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4.家国情怀:通过对革命者对危难深重的中国走向复兴道路的不屈不挠的探索认识,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探究辛亥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以及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性。3.历史解释: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分析其颁布的历史影响。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课程标准:1.时空观念:了解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建立的过程。学习目标:《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也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新政的内容与戊戌变法时期所颁布的改革举措颇多相似,但更为广泛深入。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德、意、日、俄、奥、比、荷、西签订《辛丑条约》 ▲大 清 国 旗1、清末新政内容(1901—1905)措 施 内 容改革官制改革兵制奖励工商改革教育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外务部,新设而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1905年废除科举制,兴办学堂,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清末新政的内容看似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政为何不能挽救清政府?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13日颁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兴 中 会 檀 香 山 旧 址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邹 容(1885—1905)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年12月创立《民报》。孙中山(1866—1925)章 炳 麟(1869—1936)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遭到主张君主立宪的康有为的反对。1902年他发表文章说,中国人“公理未明,旧俗俱在”,没有进行革命的资格。次年章炳麟立即撰写《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针锋相对地指出:“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他还指出:“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他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旧三民主义】: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确定纲领之一“驱除鞑虏”,10月孙中山将此口号改为民族主义,同年12月在《民报》创刊大会演说中不提1911年底孙中山宣布五族共和,彻底放弃此口号。1905—1911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增涨的地价归国有,由国民共享)3、三民主义革命党人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1907年徐锡麟、秋瑾领导了浙皖起义。徐锡麟(1873—1907)秋瑾(1875—1907)晚清皇族内阁合影 汉族4人 满族9人 皇族7人 ▲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呼声也越来越高。1905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为此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都被拒绝。1911年5月清政府成立奕劻为总理大臣的“皇族内阁”,立宪派报纸上宣告全国立宪“希望绝矣”。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孙中山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革命形势发展广州起义自立军起义惠州起义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廉上思起义云南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1895年1900年1895年1906年1907年1907年1907年1907年1908年1908年1910年1911年广 州 黄 花 岗 七 十 二 烈 士 墓 ▲1911年春,留学日本的中国革命党人林觉民回国,于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随后毅然投入广州的黄花岗起义: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林觉民(1887—1911)1895年12月8日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每镇12500人,北洋6镇,除第一镇由满洲贵族铁良统领,其余全为袁世凯训练。1903年全国编练新军,湖北新军由张之洞编练,陆军第八镇10000人和暂编二十一混成协5000人,全员素质高,参加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的有5000多人。袁世凯(1859.9—1916.6)北 洋 新 军 检 阅 ▲北 洋 新 军 军 官 与 士 兵 ▲1910年5月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引发了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去镇压保路运动,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各国联合舞龙大会 漫画(1909年)1911年10月9日孙武等革命党人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发生爆炸,名册、文告、印信、旗帜全部被俄巡捕搜去,转交清政府。1911年10月10日湖广总督瑞澂在武昌全城戒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临时起义。黎元洪(1864.10.—1928.6)原名秉经,字宋卿,是湖北黄陂人,故称“黎黄陂”, 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世居湖北黄陂西乡、县城、东乡与北乡。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湖 北 军 政 府 十八星旗是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宣告成立时的旗帜。十八星旗原是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的会旗。1911年12月29日,17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以16票(每省一票)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从海外归来,到达上海火车站时留影▲中华民国国旗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陆军总长:黄 兴 教育总长:蔡元培参谋本部总长:黄 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南京开会,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后合影 ▲孙 中 山 就 职 大 总 统 誓 词 ▲政治方面:人民享有选举、参政、言论、出版、集会公权。经济方面:废除苛捐杂税,鼓励发展工商业。文教方面:废除经科,编新教科书。摄政王载沣与宣统帝(旁立者)袁 世 凯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在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袁世凯随后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施压。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结。南 北 议 和 《清 帝 逊 位 诏 书》▲(1)内容(4)意义:(2)性质: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各民族一律平等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3)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1912年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灭亡,共和政体确立;推动中国民主化进程;孙中山(1866—1925)辛亥革命评价:1.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传播民主共和理念;3.打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中国历史进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材料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5.局限性3.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原则?具有什么性质和历史意义。2.为限制袁世凯专权,革命派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什么?1.简要叙述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4.对比《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部宪法的不同点,分析辛亥革命的“改朝换代”和以往革命的“改朝换代”有什么不同?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什么趋势?大 清 国 旗湖北军政府十八星旗中华民国五色旗2.“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体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1.有学者认为:历史在经过一个巨大的迂回之后又似乎回到了原来的起点。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中国近代社会从抵拒扼杀改革到不得不重新认同改革的历程。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该特征的是(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维新变法 D. 清末新政DB1911.10.10新军工程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01 爆发05政权旁落04清帝退位03南北议和02共和诞生袁世凯在列强支持下,一方面武力镇压革命,一方面诱其和议,孙中山在重重压力下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1.革命历程《清帝逊位诏书》课堂小结4.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毛泽东此观点的依据是辛亥革命( )A.揭开了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历史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推翻专制皇权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3.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CD谢谢观赏!杜晓明2023年11月26制作于北京【课件使用说明】:1、本课件使用WPS制作,如有乱码、隶书字体不显示,用免费版的WPS即可。2、如果这14张课件不够你讲一节课,可自行加入一些习题或者自己的一些拓展知识。北京临川学校 杜晓明 祝您使用愉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