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最喜欢的地方》教学设计1.课题分析本课题是教育部审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第一分题中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位于教材22页和23页。本单元有《我们的校园》《校园里的号令》《课间十分钟》《上课了》四个分题,它们主要是围绕学生学校生活这一新的生活空间及其中的重要事件展开,分别是:认识与了解自己的新校园,知道新校园中的相关设施与使用方法;了解与熟悉学校生活的制度化象征一号令,并能够依据号令作出相应的行动;掌握“上课”与“下课”两种最主要的学校生活形式,引导他们课间积极游戏与做好上课准备、认真参与课堂学习。本单元前两课内容是从学校生活的外在环境到内在组织规则的逻辑推进,后两课内容则是对学校这一物理空间与制度环境中存在的两种主要生活形式进行引导。第一分题《我们的校园》包含两个课题《校园探秘》和《我最喜欢的地方》,《校园探秘》是第一课时,旨在通过校园探秘活动,帮助学生全面熟悉校园环境,了解学校各个场所的具体位置,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第二课时《我最喜欢的地方》通过让学生尽情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帮助他们从内心建立起对学校的信任感与安全感,引导他们规范、文明、安全使用教学设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帮助一年级学生愉快迅速地适应校园生活。“我最喜欢的地方”这一板块是学生在完成探秘活动后交流的一个话题。文中呈现的是学生在校内操场开展的“爬云梯”“打球”“观察蚂蚁、蝴蝶”“捉迷藏”等兴趣盎然的活动场景,旨在展现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在新学校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使其逐步适应新环境、新生活,产生热爱校园的情感。当学生把目光聚焦到教室里时,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室,了解教室内不同区域的功能,并随机指导学生安全文明地用好各种设施,保持教室的整洁美观和有序,逐步适应校园生活。2.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告别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校园,它们将面临全新的学校环境、改变了的生活秩序和不一样的人际关系。这些让学生好奇、兴奋的同时,也令他们胆怯和不安。因此,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设施和机构,能认识并找到有关的场所,会使用有关设施,学会自助,是帮助学生建立环境安全感、认同感的主要途径。学生通过“校园探秘”活动,对我们的校园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在他们的心目中肯定也产生了对自己最喜爱的地方的初步印象。因此在本课中,引导学生深入交流自己最喜爱的地方是哪里,既增进自己与学校的亲密关系,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新生活。同时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每天学习和生活的教室,了解教室内不同区域的功能和管理方法,引导学生安全文明地用好各种设施,爱护公共财物,保持教室的整洁美观和有序,为学生逐步适应校园生活,学会做学校和班级的小主人做铺垫。3.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通过让学生描述学校的功能室和设施,激发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同伴与老师、感恩他人的美好感情,从而让他们对校园生活充满期待,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行为与习惯:通过让学生分享“我最喜欢的地方”,引导他们发现各种设施的使用规则和纪律要求,认识到安全文明使用设施的重要性。知识与技能:通过体验与交流,帮助孩子熟悉自己的校园环境及设施,激发进一步求知的欲望。过程与方法:通过分享、交流、总结,知道应该规范使用校园设施、功能室等。4.图文说明:课本第22页第1幅图(操场),由主持人的话“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因为------”,引出对操场各个场景的描述,以此告诉学生各种校园设施要规范使用,活动要安全文明有序。课本第23页图是教室里的大场景和“图书角、卫生角、板报区、生物角”的四个小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学习的地方,并激发要好好爱护班级这个小家庭的美好情感。主持人的话“校园里有很多我喜欢的地方。你喜欢哪些地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校园里有很多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的地方,从而引发学生对今后学校的各种活动产生憧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5.教学要点(1)重点:能够认识自己生活学习的校园,熟悉各室,了解学校中的一些教学空间、教学设施的功能。(2)难点:规范、文明、安全使用教学空间及设施,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期待感。6.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板贴(2)学生准备:学生预先参观校园部分场所,想一想自己见过学校哪些地方,体验过哪些场所。7.教学过程主要环节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让学生分享“我最喜欢的地方”,引导他们发现各种设施的使用规则和纪律要求,认识到安全文明使用设施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围绕这一目标,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激情导入,亲近学校。这个环节可设计两个节点:节点一:回忆足迹,感悟良品。教师播放学生探秘校园的的各种图片,加深学生对美丽的校园总体印象。【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图文结合,情境交融,会迅速激活学生的校园探秘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到学习新课的情境中。】节点二:分享精彩,引入课题。教师用激情的导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同时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校园探秘”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激发学生对校园的亲近和喜爱之情。并引导他们对今后的校园新生活产生期待。更是激发孩子们在将来学习、生活中能充满好奇感,积极地去探究发现。】第二环节:热情交流,分享喜悦节点一:我爱校园大家庭活动一:操场规则要记牢。教师播放体育课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讨论,感受到只有安全、文明、有序地活动,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观看升旗视频,让学生感受国旗的庄严和神圣。【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体育运动视频照片和升旗视频,让学生感受运动的快乐,了解活动规则,激发学生爱国爱校的美好情感。】活动二:图书馆里藏书多。教师出示上节课带领学生参观图书馆的图片和高年级同学在图书馆安静读书的图片,说出规则,激发求知欲望。活动三:创客室里有梦想。欣赏创客室的作品和奖状,观看本校大哥哥参加全国创客比赛的领奖视频,播下理想的种子。【设计意图:师生的互动交流,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功能室的强大,懂得功能室里的一些规章制度,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的优异成绩,从而产生好学的期待,渴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节点二:我爱班级小家庭活动一:班级风采最是美。教师通过图片引领,电子白板和过去黑板的对比等,引导学生谈论展示墙、电子白板、红花榜的作用和喜欢的原因。【设计意图:展示墙、红花榜上有学生自己的作品,能激发他们的小主人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电子白板等电教设备对于刚进校园不久的小学生来说十分好奇,他们在课后会不自觉地去探索和触碰,引导他们们爱护公共财物。】活动二:亲身体验最是妙(一)生物角通过预设讨论,学习生物角管理知识,把教室装点的更美丽。(二)图书角通过预设交流和动手实践(现场整理图书)引导学生学会管理班级图书角。(三)卫生角利用图片对比,让学生明白,作为班级小主人,就要为教室的整洁美观出一份力,为我们的共同荣誉出一份力。活动三:大家都来支支招通过引导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小问题,让学生明白,如果遇到困难就要像今天这样多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设计意图:当学生把发现的目光聚焦到学习的主阵地——教室时,学生的谈论兴趣被进一步激发。选取“生物角”、“卫生角”和“图书角”,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上台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互相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小主人公意识,学会保持教室整洁美观和有序。同时也为课间的有意义的活动作了无痕的引导。通过体验,展现学生生活中的不同情境,引导学生明白爱护教室环境,应该从每一件小事做起。】第三环节:总结主题,感情升华【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新校园里有新的设施和使用方法,有新的校园秩序和规则,还有新的伙伴(老师和同学)……激发他们对校园的喜爱和亲近感,增强作为校园小主人的自豪感。】第四环节:拓展作业,有效延伸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最喜欢学校哪个地方表现出来。可以画一画,可以写一写,还可以编儿歌。【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的作业,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校园、对老师和伙伴的亲近感,从而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8.板书设计:【设计意图:用两个心形分别代表校园大家庭和班级小家庭,鼓励学生要做好家庭的小主人,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更加热爱班级,热爱学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