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及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规律、特点及平面镜的应用。教学难点:实像和虚像三、教学分析《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活动1【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1魔术表演:神秘黑盒子魔术表演,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2介绍平面镜相关的知识,出示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有趣,有用,美丽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并得出像和物的概念)活动2【讲授】提出问题,猜想假设1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呢 让学生观察讲台上的大平面镜,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假设.2教师将学生的猜想板书到黑板上。活动3【讲授】设计实验1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1)如何确定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播放视频:"水中燃烧的蜡烛";通过本视频引出为什么要用玻璃代替平面镜,为什么要用两只相同的蜡烛;并得出物理研究方法"替代法"2得出实验步骤活动4【活动】实验探究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分工合作,相互交流。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小组活动5【讲授】分析论证1、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完成的实验分析评估2、小组展示实验并在课堂上交流探究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对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将学生记录的数据通过投影,让全班同学分析,总结的方法.)活动6【活动】交流与评估小游戏,模拟平面镜成像:两位同学扮演平面镜,第三位同学作为老师的的像,让第三位同学找到老师的像,并随着老师做出不同动作。活动7【讲授】平面镜成像原理1对比小孔成像和平面镜的像,启发学生思考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平面镜成像原理.活动8【练习】课堂小结,练习和作业课堂练习通过课件,选取了3道题,进行训练。1某同学身高1.7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他的像高是________,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___.若此人向平面镜移动1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_,他的像高为_________2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镜面越大,像就越大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像就越大C.物体越大,像也越大D.平面镜倾斜一些放置,像变大3小猴子在水中捞不到月亮,这是由于水中的”月亮”()A.光的直线传播所形成的实像B.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C.光的漫反射所成的实像D.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