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教材要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六王毕,四海一1、秦灭六国。2、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直道,加强北部边防。3、南征百越,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4、修“五尺道”收复西南夷地。5、秦统一的意义: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海内为郡县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1、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2、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由此可见,郡县制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1、皇帝制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这种制度下,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皇帝所说的话就是法,是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与行为规则,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皇帝实行独裁统治,总揽一切大权,所谓“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①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之下为“九卿”。②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秦始皇所创建的这套中央官僚机构有两个明显特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四、挟书令1、焚书坑儒:目的:防止有学识素养的人士对时政展开批评。2、挟书令:与焚书令一脉相承,都与法家专制思想有关。强化思想的统一;钳制了思想,不利于文化的发展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本目重点、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制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教学过程导入:“六王毕,四海一”进行导入。教学六王毕,四海一:完成统一1、秦灭六国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大大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这为秦得以完成统一大业提供了重要条件。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用了10年时间,消灭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终于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2、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直道,加强北部边防。3、南征百越,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4、修“五尺道”收复西南夷地。秦统一的意义: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史料链接: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二、海内为郡县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① 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行政制度。春秋时期初设的郡县,大多设立在新吞并地区或各国边境线上,并由国君直辖。战国时代,首先由三晋建立起以郡统县之制,且设立郡县的区域也由边境扩展到腹地。秦国在兼灭六国的战争中,在一些新攻占的地区已设郡县管理。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确定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秦始皇决定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巩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秦朝在全国始设36郡,后增至40余 ( http: / / www.21cnjy.com )郡,郡下设县。废分封、立郡县,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②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郡,为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行政单位。郡级行政机关由郡守主持全郡政务,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另设郡尉,负责军务,直接领兵;郡监(也称“监御史”),监察郡之行政,并有牵制郡守的作用。郡下辖若干县。县级行政机构由县令(不满万户之县长官称县长)主持政务,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县丞负责司法。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县以下是乡、里等基层行政机构。史料链接《汉书》称:“秦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以为郡县。”那么,分封制与郡县制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传承制度不同。分封制度萌芽于夏朝,盛行于西周时期,它是国君将田邑赐给宗室臣属作为俸禄的制度。受封的对象有三种类型:一是周王的同姓亲属即王族,二是功臣,三是古圣王的后裔即先代贵族的后裔。不论受封的是谁,一旦被封,都世代相传,即实行世袭制。郡县制则与此相反,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而且不能世袭,即实行的是任免制。第二,职责范围不同。在分封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但受封的诸侯必须对周天子尽一定的义务。例如,必须定期朝见周王,向周王贡献各种物产,接受周王之命出兵保卫王室或征伐反叛者等,同时对周王的婚丧嫁娶、巡狩等也要尽义务。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和人口逐渐失去统治权。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第三,“治地”方位不同。分封制下的封地多位于授封者的周围,其中心地带为授封者,即国君或诸侯直接统治的中心。例如,国君直接统治的地区限于“方千里”的“王畿”之地,畿外之地则分封给各诸侯,目的是保卫王畿的安全,保卫四疆之土。诸侯的直接统治也常在封地的中心,称为“都”城,其附近或边远地区则分封给卿大夫作采邑。卿大夫以同样的原则继续分给士大夫。如此,王畿、“都”城、采邑处于各级封地的中心地带,四周之地均为受封者的封地,形成了不同层次的“众星拱月”的统治网络,体现了“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的居中传统观念。郡县制的情况多有不同。初建时,郡多在边远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如秦南平百越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北击匈奴,收复朔方后,设置了九原郡。县则地近统治中心的、较富庶的近畿地区。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政治上和军事上的需要,郡和县的地区分布渐趋一致,最终发展成为郡统县的隶属关系。 第四,历史作用不同。分封制体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一统天下的政治局面,各封国具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绝对安全的义务,这和西周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低、政治不平衡、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形相适应,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由于各诸侯国在封地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些王国演变成完全独立的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了列国争霸,互相兼并,国君权力衰微,大权旁落,最后导致完全分裂的政治局面。春秋争霸局面的形成,可以说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 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主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由此可见,郡县制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史料链接: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三、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1、皇帝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天下初定,秦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嬴政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先确定个名号。