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2.2.1气候基本特征第1课时学历案(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2.2.1气候基本特征第1课时学历案(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学历案
【课题与课时】
课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课时:第1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
1.运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识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了解冬夏季风的源地、性质及影响。
2.运用东部季风区雨带示意图,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运用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的降水资料图,简要分析四座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
【评价任务】
1.读课本P30图2-2-1和图文资料,比较冬、夏季风的差异。(检测目标1)
2.读课本图文资料什么叫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它们的分界线是什么。(检测目标2)
3.根据课本P31图与阅读部分总结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的一般规律。(检测目标2)
4.分析课本P32图2-2-4和图2—2—5,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目标3和目标4)
5.归纳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目标3和目标4)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本课使用一体机主要展示中国各地图片、《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视频中国东部雨带的移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及《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的降水资料》图。
本节课内容的学习重点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学习难点是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
本节课的学习流程是:首先是根据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和已有的知识分析比较冬、夏季风的差异,据图得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然后通过观看视频总结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的一般规律;通过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台北、武汉、西安和乌鲁木齐的降水资料的出我国降水分布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最后合作探究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阿拉伯半岛处于同一纬度为什么自然景观却大不相同。
二、课前预习
1.在图上找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2.根据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和四座城市降水资料图总结我国降水分布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分布规律。
3.归纳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因素有哪些?
三.课中学习
学习任务一、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及东部雨带移动的一般规律(目标1、2)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新课引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欣赏一组图片,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屏幕】 问题1:冬夏季风的差异 问题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 大 饮 喝 八 缸” 【判断】 下列诗词中的“风”指的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 (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 《春日》 (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 【视频】播放视频:我国东部雨带移动的一般规律(播放视频前给学生抛出3个思考题)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哪个地区几月份的景象?“伏旱”天气呢? (2)中国有句谚语“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指的是什么地区? (3)南方与北方地区雨季哪一个地区的雨季长? 小结:正常的年份,夏季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利于农作物生长;反之,会带来旱涝灾害。 为增加学生记忆:五月华南六月长, 徘徊一月雨茫茫。 七八两北长伏旱, 九月南撤十月亡。 1.冬夏季风的差异 源地风向性质影响 范围冬季风夏季风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风区内降水__,非季风区内降水___. 3.我国南方雨季开始___,结束____,时间_____;北方雨季开始____,结束_____,时间_____.
设计说明:利用图片欣赏,使学生了解由于气候的不同使各地在饮食、歌声、长相,还有自然景观的产生的差异从而引入新课,出示《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并结合之前学过的内容,比较冬夏季风的差异,锻炼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 通过读图得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且利用谐音记忆法加强学生的记忆。利用古诗词让学生判断冬夏季风,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播放视频解决问题,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带着问题观看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锻炼其动脑能力。
学习任务二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目标(3、4)
【屏幕】 问题1:我国降水分布的空间分布特点 找学生到屏幕前画出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全班学生在课本上再把50mm、200mm、1600mm的等降水量线描绘出来,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总结:400mm等降水量线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一致,800mm等降水量线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 【屏幕】 问题1:四座城市的各月份降水量是否均匀,集中分布在哪一个季节? 通过读四城市的降水资料图的出:降水的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节。 问题2: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 通过读北京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得出:我国年际降水量变化大。 【屏幕】 问题3:影响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海陆因素:一般情况下,踞海越近降水越多,反之降水少。 地形因素:山脉起屏障作用,阻挡了夏季风深入内陆 季风因素:夏季风影响下 降水较丰沛 【屏幕】合作探究: 问题: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阿拉伯半岛为什么自然景观不一样? 长江中下游平原受夏季风的影响 1.我国降水分布的特点是:南____,北_____;冬____,西____;从_________向__________逐渐减少。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季节分配____,集中分布在_______季节。 年际变化_______。 3.影响我国降水量时空分布的重要因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设计说明:任务二主要采用读图分析法归纳各知识点,通过学习,然学生归纳总结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素养能力。最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总结出处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和阿拉伯半岛自然环境大大不同的原因,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检测与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数据,有可能为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是( ) A.890毫米 B.260毫米 C.680毫米 D.420毫米 2.某校课外兴趣小组在讨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名诗中的“春风”时,争论很激烈。从地理角度你认为“春风”应指(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海陆风 D.西风 读山东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左图)和济南市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右图),完成3~5题。 3.山东省年降水量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 A.自东向西增加 B.自北向南减少 C.自东南向西北增加 D.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4.影响山东省年降水量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 B.纬度 C.冬季风 D.人类活动 5.济南市的降水集中分布于(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解答题 5.读我国夏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____洋的____(风向)风和来自____洋的____(风向)风,受其影响我国夏季的气候特点是____。 (2)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是____—阴山—贺兰山以____(东或西)的地区,称为____区。 (3)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____(方向)沿海向____(方向)内陆逐渐____(减少或增加)。而夏季风的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灾害。
作业布置: 难度: 时长:
板书设计:
学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