错误。NCl3 和 NH3中中心原子21N 3周围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3 (5 3 1) 4 ,故二者 N 均为 sp 杂化,B 错误。由题干2NCl3反应历程图可知,NCl3水解时首先 H2O 中的H 原子与 NCl3上的孤电子对结合,O 与Cl 结合形成 HClO,而 SiCl4上无孤电子对,故 SiCl4的水解反应机理与之不相同,C 正确。NHCl2 和 NH3 分子中均存在 N—H 键和孤电子对,故均能与 H2O 形成氢键,D 错误。10.银镜反应需要在碱性溶液中进行,应加入氢氧化钠调溶液为碱性,A 错误。在 2mL0.01mol/L H2C2O4 溶液中加入 5mL 0.01mol/L 酸性 KMnO4,酸性 KMnO4 溶液过量,紫色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2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不会褪去,B 错误。 因为 Ksp(AgI)< Ksp(AgCl),所以在 AgI 悬浊液中滴加稀 NaCl 溶液至2+ 过量,黄色沉淀不能全部转化为白色沉淀,C 错误。还原性 Fe 大于 Br ,向 FeBr2 溶液2+ 2+ 中加入少量氯水,先与 Fe 反应,再加 CCl4,振荡无 Br2 生成,可以得出 Fe 和 Br 的还原性强弱,D 正确。11 .石墨Ⅱ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N 2O5+O2+4e =4NO3 ,A 错误。石墨Ⅰ为负极,石墨Ⅱ为正极,甲池内的 NO 3 向石墨Ⅰ移动,B 错误。乙池中 Fe(Ⅰ)棒为阳极,发生的电 极反应为 Fe 2e=Fe2+,Fe( + Ⅱ )棒为阴极,2H +2e=H2↑,C 错误。因为Cr2O2 7 ~6Fe2+~12e 所以若溶液中减少了 0.2mol Cr O2 2 7 ,则电路中至少转移了 2.4mol 电子,D 正确。12.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 X2单质,则 X 是 N 或 O。Y 元素基态原子最外电子层上 s、p 电子数相等,Y 是 C 或 Si。Z 元素+2 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Z 是 Mg。W 元素原子的 M 层有 1 个未成对的 p 电子,W 是 Al 或 Cl。X 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可能是 NH3或 H2O,分子空间结构可能是三角锥形或 V 形,A 不正确。Y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为 CO2或 SiO2,晶体类型可能是分子晶体或共价晶体,B 不正确。镁既能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又能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C 正确。若 W 是氯元素,则氯的第一电离能比镁元素的大,D 不正确。13.从图甲可以看出 pH=10.25 时,碳酸氢根离子与碳酸根离子浓度相同,电荷守恒,A 正确。从图乙可以看出 pH=11、 lg[c(Mg2 )] 6时,该点位于曲线Ⅰ和曲线Ⅱ的下方,不会产生碳酸镁沉淀或氢氧化镁沉淀,B 不正确。从图乙可以看出 pH=9、 lg[c(Mg2 )] 2时,该 点 位 于 曲 线 Ⅱ 的 上 方 , 会 生 成 碳 酸 镁 沉 淀 , 根 据 物 料 守 恒 , 溶 液 中c(H2CO3 ) c(HCO ) c(CO2 3 3 ) 0.1mol L 1,C 正确。pH=8 时,溶液中主要含碳微粒是HCO 3 ,pH=8, lg[c(Mg2 )] 1时,该点位于曲线Ⅱ的上方,会生成碳酸镁沉淀,因此Mg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HCO 3=MgCO3↓+H2O+CO2↑,D 正确。14.卡文迪什巧妙地采用了放大法,运用扭秤测出引力常量,故 A 错误。伽利略为了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用了理想实验法,故 B 错误。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 C 错误。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其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 D 正确。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3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15.对滚筒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 G,撑杆对滚筒的弹力 N2,墙面对滚筒的支持力 N1,由力的分解可知 N1 mgtan ,由牛顿第三定律滚筒对墙面的压力为 mgtanθ,故 A 错误。N1 mgtan ,θ变小,N1 变小,由牛顿第三定律,滚筒对墙的压力变小,故 B 错误。滚筒缓慢移动,mg处于动态平衡,N2、N1的合力等于滚筒重力,保持不变,故 C 错误。N2 ,θ变小,cos N2 变小,故 D 正确。16.由题可知物体做平抛运动,且位移大小之比为 1∶2,方向相同,由运动的分解可知,竖1直位移之比为 1∶2。由 h gt 2 ,运动时间之比为 1∶ 2 ,故 A、C、D 错误,B 正确。217.空间站里的宇航员处于悬浮状态是因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 A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2供向心力,有G Mm m v ,可得 v GM ,可知该组合体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球同步r2 r rMm 2 GM轨道卫星的线速度,故 B 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G 2 m r,可得 3 ,r r可知“天舟五号”独立在轨运行时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而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等于地表物体的角速度,故“天舟五号”独立在轨运行时的角速度大于地表物体的角速度,故 C 正确。