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2.2.2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学历案(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2.2.2气候基本特征第2课时学历案(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学历案
【课题与课时】
课题: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
课时:第2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习目标】
1.运用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2.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评价任务】
1.读“中国1和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检测目标1)
2.读“中国温度带的分布图”找出我国各温度带的分布及各温度带的的耕作制度和代表农作物(检测目标2)
3.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检测目标3)
【学习过程】
资源与建议
1.本课使用一体机主要展示中国各地图片、《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的分布》、《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2.本节课内容的学习重点中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难点是影响冬夏气温分布的原因。
3.本节课的学习流程是:首先引导学生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中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然后引导学生读《中国温度带的分布》和《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让学生记住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最后引导学生读《中国气候类型》图,记住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并归纳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课前预习
1.根据1月份和7月份的气温分布图,总结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根据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和干湿地区的分布图,识记我国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分布。
3.根据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哈尔滨、北京、银川、成都、拉萨、海口的降水资料图记住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4.归纳影响我国气候分布的因素。
学习任务一: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目标1)
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
新课引入:图片欣赏“春节期间,北方的哈尔滨的人民欣赏冰雕而南方的广州的人民在花市购买鲜花。” 二.气候复杂多样 【屏幕】 问题1:我国冬季气温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的因素 (1).找学生在图上描绘出0°等温线,并仔细观察16℃、8℃、0℃、—8℃、—16℃、—24℃的等温线,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2).分别找出海南岛和漠河的气温并计算温差为48℃,总结出我国南北温差大。 【屏幕】 探究问题1 分析我国为什么南北温差大? a我国南北跨纬度广 b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寒冷的程度。 【屏幕】 问题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在图上指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最南和最北相差多少度 探究问题2:分析为什么我国南北普遍高温? 冬季我国气温从南向北逐渐________,南北温差______.其原因是:a我国南北跨纬度____;b_______风的影响。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除_______外,南北____________。
设计说明:1.利用哈尔滨和广州的两幅图引入课题,使学生明白由于南北气温的差异使得人民活动不一样; 2.引导学生分别读我国一月份和七月份的气温图得出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并引导学生探究其原因。
学习任务二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目标2和3)
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
【屏幕】 问题1 说出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依据?划分出哪几个温度带? 说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的主要农作物及作物熟制? 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各温度带的代表农作物和作物熟制: 温度带代表农作物耕作制度中温带春小麦、大豆、甜菜一年一熟暖温带冬小麦、棉花、花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亚热带水稻、油菜甘蔗一年两熟或三熟
问题2 我们家乡属于哪个温度带?秦岭--淮河一线是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 亚热带和暖温带 【屏幕】 问题: 我国是如何划分干湿区的?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界限大致是多少毫米? 秦岭—淮河一线是哪两个区的分界线? 【屏幕】 合作探究 秦岭—淮河有哪些地理意义? 1.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可以划分几个温度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几个干湿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布置: 难度: 时长:
板书设计:
学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