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2.1.2地形地势特征第2课时学历案(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地理上册商务星球版2.1.2地形地势特征第2课时学历案(表格式,无答案)

资源简介

八上地理《地形地势特征》学历案
【课题与课时】
1.课题: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
2.课时:第2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地形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学习目标】
1.在中国地形图上能够根据山脉的走向指图说出我国山脉主要名称,并明确它们的位置。
2.在中国地形图上能够根据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主图说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丘陵并概括它们的特征。
【评价任务】
1.小组合作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检测目标1)
2.在中国地形图上能够根据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主图说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丘陵并概括他们的特征。(检测目标2)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中国的地形及地势视频,要求学生对地形地势特征进行梳理与回顾。 观看视频,对上一节课地形地势特征进行一次梳理与回顾。 知识梳理与回顾,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导入。
衔接过渡 我国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众多的山脉按一定的走向延伸,我们先来详细学习山脉的走向与分布。
发现 ↓ 读出 ↓ 找出 ↓ 识记 ↓ 互动 ↓ 探山脉 一、主要山脉及走向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读课本26图2—1—4及段落文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我国山脉及其走向,教学与学习步骤如下: 1.发现走向(投影展示山脉走向示意图): 2.读出山脉 要求学生读课本26页课文,读出主要的山脉及其山脉走向。 3.找出山脉 要求学生根据山脉的4种走向分4个学习小组在课本26页图2—1—4图中查找出山脉位置。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1组) 天山—阴山(北列) 昆仑山—秦岭(中列) 南岭(南列)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2组)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西列) 长白山—武夷山(中列) 台湾山脉(东列)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3组) 阿尔泰山、祁连山(西北) 小兴安岭(东北) ④南北走向的山脉(4组) 贺兰山(西北) 横断山(西南) 补充: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教师巡视指导,适时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各走向山脉的分布规律,帮助学生记忆。 5.师生互动(师画板图,生回答、填图) 师先画大公鸡轮廓,再用5种彩笔——画出不同走向的山脉,既清楚又直观。 学生说出一列师画一列,并且一列一列的强化记忆,最后让学生代表到黑板上填出每一列山脉的名字。 提示:在地图中注记文字要与山脉走向一致,要遵循“由上向下、由左向右”的原则。 (在填写注记时,有些学生不按照“由上向下、由左向右”的原则,认为填上就可以了,要让学生明白是不对的。) 拓展应用与知识迁移: 1.指图(描图)说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学生指图时,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指图竿以线条状准确指出该山脉的位置及走向,避免学生只是指在某一个点上) 2.读图说出以下山脉的地理意义吗? 太行山、巫山、天山、喜马拉雅山…… (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多提出几条山脉) 小结:山脉是构成地形“骨架”。通过观察我们还可以看出山脉是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省界线、国界线,地形区的分界线。我们要重点掌握我国主要山脉及其走向,学好的关键是在脑海中想象各山脉的分布情况,形成“脑中图”。 1.读图发现:山脉走向的延伸规律与“四面八方”方向的辨认基本一致。 2. 在课文中,读出山脉及其走向,并注意按走向进行4种分类。 3.根据山脉的4种走向4个学习小组在课本26页图2—1—4图中查找出山脉位置,发现各自走向山脉的分布规律。 5.与老师互动,先按照走向说出一系列的山脉,后到黑板上填出每一列山脉的名字。 读图思考、举手回答: 1.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太行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河北省和山西省之间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巫山: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湖北省与重庆市的分界线、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 喜马拉雅山 :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界山; ……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发现→读出→找出→记一记→师生互动画板图的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我国各走向山脉的名称和位置,提升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养成从地图中发现地理信息的习惯与能力,而不是机械的脱离地图去记忆。 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同时避免学生只学表面知识的现象。
衔接过渡 通过学习我们看到山脉不仅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同时也把我国分割成不同的地形区,许多高原、盆地、平原等地形区镶嵌其中,我们现在更细致地来了解和认识这些地形区。
读图找出 ↓ 指图训练 ↓ 填图练习 ↓ 互动特征↓ 探究地形区 二、主要地形区及分布 读图找出:要求学生读课本24页图2-1-2 找出我国的主要地形区。(按照一定的顺序找出) 1.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2.四大盆地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3.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指图训练:(多种方式) 1.找4名学生代表按照上面的各自的地形区的顺序依次指出并说出其大致范围与位置。 (学生指图时,教师注意学生用指图竿以片状指示各地形区、以线状指示山脉,避免指在某一个点上。) 2.要求学生分别指出东北平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周围的山脉。 3.教师根据方位说主要山脉让学生辨别主要山脉的东西侧或南北侧的各是什么地形区。 填图练习: 1.课本图填写:要求学生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准确的填写(镶嵌)在课本26页图2—1—4中的相应位置上。 2.黑板板图填写:找4名学生代表分布代表各自的地形区的顺序在老师画的板画上依次填出(镶嵌)每一个地形区。 师生互动说特征: 要求学生看中国地形图与27-28页的图文,根据老师说的特征,来判读地形区,也可老师说地形区名称,同学们说观察到的各种特征,最后归纳各地形区的特征。 (由于新版课本较简单,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补充与拓展) 归纳:四大高原的特征 1、世界海拔最高、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 2、位置最北、纬度最高、地面平坦,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照的高原 3、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4、纬度最低、地表崎岖不平、位置最南的高原。 四大盆地 1、我国位置最北的盆地 2、我国面积最大、有大沙漠的盆地 3、位于一级阶梯上的海拔最高的高原盆地 4、我国纬度最低、位置最东、最湿润的盆地 三大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青山绿水环抱,黑土沃野千里的平原 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的黄淮海平原 长江冲积,最狭长低平的平原 阅读:要求课本28页“东南丘陵”的材料。 小结:我国的高原、盆地、山地多分布在中西部,平原与丘陵多分布在发达的东部地区。 读课本24页图2-1-2,按照老师给的顺序依次找出我国的主要地形区。 1.4名学生代表按照上面的各自的地形区的顺序依次指出并说出其大致范围与位置。 2.指出东北平原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 3.回答,如天山南侧是准噶尔盆地,北侧是塔里木盆地;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是华北平原…… 1.把主要地形区镶嵌在课本26页图2—1—4中的相应位置上。 2. 在老师画的板画上按照循序依次填出(镶嵌)每一个地形区 读图文与老师互动,最后归纳各地形区的特征。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通过指图多方式的训练,使学生识记主要地形区的名称、位置范围和特征,并根据山脉与地形区的相对位置记忆,注意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通过课本图、黑板板图填写,让学生强化记忆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把山脉与地形区进行有机的整合,避免学生分散记忆。 师生互动说特征,进行必要的补充与拓展,可培养学生利用地图、图文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好习惯,不要只局限课本知识。
1 对照图2-1-2,将下列重要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填写在下面的表中。 西侧山脉东侧横断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北侧山脉南侧昆仑山脉天山
2、在下表中填出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第一级阶梯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 柴达木盆地第二级阶梯主要地形区: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第三级阶梯主要地形区: 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填表练习,进一步巩固与认识山脉与各地形区的分布关系
作业布置: 难度: 时长:
板书设计:
学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