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备课】人教版数学九上24.1 圆的有关性质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师备课】人教版数学九上24.1 圆的有关性质教学设计和同步测试

资源简介

《圆的有关性质》教学设计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 吴 波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一)内容
圆的定义 ,圆中一些相关概念.
(二)内容解析
圆的定义和圆中一些相关概念,是研究圆的性质的基础.圆的性质是进一步研究圆与其他图形位置和数量关系的主要依据,是全章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圆的描述性定义和集合定义.学生通过动手画圆,观察画圆的过程,体会圆的概念形成的过程,归纳出圆的概念,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即圆心和半径,圆心定位置,半径定大小.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圆的角度,从点的集合的角度两方面来定义圆,得出圆的集合定义.圆中半径、直径、弧、半圆、等圆、等弧的概念,应根据图形明确其概念以及异同.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描述性定义和圆的集合定义.?
2.了解弦,弧,半圆,优弧,劣弧,同心圆,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经历圆的描述性定义的形成过程,经历探索圆的集合定义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良好思维习惯,提升思维能力.
(二)目标解析
1.学生通过动手画圆,观察画圆的过程,体会圆的概念形成的过程,归纳出圆的概念,归纳出确定一个圆的要素.
2.通过动手画圆的过程,引导学生首先感知到圆是一个点的集合.并进一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这个点集合的含义,即:从圆的角度看,圆上各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相等;从点的角度来看,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
3.教师作为课堂思维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组织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深入思考问题,从而提升思维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学生虽然在小学学习过圆,但是对圆的概念停留在直观感受上,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圆的集合定义的理解会有困难.这就需要通过圆规画圆的过程,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直观感受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引导学生从圆和点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归纳出圆的集合定义.并通过问题和习题的设置来加深学生对圆的集合定义的理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概念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上要下功夫.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圆的集合定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
教师展示教科书图24.1-1,并提出:
问题1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给我们以圆的形象?为什么圆给我们美丽的形象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师生共同感受圆是美丽而常见的几何图形,圆形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圆给我们美丽形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它具有独特的对称性,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它都具有同一形状.
【设计意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感受圆是常见的美丽的几何图形,从直观感受上体会圆独特的对称性.为今后研究圆的性质作铺垫.
问题2 在小学,学过哪些圆的相关知识呢?你对圆的知识有哪些了解呢?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回忆画圆的方法.
【设计意图】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相联系,回忆画圆的方法.为后面圆的定义的引出作铺垫,也可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和圆中的相关概念.
问题3 根据小学学过的知识,你能给出圆的定义吗?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教师给予引导.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给出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为后面的观察探索归纳活动作铺垫.
(二)观察感知 探究概念
活动1 用圆规画圆,观察画圆的过程,思考圆是如何画出来的.
师生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感受圆的形成过程,归纳圆的描述性定义.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定义区分圆和圆面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
【设计意图】经历圆的描述性定义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概念,获得成功的体验.
问题4 我们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三角形.那么如何确定一个圆呢?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归纳确定圆的要素——圆心和半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心定的是什么,半径定的是什么?圆心相同,半径不同的一组圆有什么特点?(同心圆)半径相同,圆心不同的一组圆有什么特点?(等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确定性问题,扩大思考的深度和维度.
问题5 (1)五个小朋友站成一个圆圈,做一个抢红旗的游戏,把这只小红旗放在什么位置,才能使这个游戏比较公平?为什么?”
(2)图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有什么规律?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归纳, 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游戏实例引入问题,可以让学生对问题先有比较具体和直观的感受,再引发学生进一步延伸到对几何图形的思考,
问题6 (1)已知A 为定点, 点B到点A的距离是3cm,你能确定点B的位置吗? 你能画出到A的距离是3cm的所有的点吗?距离是5cm的点呢?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作图和思考,归纳出: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圆感受圆是点的集合.
【设计意图】圆的集合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先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引发思考,给学生更直观、更具体的感受,感受圆是点的集合,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再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为后面归纳出圆的集合定义做铺垫?.
问题7 (1)回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思考角平分线可以看作是满足什么条?????? 件的点的集合?
(2)回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思考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可以看作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集合?
(3)圆可以看作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集合吗?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师生活动 学生回忆并思考,得出角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地集合;线段垂直平分线可以看作是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归纳出圆的集合定义:圆可以看成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教师追问:(1)圆的内部可以看成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集合?
(2)圆的外部可以看成是满足什么条件的点的集合?