“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绕地球运动,“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发射速度应大于第一宇宙速度小于第二宇宙速度,故 D 错误。18.速度方向与 OB的夹角为 60°的粒子恰好从 E点射出磁场,由粒子运动的轨迹,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粒子带负电,故 A 错误。由此粒子的运动轨迹结合几何关系可知,粒子r d qvB m v2做圆周运动的半径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rqBd则粒子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v ,故 B 错误。由于粒子m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相同,因此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越长,时间越长,分析可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弧长为四分之一圆周,因此最长时间为四分之一周期,即最长时πm间为 ,故 C 错误。由图可知磁场区域有粒子通过的面积为图中 AOCDA区域的面积,2qBd 2 1 πd 2 4 π即为 d 2 ,故 D 正确。 4 4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4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19.v t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已知 t 0 时 A物体在 B物体的前方 25m 处,在 0~10s 内,B物体的位移比 A物体的位移大,两者逐渐靠近,故 A 错误。根据 v 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 0~10s 内,B 物体的位移与 A 物体的位移之差x x x 10 5为 B A 10m 5 10m 25m,因为 t 0 时 A物体在 B物体的前方 25m 处,2则在 10s 末 B物体刚好追上 A物体,即两者相遇,故 B 正确。在 10s 末两物体相遇,在10~20s 内,A物体的位移比 B物体的位移大,两物体逐渐远离,故 C 正确。根据 v t图像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 0~20s 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所以平均速度也相同,故 D 错误。20.由图看出 b光的折射角大于 a光的折射角,b光的偏折程度大,根据折射定律得知水对 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 b光的折射率,因此,a光的频率小于 b光的频率,故 A 正确,B 错误。ca 光的折射率小于 b 光的折射率,根据 v 分析知在同种介质中传播,a 光的传播速度n大于 b光的传播速度,故 C 错误。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a、b两种单色光入射角相同,反射角也相同,所以反射光一定是复色光,故 D 正确。21.开始时弹簧被压缩,此时对 B由平衡条件有 F弹1 k x1 mg sin ,释放物块 C的瞬间,对 BC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弹1 mg sin 2ma,解得 a 0.5g,故 A 正确。由前式可知当弹簧恢复原长时,此时 B的加速度仍然沿绳子向上不等于零,B会继续加速;当 B的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最大,弹簧此时处于伸长状态,有mg mg sin F弹2 0,解得 F弹2 F弹1 0.5mg。弹簧形变量相等,故开始和当物块 B 的速度达到最大时,弹簧的1弹性势能相等,两状态下 BC 2系统的机械能相等,有 2m vm mg 2 x1 sin 22mg 2 x1 ,解得 v mg ,故 B 错误,C 正确。当 B的速度达到最大时此时物块 A刚m 2k好将要离开挡板,从初始状态到该过程中,弹簧先被压缩后被拉伸,形变量先减小后增大,即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该过程 BC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变,故 B、C 的机械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故 D 错误。三、非选择题:共 14 题,共 174 分。22.(每空 2 分,共 8 分)(1)C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5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2 d2 1 1 ( ) 2x t2 2 B tA (3)A D【解析】(1)平衡摩擦力只需要进行一次即可;平衡摩擦力不能挂沙桶,故选 C。v d d2 A v v2 v2( )小车通过 光电门的速度为 B AA t ,同理有 B t ;小车的加速度 a A B 2xd 2 1 1 2 。 2x t t2 B A (3)图像没过原点,在 F 0时就已经有了加速度,可知小车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平衡过度,故 A 正确,B 错误。图像的末端出现弯曲,说明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没能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 C 错误,D 正确。23.