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地形地势特征学历案【课题与课时】1.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2.课时:第1课时【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特征。【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等资料,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2.学会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地势对航运、水电开发等方面的影响。3.结合活动内容了解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评价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读课本22页“图2-1-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图”,分析并概括我国地势主要特征。(检测目标1)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我国的地势特征对降水(气候)、河流(航运)、 水电开发(水能)等方面有什么影响?(检测目标2)3.读课本P24图2-1-2和图2-1-3,分析并概括我国地形主要特征。(检测目标1)4.结合课本P25活动内容,了解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建设山区经济的观念。(检测目标3)【学习过程】一、资源与建议1、本课使用多媒体课件、新东方教学平台、教学平板,《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五种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图》、地势特征的影响漫画等资源。2、本课学习内容对应课本“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学习重点是我国地形地势的特征,学习难点是我国地形地势对降水(气候)、河流(航运)、 水电开发(水能)等方面的影响。3、本科学习流程为:首先,通过古诗词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我国众多河流自西向东流?”的疑问进而引出课题“地形地势特征”;然后通过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及沿北纬36°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概括我国地势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海拔范围、地形构成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地势特征对降水(气候)、河流(航运)、 水电开发(水能)等方面的影响;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读《中国地形图》、《中国五种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图》说出我国的地形特征;最后让学生通过活动内容了解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二、课前预习1.搜集关于我国河流流向的古诗词。2.思考:我国河流大多向什么方向流去?三、课中学习导入:[屏幕]出示古诗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思考:为什么我国众多河流东流入海?课题:地形地势特征学习任务一 地势西高东低自学指导一(目标1、2) [屏幕]认真阅读课本P22-23,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助学P22学习过程1-3小题。 1、读课本P22图2-1-1,分析并概括我国地势主要特征。 2、我国的地势特征对降水(气候)、河流(航运)、水电开发(水能)等方面有什么影响? 5分钟后展示学习成果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屏幕]看图回答: 结合沿36°N附近地形剖面图,说说从A点到B点海拔是怎样变化的? 2.对照高度表,说说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3.结合图2-1-1,完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构成及海拔范围。 从A到B点海拔变化 。 我国地势 高 低,呈 级阶梯分布。 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构成及海拔范围 地形构成平均海拔第一级阶梯山地、高原、盆地第二级阶梯2000~1000米第三级阶梯过渡:我国地势特征对降水、河流、水电开发等方面有什么影响?阅读课本P23内容,思考我国的地势特征对降水、河流、和水电开发的影响。 [屏幕] 5.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 ①降水:有利于来自海洋的 深入内陆,带来 。 ②河流:使得我国主要河流多 自 向 流,沟通了东西部的 ; ③水电开发:阶梯交界处,河流 增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有利于水电的开发。【思考1】水电站选址? [屏幕] 水电站建在 附近。设计说明:通过读图获取地理信息,进而提高读图能力,总结概括能力。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动力。同时,问题设置层层递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思考1,提高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目标检测一(目标1、2)(时间:3分钟) 1.(目标1)“大河向东流……”“滚滚长江东逝水……”反映了我国地势 (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南高北低 D.中部高,四周低 2.(目标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 ) 3.(目标1)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 A.平原和盆地 B.高原和盆地 C.高原和山地 D.平原和丘陵 4.(目标2)下列叙述中,与我国地势无关的是 ( ) A.许多大河滚滚向东,流入太平洋 B.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C.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D.在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 5.(目标2)我国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 ) A.沿海地区 B.阶梯分界线附近 C.板块交界处 D.高原内部 题目12345正确2分错误0分设计说明: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进行一次目标检测,及时训练,巩固基础,训练题目紧扣学习目标,使训练具体精准。同时,学生做题情况在平板上可以一目了然的呈现出来,可以更好地抓住薄弱部分,进而精准讲解,提高效率。检测一题目偏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学习任务二 地形复杂多样自学指导二(目标1、3) [屏幕]认真阅读课本P24-25,思考以下问题,并完成助学P23学习过程5-7小题。 1、读课本P24图2-1-2和图2-1-3,分析并概括我国地形主要特征。 2、结合课本P25活动内容,了解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分钟后展示学习成果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屏幕] 说出我国哪类地形类型的面积比例大? 哪些比例小? 山区包括哪些地形? 我国的地形有何特点? 结合课本P25“活动”,说说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国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面积比例比较小的是 和 。 习惯上,人们把 、 和 统称为山区。 我国的地形特征是地形 , 面积广大。 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利: ①地形复杂多样,利于 多种经营; ②矿产资源丰富,发展 业; ③“山地风光” 资源丰富。 不利: ①地形崎岖, 不便, 建设难度大; ②容易发生 如山体滑坡、泥石流; ③植被遭到破坏后, 严重。【思考2】如何正确开发建设山区? 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观念。设计说明:锻炼学生从不同类型图中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指图回答问题,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能力。思考2,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树立因地制宜观念,符合地理学习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目标检测二(目标1、3)(时间:5分钟) 1.(目标3)我国大部分人口、耕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沿海地区 B.阶梯分界线附近 C.板块交界处 D.高原内部 2.(目标1)读图2.1,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类型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 (2)由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是 。 3.(目标1)读图2.2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地势 高 低,呈 状分布。 (2)其中A是第 级阶梯,B是第 级阶梯,C是第 级阶梯。 题目123分数2分每空1分,共6分每空1分,共12分得分(3)第一级阶梯为 高原,第二级阶梯地形以 和 为主,第三级阶梯地形以 和 为主。我国首都北京位于第 级阶梯。设计说明: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进行一次目标检测,及时训练,巩固基础,训练题目紧扣学习目标,使训练具体精准。同时,学生做题情况在平板上可以一目了然的呈现出来,可以更好地抓住薄弱部分,进而精准讲解,提高效率。检测二更注重读图、析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作业布置: 难度: 时长:板书设计:学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