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章《走进溶液世界》检测题一、单选题1.如图是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且在同一杯溶液中相互不干扰)。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在20℃时,溶液质量分数相等B.30℃时,同一杯甲乙二者饱和溶液,甲溶质质量不一定比乙多C.分别恒温蒸发30℃时两杯溶液,析出的甲比乙多D.30℃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5g甲物质2.下列物质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石灰石 C.氯化铵 D.食用油3.区分下表中的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选项 物质 鉴别的方法或试剂A 葡萄糖和面粉 灼烧后看残渣颜色B 碳酸氢铵与蔗糖 加热后闻气味C 硬水与软水 肥皂水D 铁片与锌片 磁铁A.A B.B C.C D.D4.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病人可以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的药物)B.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油污C.用食盐水可以除去水垢D.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 B.碘酒 C.冰水 D.豆浆6.以下碱性最强的是A.pH=1 B.pH=5 C.pH=8 D.pH=127.杭州市的自来水由于增设了加臭氧(O3)和加活性炭两道处理程序,水质处于全国大城市优秀水平。根据以上报道,人们得出的下列结论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杭州市的自来水属于纯净物B.杭州市自来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就是水的物理、化学性质C.加臭氧和加活性炭都是利用它们的化学性质来净化水质D.以上水处理过程中,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8.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冰块9.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当温度为10℃时,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C.在1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D.22℃时NH4H2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70%10.甲、乙试管中各盛有10.0g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3.0g Na2CO3粉末,另一支试管中加入3.0gNaC1粉末,按图1, 2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加入的粉末是Na2CO3B.0℃时,甲中溶液不一定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C.Na2CO3中含有少量NaCl,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a2CO3D.30℃时,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饱和溶液,则甲中加入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的溶质质量11.在过滤时,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A.玻璃棒 B.酒精灯 C.漏斗 D.烧杯12.下表列出了20℃时NaCl溶解实验的一组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所加NaCl质量/g 所得溶液质量/g① 50 10 60② 40 12 52③ 20 8 27.2④ 10 5 未测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B.①②④所得溶液是2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D.③④两份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相同13.市场上有一种“快速冷冻剂”,主要成分是Na2SO4·10H2O和另一种固体X。原理是:固体混合后,X溶解在硫酸钠的结晶水中,迅速降温。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硝酸铵 B.烧碱 C.生石灰 D.食盐14.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电时负极产生的氢气和正极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比为2:1B.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C.自来水厂通过沉降、过滤、杀菌后得到的是纯水D.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15.如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氯氧化钠B.食盐C.蔗糖D.硝酸铵二、填空题16.水是生命之源。(1)自然界中的天然水通常含有许多杂质。要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可以进行 操作,该操作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要吸附掉一些有色有味的可溶性杂质,可以用 净水。(2)工业上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很多,生活中通过 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3)“天宫课堂”直播中宇航员告诉我们天宫中所用的氧气来自于电解水。 ①联系到化学课上的电解水实验,如图2所示:产生的玻璃管是 (填“a”或“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生成的还可以与人呼出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实现了舱内物质循环利用,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该反应中涉及到的氧化物有 种,写出C物质的化学式 。(4)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请你写出一个防止水体污染的做法: 。17.水是生命之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自然界的水循环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通过加入 可加速水中的悬浮杂质沉淀,并用 除去色素和异味,为了区分软水和硬水需要加入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通过电解水实验揭开了水的神秘面纱。电解时需要接通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B管气体的方法为 。(3)下列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字母)。A 城市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B 园林浇灌改喷灌、滴灌为大水漫灌C 工业上应用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D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18.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t1℃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是 。(2)t1℃时,50g水中溶解 g的c使溶液恰好饱和。(3)在不改变温度情况下,若要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4)t2℃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 (列计算式即可)。(5)如乙图所示,t1℃时,把试管放入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可观察到 。写出镁条与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三、实验题19.(1)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漏斗、烧杯、 ,如图所示过滤操作过程中共有 处错误。(2)小艾同学将红色液体按过滤的正确操作完成后,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中仍有少量品红固体,造成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A 滤纸破损 B 滤渣过多C 滤纸与漏斗间有气泡 D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3)经过重新过滤后,水中的品红固体已完全除尽。