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氓》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氓》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1.1《氓》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庶民、苍生、氓等。
B.古代对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C.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五六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D.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2.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黎民不饥不寒”“氓之蚩蚩”“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中的“黎民”“氓”“氓隶”“布衣”都是指平民百姓。而“瓮牖绳枢”更是道出了陈涉“迁徙之徒”的身份。
B.“伯仲叔季”是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如“孔仲尼”的“仲”,“群季俊秀”“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伯仲”又可比喻事物不相上下,如“千载谁堪伯仲间”,还有成语“不相伯仲”亦是此意。
C.“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黄昏”是指十二时辰中的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人定”是指十二时辰中的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鸡鸣外欲曙”中的“鸡鸣”是指十二时辰中的丑时,相当于现在的1时至3时。
D.“徘徊于斗牛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斗”“牛”“参”“井”“翼轸”均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星宿名。此外,我国古代占星家还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作分野,如参星对应蜀,井星对应秦。
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字音及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喟然(weì) 铿锵 (kēng) 舞雩(yú) 瓮牖绳枢 (yǒu)
B.倜傥(tì) 轩辕 (xuān) 愠怒(yùn) 不可胜计(shèng)
C.崤函(xiáo) 逡巡(qūn) 劲弩(jìng) 亡矢遗簇(zú)
D.氓隶(méng) 黔首(qián) 锋镝(dí) 度长契大(xié)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正月晦日死”中,“晦日”,是指正月初一。
B.“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常见的对百姓的称谓还有黎民、黎庶、黎元、布衣、生民、庶民、青衫、氓等。
C.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叫“五更”,也叫“五鼓”。“五更”即十二时辰的“平旦”,是指凌晨3点至5点。如“夜夜达五更”“五更鼓角声悲壮”。
D.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自下而上的推荐,唐虽采用科举制,也存在“征”和“辟”。
二、情景默写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分。
(1)《氓》中,描写女主人公静下心来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无限感慨的句子:“ , 。”
(2)《氓》一文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句子:“ , 。”
(3)《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并体现出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 , !”
(4)《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反衬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 , 。”
(5)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氓》一文中,集中体现在“ , ”两句中。
(6)《氓》中女主人公说明不立即答应婚事的原因的一句是“ ”,叙述结婚以后生活贫困的一句是“ ”。
(7)《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少年时在一起愉快生活的情景的诗句:“ , 。”
(8)《诗经·氓》中,“ , ”两句诗表达了女主人公向男子解释自己不能答应氓的婚事的具体原因。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祥兴二年二月,厓山破,张弘范谓文天祥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曰:“国亡不能救,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
十月,丞相孛罗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孛罗曰:“自古以来,有以宗庙、土地与人而复逃者乎 ”天祥曰:“卖国者有所利而为之,必不去,去者必非卖国者也。予前辞宰相不拜,奉使军前,寻被拘执。国亡当死,所以不死者,以度宗二子在浙东故耳。”孛罗曰:“弃德祐而立二王,忠乎 ”天祥曰:“吾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也。从怀、愍而北者非忠,从元帝为忠。从徽、钦而北者非忠,从高宗为忠。”孛罗语塞,忽曰:“晋元帝、宋高宗皆有所受命,二王立不以正,篡也。”天祥曰:“景炎乃德祐亲兄,不可谓不正,登极于德祐去位之后,不可谓篡。”孛罗怒曰:“尔立二王,竟成何功!”天祥曰:“立君以存宗社,存一日则尽臣子一日之责,何功之有!”孛罗欲杀之,弘范病中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耳。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断句正确,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国亡A吾分B一死耳C倘缘宽D假得以黄冠E归故乡F他日G以方外备H顾问可也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与“士贰其行”(《氓》)两句中的“贰”二字含义相同。
B.“为宗庙、社稷计也”与“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计”字含义不同。
C.赞,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赋予史传后以阐发议论,文中是史官对文天祥的评价。
D.伏锧,古代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称“伏锧”。也泛指被处死。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即使孝忠元人也不失宰相的风度,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孛罗指责文天祥“不忠”“不正”,文天祥针锋相对予以反驳,孛罗见文天祥不屈服,要杀死他,张弘范在病中为他上书求情。
C.王积翁想让人上书请求释放文天祥去做道士,留梦炎表示反对,因为他认为一旦文天祥再起义兵,会使他们陷入尴尬境地。