先秦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大业、自感功高盖世的嬴政,认为“王”的称号已经不足以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了。于是,他下令群臣议出个名号。以丞相王绾为首的群臣请上尊号为“泰皇”。因为,古有“三皇”:天皇、地皇和泰皇,其中“泰皇”最大。照理说“泰皇”整个称号已经是很大的了,但是嬴政并不满意。他决定:“去掉‘泰’字,加上‘皇’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为什么呢?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皇:(1)辉煌;(2)大,伟大,人们把祖先或者神明称作为是“皇”。帝:则是上古时人们想象出来的主宰万物的最高神明。我们所说的“三皇五帝”都是远古时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像神明一样的人物 。[帝:通蒂,最根本。], “皇帝”之称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赢政将“皇”和“帝”合起来,说明他并不满足于只是做人间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统一大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物,显示了皇帝“唯我独尊”的权势和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君权神化的这样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出现。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在确立“皇帝”这个称号的同时,秦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还规定了许多尊君、维护皇帝最高权力的制度和办法,创立了皇帝制度。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不是偶然的,而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秦始皇创立的一切制度,都只为了一个目的:“天下大权,集于中央;中央大权,集于皇帝”。皇帝就是国家,国家就是皇帝。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主要由三点组成,即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为了显示皇帝独尊作出许多皇帝专享的规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秦始皇自称为“朕”。此字以前任何人都可以用来表示“我”的意思,但是自秦以后成了皇帝独享的字。还有玺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以前一般人的印都可以称“玺”,但是现在只有皇帝的御印才可以称“玺”,而且只有皇帝才能用玉质的玺。另外,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史记·秦始皇本纪》)。“制”为皇帝涉及制度的命令,“诏”为皇帝诏告臣民的一般命令。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是皇帝制度的核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在这种制度下,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充分体现了皇权专制的特色。皇帝所说的话就是法,是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与行为规则,是具有最有效力的法律。皇帝实行独裁统治,总揽一切大权,所谓“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动军队的虎符由皇帝掌握,皇帝的话就是法律(“言即法律”)。公元前213年那场著名的宫廷辩论之后,秦始皇下令取消了殿前议事的制度。这样,秦始皇不仅集国家权力于一身,而且真正开始说一不二了。总之,皇帝是封建国家权力的最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宰。这种至高无上的皇权专制不仅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它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的来看,在我国封建社会的特定时期,皇帝制度在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统一,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反抗外来侵略等方面,是起过进步作用的。但是,皇帝制度的发展,造成了极端腐败的封建专制,加强了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对人民的精神束缚,桎梏了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又起着极大的反动作用。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①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御史大夫、太尉是秦朝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是皇帝的第一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有左、右二丞相。[丞相:承受皇帝的命令办事;丞:通承。左、右丞相,右丞相大。因为“右手重要,以右为重。”]秦始皇时,王绾、李斯等先后任丞相。御史大夫乃丞相的副手,地位相当于副丞相,负责掌理奏章、下达诏令和监察百官。太尉是秦朝最高军事长官,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相当于今中央军委主席。太:大;尉:军官,原意指武力镇压→军官的名字]今天的古籍中没有记载秦始皇曾任命谁任此职,故推断是秦始皇自掌军权。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后世习称“三公”。[公:背私为“公”;卿:有荣誉的人]“三公”之下为“九卿”。这里的“九”并非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言其“多”也。[表示“众多”的基数:三、九,如“三教九流”、“三头六臂”。汪中(汪容甫)发现“三、九”表示“众多”的意思,写作《三九解》] “九卿”是指“三公”以下中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主要官职。如掌管刑狱、司法的廷尉、掌管钱谷的治粟内史等,详见课本“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及其职能”表。② 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秦始皇所创建的这套中央官僚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最高官职,如“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秦代三公九卿制度的特色:1.三权分立。三公分掌政治、军事及监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权,奠定民政、军事及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另外,三公九卿分工精细,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互相牵制,有助于管治全国和巩固政权。 2.位高权重。三公品秩甚高,总领文武百官,为国家之重臣要员。三公秉承皇帝意旨,管治全国,权力之大,可谓历朝之冠。 3.内外兼管。九卿负责管理国家(政府)事务,亦兼管皇室事务,职权混淆。秦代废分封,行郡县,诸侯和贵族家庭为主的封建制度,变成了中央集权的一家天下,皇帝一家亦即国家。九卿兼管内外,就是这个演变过程中的痕迹。 4.不得世袭。秦代建立大一统国家以后,封建世袭制度不再延续,百官全由皇帝任命。汉代之三公亦听命于君主,不得世袭。四、挟书令1、焚书坑儒:目的:防止有学识素养的人士对时政展开批评。2、挟书令:与焚书令一脉相承,都与法家专制思想有关。强化思想的统一;钳制了思想,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小结: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本课知识结构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四、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2、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3、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的基础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4、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5、秦朝时期,郡的监御使主要负责A.收取赋税 B.征发兵役 C.管理军事 D.监察郡守6、秦朝的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依据主要在于A.