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北京市中关村中学 杨爱青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利润最大”问题.2.内容解析商品销售问题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类由商品价格调整引起的销量和销售利润变化的问题,其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模型来刻画,因此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研究这类问题.在探究 “最大面积”问题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最大利润”问题,使学生再次经历“设变量,建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解决函数问题,得到实际问题的解”这种利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的联系.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会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利润最大”问题; (2)通过对“利润最大”问题的探究,体会函数模型的价值.2.目标解析(1)能用二次函数表示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小)值问题的方法;(2)通过运用函数模型解决“利润最大”问题,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与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比较,在用函数的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时,学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学生更习惯于解 “数学化的应用题”,面对问题情境与实际情况比较贴近,数量关系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的主要困难是:(1)不会审题,不能正确找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2)不能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以建立函数模型.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加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弄清题中涉及哪些量,已知量有几个,已知量与变量之间的基本关系,有助于突破难点,顺利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买东西时,我们总是希望少花钱,多办事.而对于商家来说,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就是他们的目标.商品的价格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商品进行合理定价使利润最大.问题1 如何应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对商品进行合理定价使利润最大呢?请看下面的问题(教材50页探究2):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 师生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现实中“最大利润”问题普遍存在,对商品价格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定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调整价格包括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我们先看涨价的情况.问题2 题中涉及到哪些量,哪些是变量,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由于题目中涉及的量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列表格的方法梳理各种数量关系.题中涉及到的量有:销售单价,成本单价,销售量,总利润,其中除成本单价外,均为变量.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为: ,或总利润=.设每件涨价元,每星期售出商品的利润为元. 方法一:用“”列函数关系式:?销售单价(元)销售量(件)总销售额(元)总成本额(元)总利润(元)现在60300涨价后,即.方法二:用“” 列函数关系式:?销售单价(元)单件利润(元)销售量(件)总利润(元)现在6020300涨价后,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审清题意,弄清题中涉及的量,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基本关系,突破难点,建立函数模型.问题3 涨价有没有限制?若有,如何确定其取值范围?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里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体会题目的实际意义.依题意可得:?解不等式组,得.【设计意图】根据实际意义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4 你能仿照涨价的情况讨论降价的情况吗?师生活动 学生仿照涨价的情况求出降价相应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熟悉销售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3.应用模型,解决问题问题5 你能应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探究2中的问题吗?师生活动 学生用公式法或配方法找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综合涨价与降价两种情况及现在的销售情况找到利润的最大值. 【设计意图】应用函数知识得到函数模型的解.4.巩固练习,学以致用教科书习题22.3第2题.师生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展示解答过程,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在完成“探究2”之后,通过类似问题让学生刚刚获取的经验得到巩固和深化,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问题6?? 请带着下列问题回顾探究2的解决过程,谈谈自己的感悟:(1)说说你所知道的“销售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2)解决探究2的问题时,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师生活动 学生自主发言,相互交流,教师适时引导.【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回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反思过程的针对性,突出解决问题的关键节点.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22.3第5,8题.五、目标检测设计某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售价为每件50元,每个月可卖出210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价每上涨1元,则每个月少买10件(每件售价不能高于65元).