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 眼睛与眼镜 教案 2023-2024学年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8 眼睛与眼镜 教案 2023-2024学年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资源简介

8.8 眼睛与眼镜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和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眼球的构造,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眼睛的成像特点。
2.通过实验探究“晶状体的焦距与其薄厚的关系”,从而理解人眼是如何调节晶状体形状来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的。
3.通过实验经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诊断和矫正”的探究过程,进一步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4.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科学用眼、保护眼睛的意识。
教学难点
1、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
2、眼睛看物体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讨论:
小明和爷爷的眼镜放在了一起,虽然爷爷的眼镜是老花镜,小明的眼镜是近视镜,但是两个眼镜的外形完全相同,请你帮小明区分两个眼镜。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1)看对光的作用:会聚光的是远视镜;发散光的是近视镜
(2)摸形状:中央厚边缘薄的是远视镜;中央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3)看成像:成缩小、虚象的是近视镜;成放大、虚像的是远视镜
二、探究新知
眼睛的结构
人眼视物原理
晶状体——凸透镜
视网膜 ——光屏
成缩小、倒立实像
眼球好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头),而视网膜则相当于胶片。
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通过晶状体的调节,眼睛可以使不同远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眼睛调节的两个极限点叫远点和近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近点大约在10cm处。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25cm,叫做明视距离。
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近视眼的矫正: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
远视眼形成原因
远视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一点的光会聚视网膜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
远视眼的矫正: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
三、合作探究
眼镜的度数
1.透镜焦度是指透镜焦距的倒数。透镜焦度用Φ表示。
2.眼镜的度数等于透镜焦度乘100的值,计算公式为: D =100/f。
3.眼镜的正、负度数分别表示是凸透镜和凹透镜。
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两要”
(一)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保持一市尺。
(二)连续看书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
“三不要”
(一)不要在光线暗弱和直射阳光睛看书、写字。
(二)不要躺在床上和走路时或者在动荡的车厢里看书。
(三)不要长时间玩游戏
四、巩固练习
同学们做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