郡县长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7、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8、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势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9、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10、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二)材料题11、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请回答:①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根据材料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③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④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12、问答题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 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秦始皇建立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对秦朝及后世有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1 A 2 B 3B 4B 5D 6D 7A 8D 9D 10B11、(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3)皇位世袭。(4)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12、建立:①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③从中央政权机构的三公九卿到地方郡县官吏,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本质:君主专制,即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巩固统一,加强集权实现统一推行郡县制皇帝制建立三公九卿制焚书坑儒,挟书律政治灭六国,北征匈奴,南征夷越思想一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探寻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历史事件发生以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相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重寓教于乐的方式,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历史上重大问题争论的现场模拟,并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但是,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颁布“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总体概念。教学方法讲述法 问题法 图示法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展示几张有关秦始皇的影视剧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看了这几张图,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讲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了吧?生:秦始皇。师:对,秦始皇这个形象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出现在各类影视剧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中国历史上,对秦始皇的争议很大,有的人称誉之为“千古一帝”,也有的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但是不管人们怎么争论,从一统天下到建章立制,秦始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一统”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板书: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讲授新课】一、秦朝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由分裂走向统一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所学习过的相关历史知识)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以后,周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我们经常所说的春秋战国时期也由此开始。由于周王室实力衰落,无力控制各地诸侯,造成诸侯长期混战,给人民代来了深重的灾难。经过500多年的兼并战争,到了战国时期,基本上只剩下了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主要的诸侯国。此时的秦国国力逐步强盛,在长期的战争中多次打败东方六国,逐渐取得了对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但还没能统一。那么统一的重担最后由谁承担了起来呢??生:秦王嬴政。师:他上台的时候,秦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力空前加强。统一的条件已经具备: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实力增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王嬴政的个人领导才能;人民渴望统一;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样,在秦王政的指挥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亡了东方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中原地区的统一,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嬴政是怎样灭六国的。(PPT展示灭六国过程)战争方式是远交近攻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秦始皇灭六国,结束割据以后,他是不是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了呢?生:不是。师: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可以看一下下面这段材料六合之内,皇帝之上。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史记· 秦始皇本纪》这段材料讲的就是秦朝的疆域问题,也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小问题。2.秦的疆域(板书)师:请同学们看教材,我请同学说说看秦始皇是怎么扩大秦朝的版图和加强边防的。生:(略)师:一是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 修筑长城和直道(展示长城和直道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秦朝开始把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并加以延续,构成了一道长达万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这是当时军事工程建筑技术水平的杰作,也是当时强大国力的体现。同时,为了加强与北部的联系以及快速调动军队和物资,秦朝还修筑了“直道”,被称为古代的高速公路,这些都加强了北部边防。二是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 修筑灵渠 目的: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展示灵渠的图片,并加以简单介绍)秦灭六国以后,秦军也展开了统一岭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地区的战略攻势。秦军的军事行动遭到当地越族人民的顽强抵抗,其中导致秦军失败的重要因素是运输困难。于是在公元前214年,秦朝开凿了沟通湘江水系和漓江水系的灵渠,以便于补充兵员和军需物资。经过激战,终于平定岭南。秦在岭南地区设置郡县,实行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这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三是将西南夷纳入版图之中 五尺道(展示五尺道的图片,并简单介绍)(附资料: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古老的官道,公元前246年,秦始皇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的僰bó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地区的道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遣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今四川宜宾)、朱提(今云南昭通)到滇池,由于道路宽仅五尺,故史称“五尺道”。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区兴修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这样,经过秦帝国的长期征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但平定了六国,而且对周边地区也实行了有效的政治控制,最终形成了一个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濒南海、北抵长城一带的大国。3.秦统一的意义师:请同学归纳一下秦统一的意义。生:略。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正式建立起来。