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鲍敬谊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掌握旋转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理解旋转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内容解析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通过联想生活中不同的旋转情景及动手操作,观察画出的旋转后的图形,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概念及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从生活中的旋转抽象出旋转的定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探究旋转的性质.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经历实验、猜测、操作、分析、交流等活动了解旋转的概念,通过图形的运动变化去探索发现旋转的基本性质;会画出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变换后的图形(2)数学思考经历生活实际、具体图形的旋转,抽象出数学上旋转的概念,学会数学抽象.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初步建立旋转变换的几何直观,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索的习惯.(3)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思考和交流,形成自己对旋转变换的理解.(4)情感态度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旋转图形,欣赏数学的美;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观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自信心.2.目标解析(1)学生通过自己举出的的生活中旋转的实例,说明学习旋转的重要性;(2)学生能从生活中的旋转抽象出旋转的定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探究旋转的性质.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对旋转有了一定的了解,已经从生活化的角度初步感知了旋转,会在方格纸上画出将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旋转的知识.并没有系统学习图形旋转变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还没有形成对旋转变换的清晰认识,,对放旋转的性质、旋转的作用理解不深.因此本节课要通过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及图形的运动变化,让学生去发现探索抽象概括旋转变换的定义及基本性质.这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本节通过设置一些有效的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探索、操作等得出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在图形的运动变化中体会旋转图形的形成过程,借助直观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及性质.教学过程要充满探索、操作、发现、创造的乐趣,充分体现“做数学”的理念,引发数学思考,感悟数学本质.四、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问题1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旋转现象,例如风车,在风的吹动下能不停地转动;如钟表的指针、电风扇的扇叶等都给我们以旋转的印象,你还能举出一些与旋转有关的实际例子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展示相应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旋转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研究图形旋转的价值.问题2 风车的旋转,吊扇的转动,表针的转动,方向盘的转动等生活中的这些不同的转动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仿照平移、轴对称的定义,你能试着给出旋转的定义吗?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说明,及时地给予肯定或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中发现旋转现象的本质特征,抽象出数学概念,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这些转动现象,特征比较明显,共同特点是如果我们把时针、风车等当成一个图形,那么这些图形都可以绕着某一固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比如钟表的指针,固定在一个点上,指针绕着这个点转动;再如方向盘,它中间的轴也可以看成一个固定的点,方向盘绕着它转动;风车的叶轮也是绕中间的固定点转动,这样就得出旋转的第一个特征:绕一个定点,再来分析一下钟表的转动,如果把其中一个指针看成一条线,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同样,也可以把指针看成一个四边形,复杂的图形的转动也是如此,这就得到旋转的第二个特征;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然后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出图形的旋转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旋转一定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称为旋转角.2.动手操作,理解概念问题3 已知线段AB,画出线段AB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后的图形.【设计意图】以A为旋转中心,只需转动点B一个点就行了,通过最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自己画图感知图形旋转的本质,加深对旋转概念的理解,并进一步探究图形旋转的性质.如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就是旋转角等.问题4 已知△ABC和点O,画出△ABC 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00°后的图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实现图形的旋转.由简单问题即画出线段AB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作图导入,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点的旋转到线段的旋转再到复杂图形的旋转,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的认知方式是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帮助学生理解复杂图形的旋转最终可归于点的旋转.通过亲自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知到自己的发现,这样就能够比较自然地得到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即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都等于旋转角.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决定.问题5 在上面的问题3和问题4中,线段AB和△ABC在旋转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仿照轴对称变换的性质,你能试着说出图形旋转的性质吗?