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
一、卷面书写(10分)
1.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闯天下。亲爱的同学们,此题不需专门作答,只要做到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就可得分,相信你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
二、积累运用(18分)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朗润(rùn)  抖擞(sǒu) 黄晕(yùn) 澄清(chéng)
B. 宽敞(chǎng) 皂荚(jiá) 粗犷(kuàng) 斑蝥(máo)
C. 心绪(xù) 流转(zhuàn) 鉴赏(jiàn) 盔甲(huī)
D. 瘫痪(tān) 悔恨(huǐ) 倘若(shàng) 渊博(yuān)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 镶嵌  取诀  暴怒无常  各得其所
B. 企盼  缭亮  波光粼粼  亭亭玉立
C. 健状  祷告  翻来覆去  呼朋引伴
D. 草垛  一霎  喜出望外  咄咄逼人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浙江的一位老医生为给患者看病废寝忘食的照片被传上网络,获得众多网友点赞。
B.在云南万人捉鱼狂欢活动中,捉鱼大军浩浩荡荡涌入南垒河,顿时河岸上下人声鼎沸,人欢鱼跃。
C.做学问应该反复熟读,才能温故知新,日益精进。
D.这家店虽然开在热闹的市区,但由于缺乏诚信,现在已经人迹罕至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活……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D.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7.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
(3)______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4)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
(5)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8.仿写句子。(2分)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色的基调;
人生如一支歌, ▲ , ▲ ;
人生如一局棋, ▲ , ▲ 。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9、10题。(4分)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9. “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落花”除了有点明暮春时令的意思,还有哪两层特殊含义?请简要说明。(2分)
10.赏析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2分)
(二)名著阅读(8分)
11.根据提示填空。(4分)
①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提到几个主要人物,其中 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是一位日本教授,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②《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 ,如 和 两篇文章。
12. 《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叙述了父亲临终时“我”在衍太大的催促下不断大声呼叫父亲的一幕,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5题。(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
③去后乃至 ④尊君在不
14.翻译句子。(4分)
①待君久不至,已去。
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5. 读了本文后,你一定对“诚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诚信”的看法。(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10分)
小巷里燃起一盏灯
李 晓
①那一年,因为父亲在城里上班,我由乡下学校转到城里上初一。
②学校晚自习下课以后,我每天要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没有路灯的小巷。腊月里的一天,小巷人家里有人过世,传来的哀哀戚戚的哭声,吓得我跌跌撞撞地奔跑,石板路上有一层青苔,我一个趔趄滑倒在地,门牙把嘴唇磕破了,血一下流了出来。
③我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小巷里,突然想哭。小巷里的风呼啸着打转儿,像是凄凉的哭声。我想起一个人走在乡下黑夜的山梁上,风也是这么来来回回吹,为了壮胆,我独自哼起了山歌。
④前面一扇窗户里,突然亮起了灯,一扇木窗推开了,灯光投射在小巷里的路上。我抬头一看,只见一位老奶奶正探出头来,朦胧的灯光下,我看见她慈爱的脸。老奶奶不说话,但我看见她冲我笑着,那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第二天中午放学回家,我经过那条巷子时,只见两个老人躺在两把藤椅上,他们手里各自握着一杯热茶,正笑眯眯地说话。我明白了,这是小巷里的一对老夫妻,望一望他们家那木质雕花的窗户,我想,他们差不多与这条小巷里的风霜岁月同龄吧。
⑥几天后,我晚自习后回家,小巷里有了灯光,我一看,呀,是老人把一盏灯挂在了门前,为我,为我这样怀着胆怯心情回家的人,亮起了一盏灯。
⑦这一盏灯,就这样陪伴着我读到了初三。初三下学期的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经过小巷,只见两个男人从老人房子里抬出一个人,快步冲出小巷。
⑧一连两天晚上,小巷里的灯都没有再亮起来。第三天中午,我看见小巷里搭起了灵堂,照片上笑眯眯的老人,就是那位老奶奶呀,我满脸都是泪水。
⑨几天后,小巷里的灯又亮了起来。看到那团黄色的灯晕,我总觉得,那一盏灯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我白天从小巷里经过,那位老人依然躺在藤椅上,手里握着一杯热茶,笑眯眯地望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老人也点点头,似乎是向我示意快回家吃饭。
⑩初中毕业以后,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又回到了乡下中学读高中。三年后,我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小巷,想再拜访那位可敬的老人,然而,小巷依旧,木门却紧锁,向几户人家打听,我才知道老人早已搬走了。
怀着一种怅然的心情,我乘船回家。在江上清凉的夏风中,我默默祝福,老人手里握着的那一杯热茶,永远也不要凉了。
多年后,昔日的那条小巷,早已是碧波盈盈的一片湖水了。三峡工程完工后水位上涨,这个城市的下半身,已被一湖碧水覆盖。
然而那条小巷里的灯,依然在我的心里,它一直温暖地照着我,穿过黑漆漆的迷惘岁月,穿过冰凉落寞的忧郁年代。
在你的人生中,有这样一盏灯吗?也请你,在那小巷里,为别人,也为自己,燃起这样一盏灯。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7.第④段横线处老奶奶的心理活动会是怎样的?请写下来。(3分)
18.请分析第⑨段中两个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4分)
看到那团黄色的灯晕,我总觉得,那一盏灯有些温暖,也有些孤独。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10分)
无声的尊重