秦王朝统一的完成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割据混战局面,使政局趋于稳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秦的政治制度师:秦灭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雄的战国时代,又开疆拓土,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统一中国的重任。但是,这仅仅是形式上的统一,好比万里长征才迈出第一步。而真正要完成统一的重任还有更加艰巨的事情要做,这就是如何保存住和巩固住第一阶段军事斗争胜利的成果。这是一项比单纯军事进攻要困难得多的工作,搞不好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丧失胜利果实。这就是所谓“得天下易,守天下难”的道理。请问同学们,你觉得在军事统一后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做?生:略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要巩固统一,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一套完整的政治制度来维护统治。首先是皇帝制度阅读材料与思考:材料一 秦统一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成功,传后世。” 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思考: “皇帝”的称号是怎样来的?有何特点及影响?生:(略)师:由来:先秦时期,夏、商、西周和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秋战国时期,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王”。 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业绩、自感功高盖世的嬴政,当然不愿意再与那些手下败将一样称“王”取荣,他决定选取一个新的足以显示其前无古人的功绩和至高无上地位的名号。他认为自己的权势与功德已经超越了三皇五帝,单纯的“皇”或者是“帝”已经不能显示出他的尊贵了,于是确立了“皇帝”的名号,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皇帝制度虽然是由嬴政创立,但是皇帝也继承了一些旧的政治制度,比如宗法制和世袭制。特点:皇权至高无上 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而且也是维护“家天下”的重要保障。影响:开辟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先河,为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央三公九卿制师:中央王朝“日理万机”,只靠皇帝一人,自然难以处理全部繁复的政务,必须选拔一些人才来辅助他。哪么他都设立了哪些官员来辅助自己呢?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板书: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是秦始皇根据以前秦的官制,经过调整、改进和扩充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比较完备且颇有工作效率的官僚机构。(结构图)重点讲三公的职能。 九卿可以一带而过,也可不提。三公九卿制的特点及影响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第三,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员都是由皇帝任命的,官员职位不能世袭。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作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减少决策失误。地方的政治制度郡县制(海内为郡县)师:阅读材料: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之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问:根这三段文字,分别出自王绾、李斯、秦始皇。他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最后争论的结果又是什么呢?生:讨论并回答。师总结:秦始皇最后选择了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制度。形成与演变为适应地主阶级需要,于春秋后期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诸侯国普遍推行;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体制更加完善;秦以后各朝沿用。基本内容(结构示意图)特点:① 郡县等地方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得世袭 ②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体制影响:①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② 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师:结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分封制,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区别?我们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思考。生:略师:( http: / / 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比较得出郡县制和分封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进一步得出结论郡县制为什么取代了分封制,它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郡县制使得中央的政令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逐级下达到基层直接统治全国,消除了封国制度下贵族世袭官职、分别统治部分土地和人民的割据状态,所以舍弃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三、汉承秦制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大体上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因此历史上称之为“汉承秦制”。西汉在政治制度上也有发展,具体的表现在以下方面:地方行政制度上由郡县制转向实行郡国并行制。 2.西汉汉武帝时期设置设置监察机构,加强朝廷对地方上的控制,改革选官制度。总结: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课堂小结】秦朝的统一统一六国 扩大疆域及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政治控制秦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 县 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思想:焚书坑儒军事:北筑长城、南修灵渠(经济、政治、文化这三方面要结合初中知识)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作用?积极:⑴为维护封建统一提供了条件;⑵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⑶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消极: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劣。——农民起义秦的灭亡【板书设计】秦的统一统一六国秦的疆域秦统一的意义秦的政治制度1、皇帝制度 特点和影响2、中央三公九卿制 特点,影响3、地方郡县制 形成与演变,内容,特点,影响 (重点是与分封制比较)三、汉承秦制【课堂练习】1.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割据局面结束的标志是A.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B.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C.秦始皇自称始皇帝 D.秦朝郡县制度的实施2.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3.秦朝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统治疆域 B.促进边疆地区开发C.密切地方间联系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4.在秦郡中负责监察的官职是A.郡守 B.郡尉 C.监御史 D.郡丞5.设置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与县同级的地方行政机构是A.郡 B.道 C.乡 D.里6.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负责管理军事 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C.执掌群臣奏章 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7.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8.秦朝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参考教案1.do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参考教案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