此时,小艾想让水变得无色透明,应该选择的另一种净化方法是 。(4)小刘同学拿来了下图所示的简易净水装置。若对浑浊的泥水进行净化,你认为净水效果最快最好的装置是 。 四、计算题20.已知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若把4.6g金属钠投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如图),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质量是40g,请计算: (1)生成NaOH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1.2019年12月17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正式入列,彰显我国综合军事实力。航母的许多电子元件使用了黄铜,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铜的含量,某同学称取20g黄铜粉末于烧杯中,将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充分反应,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20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 39.92 59.84 79.80 99.80(1)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2)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参考答案:1.D【详解】A. 甲、乙在20℃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B. 30℃时,同一杯甲乙二者饱和溶液,甲溶质质量一定比乙多,错误;C. 分别恒温蒸发30℃时两杯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析出的甲比乙多,错误;D. 30℃时,将6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析出5g甲物质,正确。故选D。2.C【详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错误;B、石灰石难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错误;C、氯化铵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D、食用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乳浊液,错误。故选C。点睛: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故选C。3.A【详解】A、葡萄糖和面粉烧焦后都会得到一种黑色残渣,故灼烧后看残渣颜色无法鉴别两者;B、碳酸氢铵加热后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蔗糖加热后不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加热后闻气味可以鉴别两者;C、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故加肥皂水可以鉴别两者;D、磁铁能够吸引铁而不能吸引锌片,故用磁铁可以鉴别铁片与锌片;故选:A。4.C【详解】A、胃酸中的成分是盐酸能与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而治疗胃酸过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可以清洗油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与碳酸钙之间并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能用食盐水来除水垢,故错误,符合题意;D、煮沸过程中,可溶性的钙镁离子化合物会转化为沉淀,而达到软化的目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详解】A、牛奶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属于乳浊液,不符合题意;B、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符合题意;C、冰水混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D、豆浆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B。6.D【详解】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pH=12最大,碱性最强。 故选D。7.D【详解】考查物质分类,净水,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自来水中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因此不能代表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臭氧净水的原理是杀菌,属于化学性质;活性炭净水的原理是吸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8.C【详解】A、面粉不能溶于水,故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B、牛奶不能溶于水,故不能形成溶液,故错误;C、蔗糖能溶于水,故能形成溶液,故正确;D、冰块是水的固体,二者形成的是纯净物,不是溶液,故错误。故选C。9.D【详解】A.当温度为10℃时,找出对应物质的溶解度,物质溶解度关系为①>③>②>④,选项A正确;B.若NH4H2PO4中混有少量NaCl杂质,由于NH4H2PO4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可以采用降温结晶除去杂质,可在较高温度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选项B正确;C.NH4H2P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增大,而Ce2(SO4)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0℃时把NH4H2PO4和Ce2(SO4)3的饱和溶液升温到30℃,有晶体析出的是Ce2(SO4)3,选项C正确;D.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时NH4H2PO4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选项D错;故选:D。10.C【详解】A、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7g,所以10g水中可以溶解0.7g,乙烧杯底部有固体剩余,所以甲中加入的粉末是氯化钠,故A错误;B、B、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溶液为氯化钠溶液,0℃时NaCl的溶解度为35.7g,故在该温度下10g水里最多可溶解3.57g氯化钠,所以0℃时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C、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而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碳酸钠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或降温结晶)提纯碳酸钠。故C正确。D、3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所以若使图1中甲、乙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小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故D错误。故选C。11.B【详解】过滤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铁架台、漏斗,不需要加热,所以不需要酒精灯。故选B。12.D【分析】在溶液③中,20g+8g>27.2g,即所加的8g溶质没有完全溶解,故溶液③是饱和溶液;可知20℃时,20g水最多只能溶解7.2gNaCl,则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NaCl,即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所以在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的质量是18g,则在50g水中加入10gNaCl后所形成的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在20℃时,4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的质量是14.4g,则在40g水中加入5gNaCl后所形成的溶液②是不饱和溶液。在20℃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的质量是3.6g,则在10g水中加入5gNaCl后所形成的溶液④是饱和溶液。