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庆市重点学校23-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将 各小题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中。24题,共48分)1.下图是古埃及墓葬壁画,描绘了古代埃及人们从事渔猎和农业生产的场景。据此可知,古埃及A.宗教观念深入人心B.奴隶制的国家己经形成C-等级秩序十分严明D.丧葬习俗反映社会生活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这反映了该法典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B.提高了奴隶的政治地位C.促进古巴比伦经济的发展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3. 2022年9月,印度一名达利特(贱民)男孩由于拼写错误,遭学校老师棍棒殴打,抢救无效逝世。 印度北方地区爆发暴力抗议,支持者朝警察和警车丢掷石块,抗议这名男孩之死。印度总理辛格也 曾说:"尽管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印度许多地方,达利特依然面临着社会歧视」对达利特 的歧视主要源于A.达利特好吃懒做 B.种姓制度的限制C.达利特贫困潦倒D.宗教信仰的差异4.公元前4世纪的阿富汗阿伊 哈努姆遗址中,不仅有古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与体育馆, 还存有希腊文戏剧与哲学方面的手稿。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亚历山大东征 B.罗马帝国对外扩张 C.希腊对外殖民 D.阿拉伯帝国的影响5.《十二铜表法》规定:“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A.注重保护平民利益B.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D.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矛盾6.图拉真即位后,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把帝国领土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东起美索不达米亚, 西至大西洋,北抵达西亚和不列颇岛,南达北非。这里的“帝国”是A.波斯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7.在古希腊,众神几乎都有自己的神庙。古罗马人则建立了万神庙,把众神集中起来供奉。在万神殿中,既能看到主神朱庇特(即希腊主神宙斯)的神殿,也能看到女神维纳斯(即希腊女神阿佛洛 狄特)等神的神殿。这反映了文明的A.争辉斗艳 B.融合互鉴 C.继承发展 D.侵夺吞噬8.基督教早期反对罗马暴政,谴责富人剥削。2世纪以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传忍耐、顺从、 君权神授等思想。4世纪末,基督教被罗马确立为国教。这表明基督教A.是被压迫者的宗教 B.已经成为世界性宗教C.提倡自由、平等、博爱 D.有利于强化思想统治9.“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 体,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材料中的“链条”是指A.城市自治 B.西欧庄园 C.封赐土地 D.金钱10.西欧中世纪城市市民的人身自由和财产受法律保护,他们有贸易自由,有资格参与市政。当时的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表明西欧中世纪城市A.市民享有一定的政治经济权利 B.空气清新,让人感到自由C.市民阶层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 D.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控制11. 12世纪起,西欧出现了诸如牛津大学、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等大学。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 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西欧大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庄园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完全摆脱基督教会的束缚C.得到教皇和国王的大力支持 D.西欧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12.有一个存在了近千年的帝国,它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文化,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材料评价的是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伊斯兰文化 D.拜占庭帝国13.右图的“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的徽记,拜占庭帝国灭亡后, 原国王的弟弟逃亡,后将其女儿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双头鹰徽记由此成为莫斯科公国国徽。莫斯科公国使用“双头鹰徽记”的目的是A.印证婚姻的合法地位 B.彰显国家的正统地位C.对封建割据势力镇压 D.为扩张寻找精神动力14.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 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得益于A.幕府统治B.封君封臣制 C.大化改新D.明治维新15. 2022年7月,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日本首相制度是在明治维新后才设置的,在此之 前,日本经历了近700年的幕府统治,下列关于幕府统治说法错误的是A.日本的幕府统治源于镰仓幕府 B.幕府首领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C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D.幕府将军听命于天皇16.《全球通史》中记载:“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这一帝国和宗教分别是A.罗马帝国基督教 B.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C.波斯帝国伊斯兰教 D.拜占庭帝国东正教17.电影《万里归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在阿拉伯地区爆发冲突时,我国外交人员穿越过一路的战火轰炸,徒步跋涉过茫茫沙漠,最终将同胞安全带回祖国的故事。电影中小女孩读的《辛伯达航海历险记》出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A.《安徒生童话》B.《格林童话》C.《格列佛游记》D.《天方夜谭》18.汤普逊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中写道:“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 但论结果,是革命的。”这一 “革命的”主要体现在A.市民阶层的形成彰显近代曙光 B.促进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C.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D.农奴逃离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分裂19.但丁指出:“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在此,但丁强调了A.平等和民主思想 B.对现实生活的享受C.人的价值和尊严 D.教育和学术的发展20.绘画艺术的演进见证了欧洲的时代变迁。右图是拉斐尔笔下的中圣母, 其形象、神态与之前的圣母像相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教会宗教信仰的需要B.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C.封建专制思想的体现D.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21.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 40%到50%。 威尼斯商人恐慌的原因是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B.地中海传统商路中心地位即将丧失C.世界金融中心将向亚洲转移D.东方世界将会成为西班牙的殖民地22.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英国从奴隶贸易中所得到的资金甚至超过了 国内的积累.英国重要的商业和船运业中心利物浦,本是一个荒僻的小村落,在奴隶贸易中发展成英国的第二大港口。”从这段史料中可以得出奴隶贸易A为英国带来巨额利润 B.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唯一途径C.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D.给英国带来大量黑人劳动力23.