(每空 2 分,共 8 分)(2)V1 10Ω 75Ω(3)541【解析】(2)为了测量更加精确,电压表应选 V1,滑动变阻器 R 选最大阻值为 10Ω 的,方便调节;又因电流表的量程为 1mA,内阻为 300Ω,通过测量电阻的最大电流为 5mA,因此电流表量程应扩大为原来的 5 倍,因此分流电阻阻值应为该电流表内阻的四分之一,故电流表并联电阻的阻值为 R0 75 。(3)Rx两端电压即为电压表读数 2.30V;因电流表与 R0 并联,量程扩大,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为电流表读数的 5 倍,即通过 Rx 的电流为 5 0.85mA 4.25mA ,故R 2.30x 3 541 。 4.25 1024.(12 分)解:(1)对弹珠 B,有0.2m2g m2a ①将弹珠 B逆向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x 12 at2 ②2得 x2 1m ③(2)因弹珠 A和 B发生弹性正碰,设碰撞前、后弹珠 A的速度分别为 vA、v A,碰撞后弹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6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珠 B的速度为 v B,有m1vA m1v A m2v B ④1m v2 1m 2 1 22 1 A 2 1v A m2v B ⑤ 2其中 v B at ⑥得 vA 1.8m/s ⑦对弹珠 A,有1 0.2m g x 2 1 21 1 m1vA m v ⑧ 2 2 1 0得 v0 3m/s ⑨评分标准:本题共 12 分。正确得出①、②、⑧式各给 2 分,其余各式各给 1 分。其余正确解法也相应给分。25.(14 分)E解:(1)回路电流为 I ①R r当杆 a开始向右运动,有 mg BIL ②联立解得 E 6V ③(2)金属框进入磁场时,框的右边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等效电路如图E B Lv 1I E R总2 2F B1ILB1 L v ④安 R总此时杆 a 1与金属框形成的总电阻为 R总 R R 3 ⑤ 2从金属框刚进入磁场到完全进入磁场过程,根据动量定理有B2L2v 1 t M vR总B2 3两边求和有 1L M v1 M v ⑥ R总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7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2联立解得 v1 m/s ⑦ 3(3)金属框完全进入磁场后,金属框相当于电源,EH和 FG均受向左的安培力而做减速运动,最终停下,则从完全进入磁场到停下的整个过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Q 1 2 M v21 J ⑧ 2 9Q 2 4a Q J ⑨ 3 27评分标准:本题共 14 分。正确得出①、②、③、⑦式各给 1 分,其余各式各给 2 分。其余正确解法也相应给分。26.(20 分)解:(1)物块 P过 B点,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圆轨道对其支持力大小为FN FN 12N ①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FN mg mv B ②R解得 v4B 10m/s ③ 5对物块 P由静止释放运动到 B点的过程,利用动能定理有qEx mgx 1 mv2B ④ 2解得 E 1 103 V/m ⑤(2)如图所示,令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θ,有tan mg qE ⑥解得 53 ⑦图中 C 为等效场的最低点,D 为等效场的最高点,F 为等效场中与圆心等高的点。令物块 P运动到 F点的速度为 vF ,利用动能定理有qERsin mgR(1 cos ) 1mv2 1 mv2F B ⑧ 2 2解得 vF 0 ⑨物块 P恰好不超过 F点,故进入圆弧轨道后的运动过程不会与圆轨道分离 ⑩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8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3)电场力和重力的合力大小为F mg合 5N sin 物块 P进入圆弧轨道后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过 D点有v2F合 mD R令释放点距 B点的距离为 x ,利用动能定理有qE(x Rcos ) mgx mgR(1 sin ) 1 mv2D 2解得 x 1.84m 物块 P过 C点时,圆轨道对其支持力最大,物块 P由 C到 D,利用动能定理有F 2R 1mv2 1 合 22 D mv2 C 物块 P过 C点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有2F vm F C 合 m R解得 Fm 30N 评分标准:本题共 20 分。正确得出②、④、 式各给 2 分,其余各式各给 1 分。其余正确解法也相应给分。2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1)适当升高温度、搅拌、增加硫酸的浓度,将钛铁矿粉碎等等(任写一点)(1 分)(2)蒸发浓缩(1 分) 冷却结晶(1 分)(3)TiOSO4+2H2O=H2TiO3↓+ H2SO4(4)①无(1 分) pH=2.0 时,Q[Al(OH)3]=0.001×(10 12)3=10 39<1.0×10 33,此时无Al(OH)3 沉淀生成②4.7(5)还原剂(6)FePO +Li++e 4 =LiFePO4【解析】(4)②将 Al3+完全除去,则 c(Al3 )≤1.0 10 5 mol L 1 ,根据 1.0 10 5 c(OH )3≥Ksp[Al(OH)3 ] 1.0 10 33 ,求得 c(OH )≥1.0 10 9.3, pH≥4.7 ,故要将 Al3+完全除去,需将 pH 调整到 4.7。