D.虽然文天祥的抗元斗争最终失败,但是史臣认为他迎奉两位弱主,兵败被捕从容就义,充分体现了儒家“仁”的精神境界。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
(2)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B.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C.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1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之同姓”,楚国王族的同族。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受封于屈邑,所以子孙以屈为氏,屈原是屈瑕的后人。
B.“上官大夫”,上官,上等官阶;大夫,官阶之一,战国时,国君以下设卿、大夫、士三个官阶。
C.“帝喾”,传说中上古时期部落首领,即五帝之一的高辛氏。
D.“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是春秋五霸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当时朝廷内部邪恶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正直的人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屈原忧愁苦闷,作了《离骚》。
B.屈原在楚怀王面前称颂远古的帝喾,称道近代的齐桓公,称述中古的商汤王、周武王,目的是讽刺楚国没有贤君。
C.屈原文笔简约,言辞含蓄,志趣高洁,品行端正,这些都表现在他的《离骚》当中,文如其人。
D.屈平正道直行,竭尽忠心和智慧来侍奉君王,却遭到小人离间,处境艰难,怨愤遂生,这是他写作《离骚》的内在原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所思
〔汉〕佚名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诗经 卫风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氓》描绘了一对恋人婚前婚后的变化,呈现的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故事,表达的是女子的反思和觉醒。
B.《有所思》写女子思念爱人,大海阻绝不了她的相思。她想赠礼物表达爱意,就在玳瑁簪上系以双珠,再用美玉装饰之,从中可见主人公非常用心,十分珍视爱情。
C.“妃呼豨”,语气词,表叹息,主人公一切的愤怒、伤心、不舍、难过都化作了那一声长长的叹息,令人嘘唏不已。
D.“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写男子用情不专、偷鸡摸狗,兄嫂发现后,准备好好教训负心汉。
15.两首诗歌在艺术手法上有诸多相同之处,描述的女主角的人物形象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五、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和海河传媒中心共同摄制的百集纪录片《小楼春秋》于4月8日在天津卫视首播。该系列纪录片从天津( )的历史风貌建筑中,( )出一百栋小洋楼制作成片,每集8分钟,短小精致,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历史性。
从一栋楼走进历史,( )其中,可阅读百年故事:漫步政协俱乐部,会想起童话剧《图兰朵》在中国的首演、“元曲欧化”的《琵琶记》、德文演唱的李白诗歌;探访曹禺故居,在古朴雅致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戏剧文化和深刻的人生思索;走进( )的起士林餐厅,品尝张爱玲笔下的“天津”味道,品味西餐百年的发展史;伫立天津电报总局旧址,见证天津乃至近代中国电报通信的辉煌……《小楼春秋》的制作与播出,见事、见人、见情,成为天津城市的意象世界和第二语言。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认知度。
4月的津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愿大家趁春光正好,重走天津,品味小楼,感悟春秋。
16.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具匠心 遴选 徜徉 路人皆知
B.独树一帜 挑选 徘徊 路人皆知
C.独具匠心 挑选 徜徉 家喻户晓
D.独树一帜 遴选 徘徊 家喻户晓
17.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B.“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C.“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D.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认知度,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1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树郭橐驼传》中“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飧”指的是早饭,“饔”指的是晚饭。
B.《孔雀东南飞(并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C.“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语出《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D.《氓》出自《诗经·卫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305首诗歌。
六、非选择类
19.翻译句子。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 静言思之 躬自悼矣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子无良媒 三岁食贫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6.ACF 7.C 8.A 9.(1)元帝还是不忍心,但身边人(左右的人)却极力怂恿元帝听从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帝下诏杀了文天祥。
(2)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是不会因为事情的成败或难易而使自己的心志动摇的。
10.D 11.B 12.B 13.(1)大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每一道法令颁布后,屈原总要炫耀自己的功劳。
(2)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香草作比喻;他的行为清廉,所以到死都不容于世。
14.D 15.①两首诗都用第一人称,都以女性视角来表达遭遇爱情波折时的情感。
②两首诗都采用对比手法,都将女主人公热恋时的缠绵悱恻和知晓郎君有二心时的悲痛愤怒进行了对比。
③两首诗都采用了赋比兴手法,都以直陈其事为主,加以比兴烘托。《有所思》以“秋风肃肃晨风飔”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氓》三次写淇水,见证了两人的爱情,“桑之未落”和“桑之落矣”暗示了女子容貌和爱情由盛而衰的变化。
16.C 17.B 18.A
19.(1)我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负德变心。
(2)多年来作为媳妇的我,家里的劳苦事没有一样不做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如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