【详解】A、①中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则10g溶质完全溶解在50g水中了,则其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B、由分析可知,④是20℃时NaCl的饱和溶液,错误;C、由分析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错误;D、③④溶液都是20℃时的饱和溶液,则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故选D。13.A【详解】物质溶解于水,都伴有吸热或放热的过程。当放出的热量大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升高,如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当放出的热量小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就会降低,如硝酸铵等;当放出的热量等于吸收的热量时,溶液温度不变,如盐、蔗糖。根据题意可知,罐内饮料温度会降低,说明物质溶解于水,放出的热量小于吸收的热量。故选A。14.D【详解】A、水通电时负极产生的氢气和正极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故A错误;B、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的过程中,只是把色素和异味吸附在其表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自来水厂通过沉降、过滤、杀菌后得到的水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故D正确。故选D。15.D【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导致温度升高为使瓶内的压强变大,液面会左低右高,故错误;B、氯化钠溶于水没有能量的变化,瓶内的压强不变,故错误;C、蔗糖溶于水没有能量的变化,瓶内的压强不变,故错误;D、硝酸铵溶于水后吸热,导致温度降低,使瓶内的压强变小,液面会左高右低,故正确。故选D。16.(1) 过滤 漏斗 引流 活性炭(2)煮沸(3) a 分解反应 两/二/2(4)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详解】(1)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故要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可以进行过滤操作;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2)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通过煮沸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3)①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产生的气体较少,故产生的是O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②该反应涉及的物质是二氧化碳、氢气、甲烷、水,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甲烷是由C、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涉及2种氧化物;每个C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故化学式为:CH4;(4)防止水体污染,可以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17. 物理 明矾 活性炭 肥皂水 直流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AC【详解】(1)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水分子发生的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属于物理变化。通过加入明矾可加速水中的悬浮杂质沉淀,明矾加入水中形成胶状体,可以吸附聚拢固体杂质使之沉淀,并用活性炭除去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为了区分软水和硬水需要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为软水。(2)电解时需要接通直流电源,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正氧负氢,B管中气体为氧气,检验B管气体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若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3)A、城市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保护水资源;B、园林浇灌改喷灌、滴灌为大水漫灌,会造成水资源浪费,不利于保护水资源;C、工业上应用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有利于保护水资源;D、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能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说法错误;故填:AC。18.(1)b>a=c(2)10(3)增加溶剂(4)解:由图可知,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则t2℃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33.3%答:t2℃时,a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3.3%。(5) 溶液底部有晶体结晶析出 Mg+2HCl=MgCl2+H2↑【解析】(1)由图可知,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t1℃时,a、c的溶解度的关系为a=c,同时观察到t1℃时,b的溶解度曲线高于a、c的溶解度曲线,则此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关系为b>a=c,故填b>a=c。(2)由图可知,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则t1℃时,50g水中溶解10g的c使溶液恰好饱和,故填10。(3)在不改变温度情况下,若要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剂。(4)见答案(5)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镁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热量,c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c的溶解度减小,观察到溶液底部有晶体结晶析出,故填溶液底部有晶体结晶析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Mg+2HCl=MgCl2+H2↑。19. 玻璃棒 3 AD 吸附 D【详解】(1)过滤操作中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分别是漏斗、烧杯、玻璃杯;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如图所示过滤操作过程中未用玻璃杯引流、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滤纸的边缘高于漏斗的边缘,故共有3处错误;(2)A、滤纸破损会导致液体不经过滤纸而直接流入接受滤液的烧杯中,造成滤液仍浑浊 ,符合题意;B、滤渣过多,与滤液浑浊无关,不符合题意;C、滤纸与漏斗间有气泡,会使过滤速率减慢,但是不会使滤液浑浊,不符合题意;D、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液体流过滤纸沿漏斗壁流下去,使滤液浑浊,符合题意。故选AD;(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可用活性炭吸附;(4)若对浑浊的泥水进行净化,净水效果最快最好的装置是D,因为D装置不仅可以过滤大的不溶性颗粒,还能过滤小的不溶性颗粒,且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20.(1)设生成的NaOH的质量为答: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2)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答: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0%。【详解】(1)解析见答案;(2)解析见答案。21.(1)0.2;(2)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20g稀盐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为:20g+20g-39.92g=0.08g;解: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x=14.6%答:所用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得黄铜粉末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20g+80g-99.8g=0.2;(2)见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