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9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2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4 分)(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2)③或①②(3)c、d 减压蒸馏(4)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 C 中使催化剂中毒(1 分)(5)防止温度过高 H2O2分解(1 分)(6)H2 +O2 H2O2(7)13.6%【解析】(1)实验开始前需要检查装置气密性。(2)H2O、HX 等杂质易使 Ni 催化剂中毒,需通过碱石灰除去 HX 和 H2O,所以装置 B应该选③或①②。(3)开始制备时,打开活塞 a、c,A 中产生的H2 进入 C 中,在 Ni 催化作用下与乙基蒽醌反应生成乙基蒽醇,一段时间后,关闭 a、c,仅保持活塞 b 打开,将残留H2 抽出,随后关闭活塞 b,打开活塞 c、d,将 O2通入 C 中与乙基蒽醇反应生成 H2O2和乙基蒽醌。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而减压蒸馏可以降低温度。(4)H2O容易使 Ni 催化剂中毒,实验中需要保持 C 装置为无水环境,F 的作用为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 C 中。(5)防止温度过高 H2O2分解,所以反应过程中控温 45℃。(6)第一步为H2 在 Ni 催化作用下与乙基蒽醌反应生成乙基蒽醇,第二步为O2 与乙基蒽醇反应生成H2O2 和乙基蒽醌,总反应为H2 +O2 H2O2 。2+(7)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 4 +5H2O2 +6H+=2Mn +5O2↑+8H2O,可得关系式:2KMnO4 5H2O2 。三组数据中 20.50mL偏差较大,舍去,故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20.00mL,H2O2 的质量分数为20 10 3 L 0.02mol/L 5 250mL 34g/molw 2 25mL 100% 13.6%2.50g2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1)326(2)低温(1 分)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10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3)bc(4)①a(1 分) 反应①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的选择性降低②温度高于 270℃时,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而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且程度更大1③60(5)8(1 分) >【解析】(1)观察可得 C—O 键存在于 CH3OH 中,但反应③中 CO 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数据未给出,只能利用反应①进行计算,反应①由反应②和反应③构造而来,根据盖斯定律有 ΔH1=ΔH2+ΔH3= 40kJ·mol 1,根据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 生成物的总键能可知,ΔH1=(2×803+3×436) (3×413+a+463+2×463)= 40kJ·mol 1,可解出 a=326kJ·mol 1。(2)反应①的熵变 ΔS<0,由(1)可知焓变 ΔH<0,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判据 ΔG=ΔH TΔS可知,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自发。(3)反应②是一个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当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发生改变时,无法说明反应达到平衡,a 错误。CO2 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 正确。H—H 键断裂是正反应,O—H 键断裂是逆反应,1mol H—H 键断裂的同时 2mol O—H 键断裂,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 正确。在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总质量保持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平均摩尔质量均保持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无法说明反应达到平衡,d、e 错误。(4)①反应①放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的选择性降低,故图中表示 CH3OH选择性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②温度高于 270℃时,反应①平衡逆向移动,a(CO2)减小,而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a(CO2)增大,总的结果是 a(CO2)增大,说明当温度高于 270℃时,发生的反应以反应②为主,反应②平衡正向移动的程度更大。