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导学案【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的,能进一步使学生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力目标: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通过观看投影片,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德育目标: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学习难点】1.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的成像规律。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法 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观察讨论法;学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实验法、情景模拟法、演示法、练习法【学习过程】课前导学: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2、画出凸透镜、凹透镜对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路径。课堂导学:自主探究一:照相机 阅读教材本知识点内容,完成问题。1.基本构造(观察照相机)①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②镜头后,照相机底部安放有________(相当于 ),它的作用(记录 )。机壳相当于暗室,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③还有快门(控制 ),数字表示秒的倒数;④光圈(控制 ),光圈上的数字越小,光圈就越大,进入镜头的光就越多;⑤调焦环(调节 ),在胶卷上形成清晰地像。2.成像特点物体离照相机镜头 ,成像记录的胶卷离镜头____ ___ ,看到的像是_______的________的 像。【点对点训练】1.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示意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照相机使用的是凸透镜 B.照相机使用的是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2.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给一个人照了一张2寸的半身照,若再给这个人照一张2寸的全身照,应该使( )A.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缩短;B.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暗箱长度伸长;C.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缩短; D.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暗箱长度伸长.自主探究二:投影仪 阅读教材本知识点内容,完成问题。1.基本构造(观察投影仪)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 ____; 平面镜(取下平面镜感知作用并观察天花板上的成像特点)的作用是 (使之在屏幕上成像)。2.成像特点是:【点对点训练】3.如图所示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器的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投影器的四句说法中正确的是( )A.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有发散作用 B.透明胶片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的焦距C.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胶片上箭号的虚像D.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4.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调整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清晰的像。关于投影仪,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面镜B.若不小心手挡住透镜的一部分,屏幕上的像仍然完整,只是会暗一些C.载物台上的投影片必须倒着放置 D.天花板上的像是放大的实像第1题图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自主探究三:放大镜 阅读教材本知识点内容,完成问题。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_。使用体验其成像特点:透过镜看到物体的那边有一个 的、 的 像。【点对点训练】5.一位集邮爱好者在拿着放大镜仔细查看一张邮票,下列情形符合实际的是( )6.小明不小心将几滴很小的水滴溅到了妈妈的手机屏幕上,他惊奇的发现:通过这些小水滴看到手机上的字迹笔划变粗了。这是因为水滴在手机屏幕上起到了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作用,他看到的是笔划放大的 像。再仔细观察更小水滴,还可以发现手机屏幕上的颜色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合成的。自主探究四:实像和虚像 阅读教材本知识点内容,完成问题。(1)实像: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会聚在那里所成的像,并能使胶片感光记录下来(光屏承接得到像)。例: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特点:实像与物体分居凸透镜的两侧。倒立的。(2)虚像:通过凸透镜射的光没有会聚,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放物一侧成虚像发出的(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像)光屏承接不到,也不能使胶片感光。例: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放大镜所成的虚像。特点: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同侧,正立的。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小结: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 在胶片上,成 像。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 ,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 ,使屏幕上成 像。3、放大镜成 像。【当堂测试】1.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晰的照片,这种“傻瓜”照相机的镜头应选用( )A.焦距较大的凸透镜 B.焦距较小的凸透镜 C.焦距较大的凹透镜 D.焦距较小的凹透镜2.老师上课时经常用到投影仪,如图所示,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A、投放在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B、若使屏幕上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3.下列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 B.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C.幻灯片必须放在2倍焦距以外 D.用放大镜看书,书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倍焦距4.潜望镜、老花镜、近视镜、汽车的观后镜,依次用的是( )A.凹透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面镜 B.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面镜C.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凸透镜 D.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凸透镜5.张凤家的防盗门上有一个“猫眼”,他在屋内能看到屋外人的正立缩小的像,而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张凤的家人,“猫眼”应该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组合 D.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组合6.放映幻灯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放大的“上” 字,幻灯片的插法应选用图中的( )【课后反思】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 1.凸透镜 胶卷(光屏) 像 曝光时间 从镜头射入的光线的多少 镜头到胶卷的距离 2.大于2倍焦距 大于一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倒立 缩小 实像自主探究二:1.凸透镜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自主探究三:凸透镜 正立 放大 虚【点对点训练】1.B 2.A 3.D 4.A 5.B 6.放大镜;虚;绿。【当堂测试】1.B 2.D 3.C 4.B 5.C 6.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