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归纳出图形旋转的特征: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轴对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探索发现,进一步加深对旋转的认识,在研究发现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借助三角板、几何画板等画图工具演示画图过程.将图形旋转任意角度后观察旋转的性质.3.例题示范,学会应用例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E是边CD上一点,△ ADE经旋转后与△ABF重合.请回答下列问题:(1)旋转中心是点????? ;(2)顺时针旋转了?????? 度;(3)如果连结EF,那么△ AEF的形状是?????????? 三角形.师生活动:学生填空,说明理由,老师总结补充.老师还可以请学生将此题拓展:如果点E在直线CD上呢?逆时针旋转呢?例如(4)如果点M是AD的中点,经上述旋转后,点M落到什么位置? (5)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2,? ①则点M在旋转时经过的路径长是多少?②四边形AFCE的面积是多少?【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旋转性质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着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加深对正方形这个基本图形的认识,感悟旋转900后会出现的特殊图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为后续的用旋转变换解决综合题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5.归纳小结,反思提高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请学生简述这节课的收获.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结: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总结将重点内容写出板书.6.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23.1第1,4,5题.五、目标检测设计练习1 如图,将Rt△ABC(其中∠B=35°,∠C=90°)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B1C1的位置,使得点C、A、B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旋转角等于( ).????练习2?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AF=AB.(1)如图中所示,可以通过平移、翻折、旋转中的哪一种方法,使△ABE变换到△ADF的位置?(2)指出图中所示的线段BE与DF之间的关系.解答:(1)△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度后与△ADF重合.(2)线段BE与DF之间的关系是相等且互相垂直.【设计意图】理解旋转的概念,加深对旋转性质的认识,理解旋转的适用条件.?《图形的旋转》同步试题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鲍敬谊一、选择题1.△ABC绕着A点旋转后得到△AB′C′,若∠BAC′=130°,∠BAC=80°,则旋转角等于(? ).A.50°??? ????????? B.210°??? ??????????????? C.50°或210°???? ???? D.130°考查目的:正确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对C′点的位置进行分类讨论.答案:C.解析: 依据题意正确画出如下两种图形:旋转角∠CAC′=130°+80°=210°或者旋转角∠CA C′′=130°-80°=50°.2.如图,△BCD以点A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80°后得到△GKH.EF是△ABC的中位线,点E经旋转后的对应点是 (?? );如果已知DC=4,则ML=(?? ).A. M?? 2???? ??? B.L?? 2 ?? ?????C.M?? 4??? ??? ????D.H? 1?考查目的:图形旋转的概念,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答案:A.解析:连接EA,MA,FA,LA,∠EAM=800 ,∠FAL=800 ,即E与M、F与L是对应点,EF与ML是对应线段.由于EF是△ABC的中位线,EF==2.3.将平面上的阴影区域绕着点P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是(? ).考查目的:图形旋转的画法.答案:B.解析: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旋转180度后,得到图中网格所示的图形.故正确答案为B.二、填空题4.(2013年衡阳)如图,在直角△OAB中,∠AOB=30°,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100°得到△OA1B1,则∠A1OB= °.?考查目的:旋转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答案:70.解析:∵将△OAB绕点O逆时针旋转100°得到△OA1B1,∠AOB=30°,∴△OAB≌△OA1B1,∴∠A1OB=∠AOB=30°.∴∠A1OB=∠A1OA﹣∠AOB=70°.故答案为:70.5.如图,△ABC与△CDE都是等边三角形,图中的三角形__________和三角形_______可以旋转_______度互相得到.?考查目的:旋转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答案: △BCE与△ACD绕点C旋转60度可以互相得到.解析: 易证 △BCE≌△ACD,点B绕点C旋转60度与点A重合,点E绕点C旋转60度与点D重合,因此△BCE与△ACD绕点C旋转60度可以互相得到.6.(2013年宁夏试题改编)如图,在Rt△ABC中,∠ACB=90°,∠A=α,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EDC,此时点D在AB边上,如果旋转角为60°,则α的度数是???? .考查目的: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答案:30°.三、解答题7.如图,在7×8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网格中有一个格点△ABC(即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做出△ABC绕点D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的△A1B1C1;(2)在(1)的条件下直接写出点B旋转到B1所经过的路径的长.(结果保留π)??考查目的:旋转图形的画法.答案:图略,.解析:点B绕D点旋转90度所经过的路程恰好是圆周长的四分之一,圆的半径BD= .8.如图,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1)将△ABD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可使AB与AC重合,画出旋转后的图形△ACG ,在原图中补出旋转后的图形.(2)求∠DAG和∠ECG的度数.考查目的:综合运用旋转的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问题.答案:∠DAG和∠ECG的度数都是90°.解析: ∵△ABC中,AB=AC,∠BAC=90°.由于旋转,可知△ABD≌△ACG ,∠BAD=∠CAG,∠ACG=∠ABD=450,由∠BAC=90°,AB=AC可知∠ACB=∠ABC=450,∴∠ACB+∠ACG=∠ACB+∠B=90°,即∠ECG=90°.又∵∠DAG=∠DAC+∠CAG=∠DAC+∠BAD=∠BAC=90°.于是∠DAG和∠ECG的度数都是90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