③温度为 270℃时,由图可知 a (CO2)=25%,CH3OH 的选择性和 CO 的选择性相同,初始进料比 n(CO2)∶n(H2)=1∶3 投入反应物,可得此时 n(CH3OH)=n(CO),设初始进料为n(CO2)=1mol,n(H2)=3mol,达平衡时体系总压强为 pMPa,则 CO2的总变化量为 0.25mol,CH3OH 的变化量为 0.125mol,CO 的变化量为 0.125mol,可列出以下三段式: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11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CO2 (g) + 3H2 (g) CH3OH(g) + H2O(g)起始变化 0.125mol 0.375mol 0.125mol 0.125mol平衡CO2 (g) + H2 (g) CO(g) + H2O(g)起始变化 0.125mol 0.125mol 0.125mol 0.125mol平衡故对于体系中的所有物质而言,总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三段式为CO2 (g) H2 (g) CH3OH(g) H2O(g) CO(g)起始 1mol 3mol 0 0 0变化 0.25mol 0.5mol 0.125mol 0.25mol 0.125mol平衡 0.75mol 2.5mol 0.125mol 0.25mol 0.125mol平衡时:n(总)=3.75mol p(CO )= 0.75, 2 pMPa p(H2.5; 2)= pMPa ;p(H2O)=0.25 pMPa ;3.75 3.75 3.75 0.125 p 0.25 p p(CO)= 0.125 pMpa p(CO) p(H O),故 K 2 3.75 3.75 1 。3.75 p p(CO2 ) p(H2 ) 0.75 p 2.5 60 3.75 p 3.75 5 K 24( )根据题意可知,反应③=反应① 反应②,故K 13 8。该温度下,向体积为K2 32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CO 和 2mol H2 发生反应③,当 CO 转化率为 50%时,可列出三段式:CO(g) + 2H2 (g) CH3OH(g)起始 1mol 2mol 0变化 0.5mol 1.0mol 0.5mol结束 0.5mol 1.0mol 0.5mol 0.5mol 2L 此时,Q c 4 K3 ,故 v(正)>v(逆)。 0.5mol 1mol2 ×2L 2L 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12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30.(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5 分)(1)苯丙烯醛或肉桂醛或 3 苯基丙烯醛 铁粉(或 FeBr3)和液溴(2)取代反应 碳碳双键、羧基(3)CH3MgBr sp2、sp3(4)(3 分)(5) 、 、 、 (写出任意两种即可,各 1 分)(6)(4 分)或31.(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2 分)(1)磷脂双分子层 主动运输 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合理即可,2 分)(2)ATP 的合成需要 ATP 合成酶的催化(合理即可) 乙 黑暗(3)跨膜 H+的浓度梯度的推动(合理即可,2 分)实验思路:将解偶联物结合到图乙的囊泡中构建新囊泡,用新囊泡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图乙囊泡的实验,检测是否产生 ATP。(3 分)(正确选择或构建囊泡给 1 分,正确使用囊泡进行对照实验给 1 分,正确描述检测指标给 1 分)32.(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1 分)(1)Aabb、AAbb(答出 1 个给 1 分,2 分) 基因 A/a 和 B/b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AaBb 和 aabb(或 AaBb 和 AaBb)(任写 1 个组合,2 分) 黄色∶白色=1∶3(或黄∶白=3∶13)(3)一对性状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写出 1 个给 1 分,2 分)(4)RNA 聚合(多写不给分) 基因 B 转录产生的 mRNA 与基因 A 转录产生的 mRNA结合成双链(1 分)抑制了基因 A 的 mRNA 翻译成相应的酶(1 分)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13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33.(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0 分)(1)抗原呈递 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 细胞因子(或免疫活性物质)(2)细胞毒性 T 溶酶体(3)Th2 HPVE5 蛋白会抑制物质 b 的分泌(或 HPVE5 蛋白会抑制 Th1 促进细胞免疫的过程) 监视(4)二次疫苗接种会刺激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及更多的记忆细胞(2 分)34.(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9 分)(1)化能合成 全球(2)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及污水中的化学能 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并释放的氧气量也减少(3)收支平衡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2 分) 自生35.(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共 12 分)(1)蛋白质、核酸(DNA 和 RNA)(2 分) 高压蒸汽灭菌法或湿热灭菌法(2)琼脂 A(3)分离出耐盐微生物(耐盐菌) 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大(2 分)(4)不定向 增大培养液的溶氧量,利于微生物和培养液充分接触(2 分) 稀释涂布平板理科综合参考答案·第 14 页(共 14 页){#{QQABBQAEoggoAAAAARhCQwHwCkMQkBGAACoOAEAIsAIAAQNAB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云南省三校联考(四)理综-答案.pdf 云南省三校联考(四)理综-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