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上涨元(为整数),每个月的销售利润为元.(1)求与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取值范围.(2)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个月可获最大利润?最大月利润是多少元?(3)每件商品的售价定为多少元时,每个月的利润恰为2200元?根据以上结论,请你直接写出售价在什么范围时,每个月的利润不低于2200元?【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用二次函数解决“最大利润”问题.《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同步试题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 李爱民一、选择题1.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某年龄段的学生,30min内对概念的接受能力与提出概念所用时间之间满足函数关系.则学生接受概念的能力最强的时间是(?? ).A.13 min???? ? ??? B.26 min????? ? ?? C.43 min???? D.59.9 min 考查目的:考查抛物线顶点坐标的计算.答案:A .解析:配方得,也可以利用公式求出顶点坐标,所以时间min时学生接受概念的能力最强,故答案应选择A.2.烟花厂为烟花三月旅游节特别设计制作一种新型礼炮,这种礼炮的升空高度(m)与飞行时间(s)的关系式是.若这种礼炮在点火升空到最高点时引爆,则从点火到引爆需要的时间为(?? ).A.3s????? ?B.4s??? C.5s?? ? D.6s 考查目的:考查抛物线顶点坐标的计算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答案:B.解析:配方得.∵,∴这个二次函数图象开口向下.?∴当时,升到最高点.故答案应选择B.3.将进货单价为70元的某种商品按零售价100元一个售出时,每天能卖出20个,若这种商品的零售价在一定范围内每降价1元,其日销量就增加1个,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则应降价(??? ).A.20元?????? ??? B.15元?????? ??? C.10元???? ?????? D.5元考查目的:考查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答案:D.解析:设减价元,利润为元..当时,获利最大,为625元.故答案应选择D.二、填空题4.某果园有100棵橘子树,平均每一棵树结600个橘子. 现在准备多种一些橘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多种橘子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减少,受到的阳光会减少. 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橘子. 设果园增种棵橘子树,果园橘子总个数为个,则果园增种??????? 棵橘子树,橘子的总个数最多.考查目的:考查二次函数的应用.答案:10.解析:设增种棵橘子树,则果园共有棵橘子树.∵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橘子,∴增种棵橘子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个橘子,平均每棵树结个橘子.果园橘子总个数为.所以当取10,也就是110棵橙子树时,产量最高为60500个.5.某种商品的进价为每件50元,售价为每件60元,每个月可卖出200件;如果每件商品的售价上涨1元,则每个月少卖10件(每件售价不能高于72元),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上涨元(为正整数),每个月的销售利润为元. 则与的函数关系式为????????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考查目的:考查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答案:, .解析: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上涨元(为正整数), 则每件商品的利润为元, 总销量为件, 商品利润为. ∵原售价为每件60元,每件售价不能高于72元, ∴.6.某商场购进一批单价为16元的日用品,若按每件20元的价格销售,每月能卖出360件,若按每件25元的价格销售,每月能卖210件,假定每月销售件数(件)与每件的销售价格(元/件)之间满足一次函数.在商品不积压且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销售价格定为??????? 元时,才能使每月的毛利润W最大,每月的最大毛利润是为??????? 元.考查目的:考查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答案:24,1920.解析:设一次函数为,把,和,代入,解得:,则.每月获得利润.所以当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920.三、解答题7.某商店经营一种小商品,进价为2.5元,据市场调查,销售单价是13.5元时平均每天销售量是500件,而销售价每降低1元,平均每天就可以多售出100件.(1)假设每件商品降价元,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小商品的利润是元,请写出与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说明的取值范围;(2)每件小商品销售价是多少元时,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小商品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注:销售利润=销售收入购进成本)考查目的:考查二次函数的应用.答案:(1).(2)销售单价为10.5元时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6 400元.解析:(1)设降价元.依题意:整理得:(2)由(1)配方得:.∵,∴当时取最大值,最大值是6400,即降价3元时利润最大,∴销售单价为10.5元时,最大利润6400元.8.据气象中心观察和预测:发生于M地的沙尘暴一直向正南方向移动,其移动速度(km/h)与时间(h)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过线段上一点作横轴的垂线,梯形在直线左侧部分的面积即为(h)内沙尘暴所经过的路程(km). (1)当时,求s的值; (2)将随变化的规律用数学关系式表示出来; (3)若N城位于M地正南方向,且距M地650 km,试判断这场沙尘暴是否会侵袭到N城,如果会,在沙尘暴发生后多长时间它将侵袭到N城?如果不会,请说明理由.考查目的:考查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解决综合问题. 答案:(1)24;(2);;;(3)会,30 h.?解析:设直线交与的函数图象于点.(1)由图象知,点的坐标为(10,30),故直线的解析式为v=3t, 当时,点坐标为(4,12), ∴,. ∴(km);(2)当时,此时,(如图1),∴=.?当时,此时,,(如图2),∴.?当时,∵的坐标分别为,,∴直线的解析式为.∴点坐标为.∴,(如图3).∴.?(3)∵当时,(km),当时,(km),而,所以N城会受到侵袭,且侵袭时间应在沙尘暴发生后20 h至35 h之间,由,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在沙尘暴发生后30 h它将侵袭到N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