【设计意图】把几何图形看成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的思想,学生前面已经有这样的经验.圆的集合定义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将要解决的问题和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圆的集合定义,有利于突破这一难点.最后引导学生尝试用点的集合来定义圆的内部、圆的外部,学生会对用点的集合来定义概念有进一步理解,并为后面“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学习做铺垫.
例1 求证:矩形的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圆上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证明几个点共圆的方法,学生归纳出,证明几个点共圆,只要证明出这几个点到圆心距离是定长即可,理论依据是圆的集合定义.
【设计意图】进一步体会圆的集合的定义,得出证明几点共圆的理论依据和常用办法.
(三)圆中一些相关概念
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2圆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也可简称为“弧
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其中每一条弧都叫半圆.
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
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
等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
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等弧.
师生活动:教师给出圆中有关的概念,学生结合图形认识这些概念,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有些概念之间的异同.
【设计意图】了解圆的相关概念,为后面圆的学习作准备.
例2 判断对错:
(1)弦是直径;
(2)直径是弦;
(3)半圆是弧;
(4)圆心相同,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同心圆;
(5)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
(6)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7)直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8)一条弦把圆分成两条弧,一条是优弧, 一条是劣弧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巩固圆的相关概念,辨析异同.
(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
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困惑?
2.圆的定义是什么?
3.证明几个点共圆的方法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81页练习第1,2,3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半圆是弧
B.半径相等的圆是等圆
C.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D.比半圆长的弧是优弧
【设计意图】巩固圆的相关概念,辨析异同
2.设AB=3cm,画图说明具有下列性质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
?(1)和点A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
?(2)和点B的距离等于4cm的点的集合.
【设计意图】巩固圆的集合定义的知识.
3.求证:菱形各边的中点在同一个圆上.
【设计意图】巩固证明几个点共圆的方法.
《圆的有关性质》同步试题
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 吴 波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直径是弦
B.弦是直径
C.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D.比半圆长的弧是优弧
考查目的:考查对圆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答案:B.
解析: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个
(1)半圆是弧;
(2)圆心相同的两个圆是同心圆;
(3)半圆所对的弦是直径;
(4)直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A.1??    B.2?     C.3   ?? D.4
考查目的:考查对圆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答案:D.
解析: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也可简称为“弧”.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其中每一条弧都叫半圆.
直径相等则半径相等,能够互相重合,是等圆.
3.在以AB=6㎝为直径的圆上,到AB的距离为3㎝的点有(???)???
A.无数个????????B.1个??????????C.2个???????D.4
考查目的:圆的对称性.
答案:C.
解析:与AB垂直的直径与圆的两个交点为符合要求的点.
二、填空题
4.如图,图中有?????? 条直径,??????? 条非直径的弦,圆中以A为一个端点的优弧有?? 条,劣弧有? ??条.
考查目的:考查对圆中相关概念的理解.
答案:一,二,四,四.
解析:利用弦,直径,优弧,劣弧的概念可得出答案.
5.如图若∠A=40°,则∠ABO=______,∠AOB=______.
考查目的: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
答案:40°,100°.
解析: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由半径相等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从而进行角度间的计算.
6.如图,CD是⊙O的直径,E为⊙O上一点,∠EOD=48°,A为DC延长线上一点,AE交⊙O于B,且AB=OC,则∠A的度数为______.
考查目的: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利用性质进行角度间的计算.
答案:16°.
解析:连结OB,所以AB=OC=OB,得出∠BOA=∠A,利用外角定理,得出∠EBO=2∠A,因为OE=OB,得出∠OEB=∠EBO=2∠A,再利用外角定理,得出∠EOD=3∠A,所以∠A=16°
三、解答题
7.设AB=3cm,作图说明满足下列要求的图形:到点A和点B的距离都小于2cm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考查目的:对圆的集合定义的理解.
答案:.
解析: 圆可以看成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8.如图在△ABC中,∠C=90°,AB的中点O.
(1)求证:A,B,C三点在以O为圆心的圆上.
(2)若∠ADB=90°,求证A,B,C,D四点在以O为圆心的圆上.
考查目的:圆的集合定义的运用,考查证明几点共圆的方法.
答案 (1)连结OC,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得OA=OB=OC,所以A,B,C三点在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的圆上.
(2)连结OD,可得OA=OB=OC=OD,所以A,B,C,D四点在以O为圆心,OA长为半径的圆上.
解析:因为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所以证明几个点共圆,只需要证明这几个点到某个定点的距离相等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