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历案【课题与课时】课题: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课时:第1课时【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学习目标】1.借助图文资料,明确农业的概念及类型;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农业与我们生产生活的联系。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农业分布特点,并能解释其原因。3.结合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找出南北方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利用表格总结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并简要分析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评价任务】1.自主完成问题1知道农业的概念,完成问题3明确农业分类。(检测目标1)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相关地图分别完成学习任务二的四个活动,总结我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分布特点,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分布的影响。(检测目标2)3.同桌相互完成学习任务三问题1,总结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师生共同完成问题2,归纳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检测目标3)【学习过程】一、资源与建议1.本课使用《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等图文资料。2.本课学习重点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3.本课学习流程为:首先运用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农业类型,通过畅所欲言感受农业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农业部门的分布,总结农业分布的特点,初步感受自然条件对农业布局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进一步理解农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二、课前预习回顾俄罗斯、美国、欧洲西部等农业部门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三、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一 农业的分类及影响(目标1)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阅读课本74页图文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什么是农业? 农业分为哪几个部门? 说出图片中食物原料主要来自哪个农业生产部门 除了“食”,在你身边还有哪些物品来自农业? 1.农业概念: 农业是通过 和 等方式来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的部门 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 、 、 和 等部门。 3.同桌相互说出图片食物原料来源的农业部门。 4.畅所欲言得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的基础。学习任务二 农业部门的分布(目标2)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结合资料卡图文,小组合作完成 活动1.种植业的分布 1.根据主要农作物分布,找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说出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2.结合资料卡分析种植业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原因。 3.非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有没有种植业?分布在哪里 活动2.畜牧业分布 4.找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说出我国东、西部畜牧业类型的差异。 5.结合中国畜牧业分布图,说出我国的四大牧区及其优良畜种。 6.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分析原因) 活动3.渔业分布 7.我国渔业分为哪两类?主要分布在哪里? 8.淡水渔业为什么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从河湖数量分析) 活动4.林业分布 9.找出我国三大林区 10.林区的分布又怎么样的地形特点? 1.我国种植业集中分布在 。 2.从地形、土壤、水热条件等方面分析。 3.西部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4.东部季风区以 畜牧业为主 西部地区以 畜牧业为主。 5.四大牧区: 优良畜种: 6.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 (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 7.渔业分为 渔业和 渔业。 海洋渔业主要分布在 , 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 。 8.淡水渔业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原因 。 9.三大林区: 、 、 10.林区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 。学习任务三 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目标3)学习内容 学习成果1.结合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说出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比较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 2.结合资料卡农作物生长习性,从气温和降水分析南北方种植业差异的原因。 1.完成表格【检测与作业】1.(目标1)下列生产活动不属于农业生产的是( )A.饲养鸡鸭 B.种植葡萄 C.养殖珍珠 D.制作沙发2.(目标2)下列地区中不利于种植业发展的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塔里木盆地3. (目标2)我国四大牧区中,以细毛羊著称的( )A.新疆牧区 B.青海牧区C.西藏牧区 D.内蒙古牧区4.(目标2)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在( )A.黄河流域 B.长江中下游流域C.珠江流域 D.东海5. (目标2)下列哪个地区不是我国林业的主要分布区(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 D.东南地区6. (目标3)下列四种农作物中,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的是( )A.甘蔗 B.油菜C.花生 D.甜菜【学后反思】动手绘制本节知识树或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资料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