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说课稿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认识周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周长》
CONTENTS
教材分析
01
学情分析
02
教学目标
03
教法学法
04
教学过程
05
教学反思
06
01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知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的平面图形,认识了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并学会了测量线段的长度的基础上学习的。
就其内容来说,本课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学习难度并不大。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做铺垫。
第七单元 认识周长
例1 ………………………………………83
例2 ………………………………………85
02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奠定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有初步的体验。
存在问题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周长虽有模糊的认识,但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
结合特点
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需要创设有效的操作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含义。
三年级的学生
03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发展空间观念。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04
教法、学法
教法阐释
为了更好的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将采用设情境探究法,观察法、直观演示法,比较法等,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观察法
直观
演示法
情境
探究法
比较法
学法阐释
为了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新知。
动手实践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05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阐释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学习方法和策略。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01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02
迁移应用,总结提升
04
教学环节
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03
教学过程
首先出示“周”字让学生说说周字有哪些含义?猜测这里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周长是什么意思呢?进一步理解周长在数学学科中的含义。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
内化新知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01
02
03
04

迁移应用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指出树叶、三角形等图形的周长并在课本上描出这些图形的周长,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区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只要是封闭图形就有周长,并突出封闭和一周,让学生经历对图形周长零碎的表象认识。这样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
活动一:实物感知
巩固练习
内化新知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01
02
03
04
迁移应用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学生经历用尺子直接量,用绳子围再用尺子量等操作,理解规则图形可以直接一条一条的测量出再相加;不规则图形则需要利用“化曲为直”的思想来进行计算。
活动二:动手操作量周长
巩固练习
内化新知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01
02
03
04
迁移应用总结提升
挑战二:综合练习
挑战一:基础练习
挑战三:拓展练习
教学过程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巩固练习
内化新知
判断周长
通过判断进一步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以及常见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
计算周长
先测量再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以及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比周长
在长方形中,沿对角线任意画一条曲线,把长方形分成两个封闭图形,比较它们的周长。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01
02
03
04
迁移应该总结提升
教学过程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巩固练习
内化新知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迁移应用
总结提升
01
02
03
04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播放古人是如何测量地球周长的视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总结
06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反思
①课前有所期待,课堂有所满足,课后有所回味。
②进行学习评价,及时梳理知识,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07
教学板书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