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学目标1.会应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学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4.培养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利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怎样鉴别戒指是不是纯金的?怎样知道矿石是什么物质组成的?新课教学一、常见物质的密度1、密度表:找出最大密度的物质?最小密度的物质?同种物质,状态变了,其密度是否变化了?说明它们表示的物理意义。(特别强调:记住水的密度)2、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 1、一般:ρ固>ρ液>ρ气 ; 2、一些物质密度相同:如冰和蜡,酒精和煤油; 3、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密度可能不同:如冰和水; 4、固体和液体密度用国际单位,数值都表示为“×103 ”的形式,如ρ水=1.0×103 kg/m3 ;气体密度用国际单位,数值没有“×103”,如 ρ空气=1.29 kg/m3。二、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密度公式ρ= m/V)(方法:先测出待测物的密度,再查阅密度表,看所得值与何物相近。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算出它的体积。(密度公式的变形:求体积V=m/ρ)方法:对某些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设法测出它的质量,查出该物质的密度,通过V=m/ρ计算出体积。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ρV)方法:对于较大的物体。其质量不能通过测量工具直接测得,可设法测出它的体积,查出该物质的密度,通过m=ρV计算出质量。观看PPT例题例1:一个瓶子至多盛1千克的水,用这个瓶子至多盛多少千克煤油?例2:1m3的冰完全熔化成水,体积多大?鉴别物质的思路方法1.先求出物质的密度。2.查密度表确定。(此方法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真伪)3.若不同物质的密度相等的情况下用其它方法来鉴别物质。如:气味,颜色,透明度,硬度,可燃性等等。课堂归纳小结1、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密度公式ρ= m/V)2、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密度公式的变形:求质量m=ρV)3、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算出它的体积。(密度公式的变形:求体积V=m/ρ)板书设计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1.密度表(1)知道常见物质的密度值。(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2. 利用密度知识进行计算(1)利用密度知识求质量。(2)利用密度知识求体积。(3)利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教学反思本节内容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本节教学我按“总→分→总”的框架进行设计:先组织学习阅读教材第一段,再通过观看本节课PPT课件,通过讨论分析来了解密度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再研究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利用情境问题来具体研究密度在物质鉴别中的应用;最后进一步讨论分析密度在材料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