某学者在描述一场革布时,使用到了如图所示示意图,并将其解释 为:“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就像这个摆钟的AC两点,它们摆来找去,最 终在中间的甲处找到了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即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下列选项中解释正确的是A该革命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最彻底的革命B.甲处的平衡说明革命并没有取得成功C.该革命受到了外来武装干涉D.甲处的平衡可能是君主立宪制 24.有评论说:假如没有报纸,美国革命根本不会发生。反英报纸《波士顿公报》印数达两千份,这对当地人口而言是个巨大的数字。马萨诸塞州的报纸呼吁工人投身到独立事业中。这反映A.报纸成为独立战争爆发导火线 B.工人阶级成为独立事业的主力C.没有报纸宣传就没有革命斗争 D.舆论推动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二、辨析改错(共10分)25.时势造就人物,人物推动时势。辨别下列史实,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并加以改正。(1)公元前5世纪,亚历山大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2)公元前27年,克洛维首创元首制,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3)德谟克利特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学科。(4) 12世纪晚期,源赖朝建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镰仓幕府。(5)穆罕默德以基督教为纽带,统一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半岛。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题,26题12分,27题14分,共26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 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据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对欧洲社会的影响。(2分)并据此回答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2分)材料三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果。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拜占庭人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 之后,拜占庭文明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据朱寰《世界中古史》(3)根据材料三,指出拜占庭灭亡的原因。(2分)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2 分)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4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了新的变化。(1)请将材料一所示思维导图中的数字内容填写完整。(4分)材料二(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2)据材料二,“新的时代精神”指的是什么?(2分)这场运动的实质是什么?(2分)材料三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全球化进程示意图(3)依据材料三和示意图,说出开启“全球化1.0版本”的事件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它开启 了 "全球化"? (2分)(4)综上所述,请你概括14—16世纪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2分)四、综合探究(本大题共1题,16分)28.某校九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组员们通过学习,开展了 “法学的发展”活动,请你参与他 们的活动,完成下列探究。【法律微茫】材料一:罗马的法律和法学思想达到了古代世界高峰……罗马法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词确切和结论明编的特点,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近代法学发展的基础。……罗马人确立的诉讼程序、律师制度、陪审制度等也为后世所承袭。—摘编自《世界文化史》(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颁布 了哪一法律文件?(2分)【法制新探】材料二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她屹立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左手握着的文件中有如下内容:“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2)根据材料三内容判断,自由女神左手中的文件是什么?(2分)它所体现的核心思想有哪些? (2分)【法学研究】材料三 托克维尔经常把美国、英国、德国的法律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制定宪法时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敌人;英国规范权利时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摘编自张芝联《旧制度与大革命(译序)》(3)说说托克维尔研究历史的方法是什么? (2分)概述英国革命与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 什么不同之处。(2分)【法与权利】材料四 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两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以尽管这两场革命的经历如此错综复杂、文献内容千差万别,但有一件东西是不可或缺的,这个东西就是附于两国宪法中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这两场革命称为“权利革命”。——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把这两场革命称为“权利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安庆市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25.(10分)(1) ×:将亚历山大改为伯里克利。(2) ×:将克洛维改为屋大维。(3) ×:德谟克利特改为亚里士多德。(4) √。(5) ×:将基督改为伊斯兰。 (判断1分,改正1分;√算2分)26.(12分)(1)中国大河文明,古希腊海洋文明。(或者中国农业发达,古希腊工商业发达,2分)因素:地理环境或自然条件的不同(2分)。(2)影响:①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②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共2分;1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作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中介。(或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也可)(2分)原因: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封闭保守。(2分)历史启认识: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容性;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创新中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富强。(任答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7.(14分)(1)① 资本主义, ② 租地农场, ③ 手工工场,④ 雇佣。(4分)(2) 新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2分)实质: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2分)(3)新航路开辟。(2分)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2分)走向近代(2分)28.(16分)(1)观点:罗马法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近代法学发展的基础。(2分)法律文件:《十二铜表法》。(2分)《独立宣言》。(2分)独立、民主、自由、平等(或者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等均可)。(2分)对比,(或者比较)(2分)不同:英国面对的是封建专制统治;美国面对的是英国殖民统治。(2分)(4)意义:这两次革命都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推动了民主法治的进程,开启现代法治社会先河;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确立了资本主义统治;限制了部分人的权利,体现了分权原则。(4分,答到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