①一个冬日的傍晚,身在德国的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回家的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个人牵着一只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正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过来,却看到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的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却被男子礼貌地回绝了:“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正值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原本狭窄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
⑧“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
⑨“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⑩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他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19.“无声的尊重”具体体现在文中的哪些细节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20.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21.文章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四、写作表达(5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亲爱的同学们,进入中学学习的这一学期里,你一定发现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有很多不一样:不一样的校园、不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同学、不一样的……
请以“中学生活,真不一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这些旅程或温暖或难忘……
请以“ 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1. 卷面分10分,一类8——10分,二类5——7分,三类4分和4分以下。本题主要考查整个卷面书写能力,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二、 积累运用(18分)
2.(2分)A【解析】 B项,“犷”应读“guǎng”;C项,“转”应读“zhuǎn”;D项,“倘”应读“tǎng”“盔”应读“kuī”
3.(2分】D【解析】 A项,“诀”应改为“决”;B项,“缭”应改为“嘹”;C项,“状”应改为“壮”
4.(2分)D【解析】D项中“人迹罕至”意思是少有人来,多指偏僻荒凉的地方很少有人来过,与语境不符。
5.(2分)A【解析】B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是否”;C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或“使得”;D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加“的活动”。
6.(2分)D【解析】这句话是感叹句,句末用叹号。
7. (6分)(1)秋风萧瑟 (2)归雁洛阳边 (3)逝者如斯夫 (4)人不知而不愠 (5)闻道龙标过五溪 (6)一夜征人尽望乡
8. (2分)示例: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哀婉的咏叹;应该多一些主动的出击,少一些消极的龟缩(言之有理即可)
三、阅读理解(42分)
(一)诗词赏析(4分) 9.(2分)感叹自己和李龟年的时运不济;感叹国运的衰微。(或“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10.(2分)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1分)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或“深沉的悲哀与感慨”)(1分)
(二)名著阅读(8分) 11. (4分)(1)①范爱农  藤野先生 ②《无常》 《五猖会》
12. (4分)懊悔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2分)作者每念及此的不安、痛苦,以及对父亲的爱和痛惜。(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5题。(10分)
13. (4分)①约定;②离开;③才;④不,同“否”。(每小题1分,共4分)
14. (4分)(1)(2分)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2)(2分)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5. (2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做人做事要讲诚信,不然会失去很多东西,例如友谊。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10分)
16.(3分) 本文记叙了“我”每晚放学经过小巷时,一对老夫妻点燃一盏灯为“我”照明的故事,赞美了这对老夫妻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17.(3分) 示例:孩子,别害怕,奶奶给你照明。
18.(4分) “温暖”是指“我”看到那盏灯心中涌起暖意,感受到老人对“我”的关爱,心生感激之情;(2分)“孤独”是指老人失去老伴,只剩下一个人。(2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10分)
19.(4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示例:①候车者无声地排在盲人男子的身后。②朋克女孩默默掐灭了刚点燃的烟。③盲人男子上车后,乘客迅速为他腾出一小块空间。④妈妈拉起小男孩,为盲人男子让座。⑤车厢内无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导盲犬或是用手机拍照。⑥盲人男子和导盲犬下车后,车内沉默依旧。
20.(3分)一系列动词的运用体现了动作的无声和自然,表现了朋克女孩对盲人男子无声的尊重。
21.(3分)用环境的寒冷反衬“我”在看到乘客无声地尊重盲人男子时内心的感动和温暖。
四、写作表达(50分)
22.评分标准: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四个方面分五类,按以下标准评分:
一类卷:45-50分。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工整清晰。以47分为基础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38-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体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3个以下。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30-37分。中心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20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字迹难看,不易辩认,错字多,不会使用标点。
说明:
1.在按以上评分标准给出考生作文总分后,凡一、二类作文,达到下列要求之一者;(1)深刻(2)丰富(3)有文采(4)有创新,在所给分数的基础上再加2-5分,但合计总分最多50分。
2.阅读老师2人一组,独立评阅考生作文。在各自给出考生作文分数后,取其平均分[凡0.5分均计1分,二人所给分数相差9分以上(含9分)时由阅卷组长协调评议确定出应得分数)记入试卷统分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